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信息
编号:10567730
百折不挠地提高民族医药临床水平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报
     民族医药在历史上对各个民族的人民生命健康和民族繁衍昌盛做出过重要贡献,至今仍然是当代社会现实的卫生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今天民族医药的临床水平有所降低,民族特色渐次淡化,民族医药面临消失的危险。

    当前,振兴民族医药任重道远。首先必须继续做好发掘整理工作。对待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我们一贯主张采取实事求是、积极慎重的态度,有则有之,无则无之,多则多之,少则少之,不轻易放弃,不随意拔高,全面继承,系统整理,科学扬弃,古为今用。近20多年来,民族医药的学术继承取得了显著成绩。藏、蒙、维、傣、壮、苗、瑶、彝、侗、土家、朝鲜、回、哈萨克、畲、布依、仡佬、水、羌、景颇等民族的传统医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整理,有的全面开展了文献整理和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有的重新整理编写了医学史,梳理提炼了理论体系,收集整理了药物资源,开始恢复临床活力;有的编著出版了调查资料和相应的著作,有的坚持临床活动和科学研究,呈现出我国民族医药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但不少工作还做得比较粗糙,学术深度开掘不够,医疗、教学、科研的基础建设和内涵建设严重滞后,后继无力。全国100万以上人口的少数民族有18个,其中还有彝族,白族,哈尼族等民族医药还未很好发掘整理。特别是在医药卫生现代化的过程中,强调了现代科技与国际接轨这一头,忽视了中国国情、中国特色和继承发扬传统医药文化这一头,基本上否定了对民族医药的既定政策,削除了民族民间医的行医权利,取消了民族药的地方标准,限制了民族医进城办医的基本条件,终止了对民族医药人员执业、晋升、民族医疗机构自主生产内部制剂等网开一面的切实有效的政策规定,最终破坏了民族医药的文化土壤和群众基础,使民族传统医药的发展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中虽然都给民族医药留下一些附则和“但书”,提供了一定的回旋余地,但是有关部门未能积极地、及时地去填补和衔接这些政策的空白。在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民族地区有一定的因地制宜之权,也未能给当地的民族医药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从而生硬地、千篇一律地在民族地区实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他们不了解民族医药除了藏、蒙、维、傣有国家医疗机构之外,绝大部分民族医药人员都散在民间,长期以来缺乏一种出于爱心、出于公心的扶持措施。而且除了藏、蒙、维三种民族医组织国家考试以外,其他医种国家尚未组织考试,而地方卫生当局常以“国家不考,我们怎么考”为由一推了之。国家不组织考试,父母官又不敢、不愿组织考试,民族民间医生只能在失业和等待中过日子。民族医药的血脉也在失业和等待中面临中断和消亡的命运。
, http://www.100md.com
    其次,加强对民族医药的保护。近几年来,保护和抢救民族医药的呼声越来越高。民间文艺方面正在实施保护工程和争取保护立法,民族医药的保护同样迫在眉睫。民族医药保护什么?我想至少有“四个保护”。

    一是保护人才。民族医药人员有几个特点:(一)有医疗保健方面的一技之长,缺乏现代医药知识。(二)有丰富的医药经验,无正规学历。(三)多个体行医,无国家编制。(四)不少人因怀才不遇而不得不自我表现,因生不逢辰而常常牢骚满腹,因人微言轻而相当自卑。但是,他们最可贵的是“一技之长”。这个“一技之长”是大学教授所缺少的。全国的药材资源有12807种,中医常用的约400-600种,而一个民族医认识和应用的一般也有好几百种,其中多半是民族药而非传统中药。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端午药市看到几百种(据说有上千种)草药,除一部分传统中药以外,大都是民族药,如了哥王、丢了棒、九节风、杠板归、救必应等等。当地的壮医非常熟悉,随手拈来治疗多种疾病。这“一技之长”就是学问,就是人才。我认为保护民族医药,首先要发现、保护这批活着的人才,特别是那些经验丰富的民间老医生。
, 百拇医药
    二是保护文献文物。包括大量的手抄本医书、藏医的“曼巴扎仓”,各处的“药王”、“三界公”遗址等。

    三是保护药物资源。民族药地位日隆,其资源破坏也日益严重,如冬虫夏草,我主张有关省、自治区下达“封山禁挖令”,红景天,水母状雪莲,藏茵陈都要保护。藏茵陈的正品川西獐牙菜已几近绝迹,其代用品抱茎獐牙菜和花锚也将枯竭,现在大都藏医院都用进口的尼泊尔獐牙菜或印度獐牙菜。如此下去,药源尽矣,西部的生态环境也将进一步恶化,人类失去的不仅是药物资源,而是整个的生存条件。

    四是保护若干“民族医药文化园区”。全面保护难以立即实现,一村、一乡、一县、一地的“园区”保护就是“把根留住”的良策,这种“民族医药文化保护区”的基本条件是:(一)民族医药根深叶茂的源头或名医之乡。(二)民族医药的重要文物、遗址所在地。(三)重要的、特产的民族药地道药材基地和集散地。(四)著名的、含有民俗意义的传统民族药市。

    第三个问题,提高民族医的临床能力。医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每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药创造和医药积累,其中最重的标志是临床医疗能力。医药卫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医疗问题,但当前对民族医药来说,医疗能力就是生命力,就是生存权。
, 百拇医药
    解决民族医药的问题,归根结底要提高人们对民族医药的认识,也就是对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尊重,从而加以开发和利用。1984年9月1日至5日,卫生部和国家民委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至今整整20年了。在那次会议上,当时的卫生部副部长谭云鹤讲过一段话,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谭云鹤说:“如同任何其他科学一样,民族医药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难免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存在某些不科学的东西,而这决不能成为甚至全盘否定民族医药的借口,这就要求我们花力气用心地挖掘整理,继承发扬那些科学的东西,抛弃那些不科学的成份,而正如有些代表所指出的民族医药问题不单纯是一个医疗卫生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和民族问题,是一个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它对发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保证民族繁荣和人民身体健康都具有巨大的意义,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这是一件事关重大的问题,而决非一时的权宜之计。我们卫生部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存在一个对民族医再认识的问题。所谓统一认识,首先需要统一卫生行政领导部门的认识,改变那种忽视民族医,甚至歧视民族医的做法。民族医、中医等传统医学和西医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医学科学之间的关系,只能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共同发展,而不是互相替代,彼此排斥”。这段话值得我们认真回味。让我们用学习和实践老一辈领导的谆谆教导来纪念第一届民族医药工作会议召开20周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