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理药效学
编号:10565305
抗肝纤维化中药筛选工作又有突破
http://www.100md.com 《健康网》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韩涛博士最近完成的“星状细胞培养应用于抗肝纤维化中药作用机理研究”,日前通过天津市科委组成的成果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一科研项目采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探讨中药合理配伍的机理,为研制配伍更佳、疗效更好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奠定了实验基础。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途径,其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失去平衡,导致ECM尤其是胶原的过渡沉积和分布异常。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异常增生的纤维束包绕形成假小叶,正常肝脏的小叶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即形成肝硬化。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体内、外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SC)及其活化形式即类成纤维细胞是ECM的主要细胞来源,活化的HSC,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多种细胞因子,从而促进ECM的异常合成,抑制其降解。故肝量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形成过程的中心环节。据此,人们提出了针对HSC活化的多个环节进行治疗的策略。

    目前国内外有关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多处于实验阶段,尚乏有效疗法。

    韩涛博士在玉宝恩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并受天津市科委青年基金资助,选择已被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具有良好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复方861”做为研究对象,观察复方及其单味组成,对已活化的星状细胞增殖、TGFβ1、Ⅰ、Ⅲ、Ⅳ型胶原、间质性胶原酶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MP-1)的基因表达与蛋白分泌等各环节的影响。

    他们研究发现:各单味药对HSC-T6细胞的胶原合成及降解的影响不尽相同,表现为各药物在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胶原合成、提高间质性胶原酶、降低TIMP1水平、调节TGFβ1表达等环节的作用强弱存在差异;药物作用环节的数目及侧重点又各有所不同。提示在辨证基础上形成的复方疗效优于单味药组分,可能是单味药作用靶点不同,相互协调,复方中药作用于多靶点,从而提高了综合疗效。

    他们研究还发现:不同药物对HSC-T6细胞TGFβ1mRNA水平的影响,与胶原沉积(尤其是Ⅰ型胶原)的改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再次证实了TGFβ1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TGFβ1可促进HSC合成ECM;另一方面,通过增强TIMP-1、抑制间质性胶原酶的基因表达,减少胶原等ECM的降解。复方中药861及其单味药对HSC-T6细胞胶原合成与降解的不同作用可能部分源于它们对TGFβ1调节的差异。

    研究中筛选的抗纤维化作用较强的单味中药,以及复方中药优于单味药等一系列结果,为复方中药的质量控制及进一步优化组方,奠定了实验基础;另一方面,该实验的许多结论与既往的体内研究结论吻合,从而再次证明了利用活化的星状细胞(为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共同特征与中心环节)作为观察重点的研究体系,进行抗肝纤维化药物机理探讨的可行性与可能性。该项研究为建立更为完善的体外药物筛选评价体系奠定了实验基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