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理药效学 > 正文
编号:10564515
http://www.100md.com 中国食品药品网
     上海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经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肾虚型流产的发生、发展与母胎内分泌-免疫失调有内在本质的联系。补肾益气方可通过调整母胎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起到显著的保胎作用。

    自然流产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以内分泌和免疫调节异常致早期流产最为多见。根据中医“肾主生殖”、“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将此类流产病机归纳为“肾虚、胎元不固”,并以补肾益气为治则,采用补肾益气方(菟丝子、桑寄生、杜仲、党参、白芍等)治疗,疗效确切。

    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323例肾虚型流产患者用补肾益气方治疗前后血封闭抗体、孕激素(P)、人催乳素(PR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HCG)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肾虚型流产332例治疗后妊娠成功率为82%~91.6%,伴血封闭抗体、PRL、P、p-hCG水平升高。实验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改良溴隐亭致流产鼠模型,观察补肾益气方治疗对妊娠结局及内分泌-母胎免疫耐受的影响。结果表明,流产鼠表现为低血P、PRL,蜕膜和卵巢孕激素受体(PR)、PRLmRNA表达下降;蜕膜Th1/Th2平衡异常,偏向Th1;滋养细胞肝素结合样表皮生长因子(HB-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下降;Fas/FasL表达升高,蜕膜CD56+NK细胞的活性升高。灌服中药后以上指标均逆转至正常,妊娠率达75%~90%。

    研究人员介绍,临床及实验研究提示,PRL分泌机制异常影响孕酮分泌及其受体的生物学活性,介导蜕膜Thl/Th2的平衡失调,连锁引起蜕膜、滋养细胞HB-EGF/FAS的增殖/凋亡调控异常。

    本研究着重从内分泌对免疫的影响入手,开展肾虚型流产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及补肾益气方治疗作用机理的临床和实验基础研究,初步揭示了肾虚型流产的发生、发展与母胎内分泌-免疫失调存在本质的联系;揭示了补肾益气方调控

    母胎内分泌-免疫网络维持妊娠的作用机理,并着重提出孕酮介导了母胎免疫Th1/Th2平衡;发现调控滋养细胞凋亡和增殖、增强母胎免疫耐受的关键性激素,对维持妊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西医对内分泌不足流产患者仍采用黄体酮、p-HCG为主治疗,但对用黄体酮后是否影响新生儿的优生存在争议,有些国家对先兆流产患者不主张用此药保胎;母胎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流产,西医采用输注供者或配偶白细胞

    静脉或加皮内免疫疗法,妊娠成功率约80%~86.2%,但必须具备检测母血封闭抗体和输注的设备条件,因此该项检测仅在极少数医院开展,还可能引起输注血制品的副反应及感染,故不能被广泛应用;补肾益气方针对性强,治疗内分泌-

    免疫病因引起的流产为其特色和优势,疗效确切,且可应用于妊娠期任何阶段,不仅有保胎作用,而且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服用方便,且无副反应,可广泛用于各级医院,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