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辩证论治1
编号:10568830
厥阴病的医易理论辨与现代临床学说
http://www.100md.com
     荣 蓉 荣 玲

    (华北煤炭医学院 唐山 063000)

    关键词 厥阴病 易学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为祖国医学经典之作,临床治疗医学的鼻祖,为历代医家立为座右铭。但《伤寒论》中的一些疑点,从古至今,一直在学术上争议很大,特别是对厥阴病篇,医理深奥,后人在认识上分歧很大,令人费解。本人认为《伤寒论》中疑点,大多涉及医易理论。仲景大师易学研究精湛,《伤寒论》一文中无一字词句,其易理全部溶化在条文中。后人忽视医易理论与《伤寒论》的研究,难打开《伤寒论》中疑点之迷,本人试用医易理论浅析厥阴病篇。

    1 从阴阳气化分多少来剖析厥阴病排列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病,悉本医易学基本理论——气才分阴阳学说,按太极“含三为一”的方法,把天、地、人三才与阴阳之气结合而形成三阴三阳。也就是在阴阳这两字的基础上加太、少、明、厥四个系辞,则构成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明、厥阴。根据阴阳之气化分多少,形成了三阴三阳的生理特点。太阳是指阳气盛的阶段,太阴是指阴气盛的阶段,少阳是指阳气少的阶段,少阴是指阴气少的阶段。而阳明是指阳气极盛的阶段,厥阴是指阴气将竭的阶段,厥阴的阴阳二气化分代表阴气将竭的阶段。厥阴的阴阳二气化分代表阴气到了尽头,而阳气刚始初生,是阴尽阳生的转折点。厥阴病的病理变化则在阴阳衰弱的状态下进行,处于阴阳交接转折的病理变化而表现的症状必然是复杂多变的。从厥阴病的条文来看,归纳出的静、烦、呕、吐、泻、消渴、厥热胜复,见厥复利,发痛脓,咽中病,喉痹,便脓血,口伤烂赤,下利厥逆等病症好像无一定的规律性,无一定的联系性,使人很难掌握。仲景大师将这些证候归类属厥阴病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易医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因此我们说《伤寒论》的每一条文都渗透着易医理论。从厥阴病的证候也使我们看出,病情发展是三阴三阳病最严重阶段。因此,厥阴病的生理、病理揭示出人体所处的厥阴阶段是低水平状态下的机能活动,其表现形式是阴衰阳生,阴阳二气转折时期。在此阶段发病,必须出现阴阳错杂、阴阳错乱的病理机制。气分阴阳,厥阴之阴阳气有多少决定了厥阴病排列在三阴三阳病之末位。
, 百拇医药
    2 厥阴的气化与卦象

    脏腑经络是三阴三阳气化活动的场所。厥阴气化活动是阳升阴降,阴阳相合。从脏腑看,厥阴属阴主内用,从内而外,合则阴阳配偶。其活动形式,不外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厥阴气化在经络、营卫气血经遂中活动,以保持常态。

    常变是联系在一起的。有常必然有变,《太极图说》指出: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这种阴阳动静,就是气化活动的正常现象。但过动则其气外露而害生,阴过静则其用不彰而弊出,便 产生了阴阳失衡的病理变化。厥阴病,就是把阴阳失衡的不同脉证,根据三阴三阳之气的多少并用,相应地表现出来。按阴阳气化原理说明这些病变。从卦象上看,相当于复卦。从年节律的十二消息卦中的复卦看,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反应阴阳消长规律。运用八卦阐述四时阴阳变化之道,从十二消息卦和时令配合,十月六爻属阴坤卦;阴极则阳生,冬至以后,阳气渐升,阴气渐降,在卦象上也是阳爻渐增,阴爻渐减成为复卦。厥阴相当于复卦,下震上坤,一阳承于五阴之下,阴合于阳,复卦由坤卦演变而来,复的卦辞原意是原本有的东西后来失掉了,失掉之后又得到了。这就叫做“复”。《易经》有“物穷之变之说”,阴寒至极转亏衰化,阳衰之穷始于来复。厥阴具有复卦特点,此时阴阳二气衰微,处于人体抵抗力极低阶段,进行阴阳气化交变。一旦动静失衡,必然出现阴证阳证并见,即寒热交错杂证。故仲景大师说,厥阴为两阴相尽,阴阳相易,厥阴的气化变易应四时阴阳消长之规律。
, 百拇医药
    3 “欲解时”分析厥阴病的预后

    古今研究《伤寒论》的学者大都习惯于将第一,一百八十,二百六十三,二百七十三,二百八十一,三百二十六条原文称为“六经提纲”。以成无己注本所到“**之为病”的条文为依据,逐渐形成了“提纲”之说。在厥阴病篇,后世医学又把厥阴病分为本经证,变证之说来理解厥阴病。近几年来,医学界开始提出六经提纲实则非“纲”之见解,认为这是后世注家强拉到“纲”的地位上来。以每“纲”来解释纲内之各病证,往往是文不对题,无法加以引申和联想。由于“提纲”引起许多无谓的争论,导致思维上的混乱,阻碍了对《伤寒论》更深入的研究。厥阴病篇疑点之多,也在于“纲”,还有本经证、变证的影响。而今,我们撇开这些框框,从《伤寒论》“欲解时”看厥阴病证及预后。“欲解时”是仲景大师把自然的昼夜应节律应人体阴阳有盛衰相结合,强调阳气存在的关系,看病情的进退。所谓“欲解”并不是疾病的解除,而是疾病在阴阳消长的日节律当旺之时,病情的好转。正常时,无所谓“欲解”。从“欲解时”排列的顺序上看,太阳病的“欲解时”是从巳时至未时上(9时至15时);阳明病从申时至戊时上(15时至21时);少阳病从寅时至辰时上(3时至9时);太阴病从亥时至丑时(21时至凌晨3时);少阴病从子时至寅时(23时至凌晨5时);厥阴病从丑时至卯时上(凌晨1时至7时)。从厥阴病“欲解时”特点得出:
, 百拇医药
    3.1 一阳初生之气在少阳主令之寅时即已萌芽,至厥阴主令的后两个时辰(寅时、卯时),逐渐发展,终于导致了经气的从阴出阳;

    3.2 厥阴处于由阴向阳过渡之际,此时少阳一线阳气初生(阴尽),阴阳气均处于低于水平的变化阶段;

    3.3 厥阴虽为阴经,但同少阳交叉主令达两个时辰,受少阳影响,这种影响正常时可使阴阳冲和调达,病情好转;异常时则出现阴阳的极偏,导致阴极阳极,热厥胜复。由于厥阴生理上的脆弱,病后变化较多,出现寒热错杂证、热证、寒证、厥热胜复的生理因素。可见,厥阴病的要害是阴阳失调,阴阳错乱。

    4 厥阴病的现代临床学说

    现代医学认为《伤寒论》是一部临床病理生理学,凡急性、热性病有全身性机体反应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者,均属伤寒。三阴三阳病实际上是六大基本病理生理症候群,它在机能正常状态下是不存在的。厥阴病以“消渴”,“厥热胜复”,“见厥复利”,“发痈脓”,“咽中痛”,“喉痹”,“便脓血”,“口伤烂赤”,“烦燥”,“下利厥逆”等句,把构成厥阴病的症状联系起来,可以看出厥阴病本态乃是中毒——败血——血脑屏障破坏症候群。厥阴病本质上是属于机体功能衰退范畴,而属性上却是以机能兴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中枢神经损害的表现。它破坏了皮层及机体全身的防卫反应,加快了机体的消耗,因而其预后是严重的,甚至难逆的。
, 百拇医药
    从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来认识厥阴病,认为厥阴病证与现代医学中毒、败血、脑症候群相似。手足愈寒,肝胆愈热。“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的病机理论阐明机体中毒性反应与微循环改变三同步关系。中医学以厥阴主肝,其本态是肝具有解毒功能。当休克晚期,体内有毒物质骤增,肝解毒功能障碍,则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性反应。故中枢神经系统之改变,与“肝”同义。

    现代临床研究假说认为厥阴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时细菌、病毒、体内毒性产物之中毒性反应,为中毒、败血、脑症候群。凡中枢神经系统直接感染出现高热、惊厥、昏迷、意识障碍者属“厥阴气分”,用白虎汤、承气汤或安宫丸;有瘀点、瘀斑、DIC者属“厥阴血分”,用四逆散或解毒活血汤。厥阴病持续则为“脏厥”,机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运用医易理论观点来阐述,厥阴病位是最末位,时是冬至两阴交尽,一阳初生之时;量是指阴阳二气俱衰,势是病势最严重阶段。决定厥阴病必然位于三阴三阳病之末,确定其病机是阴阳失调,阴阳错乱,表现出证状则是系列症候群。现代临床研究把厥阴病证归纳入中毒——败血——血脑屏障破坏症候群。从现代临床研究角度论证厥阴病的复杂、多变、病势重是正 确、合理的,具有现代科学性,与医易理论剖析厥阴病的结论是一致的。

    (收稿日期 1998—07—03 修回日期 1998—10—08)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999年 第1期 No.1 199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