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辨证论治
编号:10568484
孔光一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
http://www.100md.com
     肖培新

    关键词:月经病;调肝理血;温肾清肝;调脾健胃

    分类号:R271.11

    孔光一教授从医、执教50年,始终在医疗、教学第一线,除精熟温热病外,对妇科疾病的治疗也卓有成效。兹就孔老师调治月经病经验介绍如下。

    1 调肝理血以畅经脉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正常的月经有赖于冲脉的充盈及任脉的畅通,而冲任隶属于肝脏,因此,肝藏血及主疏泄功能的正常是月经正常的基础,因此,有“肝为女子先天”的说法。冲脉之气盛,肝气疏泄有序,血脉才能流通,月事才能以时下,因此,调肝理血是治疗月经病的基本大法。月经是周期性来潮,因此,孔老师总是要问明就诊时月经是处于哪一阶段,月经前宜通,月经期或月经后数日则宜养血。调肝理血有调气和调血之分,但因气血关系密切,所以,调气与调血常相兼而用,二者相辅相承。肝气郁滞多见月经延期,量或多或少,胸胁或乳房作胀,小腹胀,易气急,脉多见弦,常用柴胡、青陈皮、枳壳、香附、苏子梗等;气滞血瘀者,多见月经后期,经色紫而有块,经来腹痛,血块下痛减,胸腹或乳房胀痛,舌见瘀斑,脉多弦涩,常用丹参、红花、桃仁、川芎、五灵脂、延胡、益母草等;肝血不足者,多见头晕、经量少,经色浅淡,多选用熟地、赤白芍、当归、阿胶珠等。月经量多或崩或漏,虽然原因非一,但大量出血时又当先治其标,在对病因治疗的同时,止血药常选用艾炭、仙鹤草、乌贼骨、炮姜炭等。
, 百拇医药
    病案举例:萨某,女,28岁,未婚。1996年10月30日初诊。患者痛经多年,曾经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经前小腹疼痛较剧,经来色暗,有血块,血块下则痛减,月经一般5~6天净,经期较准,平时四肢发凉,纳食睡眠可,脉细弦,舌暗红苔薄。证属气滞血瘀,治当调经和血。方药:柴胡10 g、赤芍15 g、当归10 g、香附10 g、桃仁10 g、青陈皮各5 g、延胡10 g、龙胆草10 g、肉桂4 g、吴茱萸3 g、甘草5 g、炒栀子10 g、菊花10 g。6剂。11月18日二诊:月经已净,经行前小腹仍痛,程度较轻,四肢渐温,药后大便利,饮食少。治当养血通经。方药:丹参20 g、赤白芍各10 g、当归10 g、肉桂4 g、柴胡10 g、青陈皮5 g、白术10 g、砂仁5 g(后下)、川断10 g、龙胆草10 g、首乌10 g、菊花10 g、苏子梗各4 g、黄芩6 g。12剂。嘱其每于经前一周来诊,以上两方为基础,调治半年而经行正常。

    2 温肾清肝以调阴阳
, 百拇医药
    肝肾乙癸同源,精血互化,为母子之脏,肝藏血及主疏泄功能有赖于肾气的温煦资助,若肾气不充,冲任失养,则经血无源;肾气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肝失所养,则肝血不足而疏泄失职,月经无以通下,因此肝肾在月经形成上关系密切。肾气充足,肾阳振作,则子宫温暖,经血得以形成而下,叶天士认为“八脉隶属于肝肾”,“肝肾内损,延及冲任奇脉”,故主张“温养肝肾”。肝为女子之本,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因此肝经有热者颇多,孔老师常清肝与温肾并用,“古人有温暖肾脏,必佐以凉肝坚阴”之语,温肾与清肝是一对矛盾,正确处理这一矛盾是孔老师的又一特点。

    女子经来,下腹多畏寒怕冷,既使有不畏寒者,亦多得温则舒,因此下腹宜温不宜凉。肾气是月经的基础,肾气充盛,月经才能以时下;月经病为血分病,血得温则行,因此温肾通经是月经病治疗的重要方面。经脉寒凝常因受凉或食生冷,多见经来腹痛,小腹凉,经来有块色暗,孔老师常在调肝理血的基础上加肉桂、吴茱萸、乌药、小茴香等温经散寒。若腰酸,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或月经期正常,经来腰痛,经量少,小腹冷痛、怕冷,舌质淡,则为肾气(阳)不足,治当温肾益气,常用温润之品,如:川断、杜仲、仙灵脾、菟丝子、桑寄生等。
, http://www.100md.com
    清肝是孔老师治疗月经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肝热有虚实之分,治疗有清宣与直折之不同。肝气郁结是妇科中常见的病理状态,肝气郁结化火,郁火内迫,则经量多而鲜,质稠厚,易怒心烦,治当清肝宣郁。常用药物如:柴胡、菊花、白蒺藜、栀子等,若肝经火热炽盛,又当苦寒直折,药用龙胆草、夏枯草、知母、黄柏等。肝经火热挟脾湿下注,可见带下色黄味臭,孔老师常用败酱草、白花蛇舌草、黄柏等清热化湿。肝肾同源,肾阴亏虚,肝木失涵,肝火亢盛,表现为月经量多,或崩或漏,头晕,耳鸣,烘热汗出,口苦咽干,失眠烦躁,易怒,心悸等,治当养阴血而清肝;肾阴不足者,多用女贞子、旱莲草、玄参、生地、丹皮等养阴清热。

    病案举例:郭某,女,45岁,1997年2月25日初诊。月经提前,量较多,色鲜,经前小腹疼痛,头晕,眠差,时心烦,腰酸半年,双下肢发凉,舌暗红,苔白,脉细尺弱。证属肾气不足,肝阳上亢。治当平肝益肾。方药:菊花15 g、赤芍15 g、柴胡10 g、白术10 g、杜仲10 g、仙灵脾10 g、龙胆草10 g、半夏10 g、天麻6 g、延胡10 g、丹皮10 g、茯苓15 g、黄芩10 g。6剂。3月4日,二诊:药后头晕减轻,睡眠可,腰痛,小腹凉,带下多而清,舌暗。治以温经益肾平肝。方药:桑寄生15 g、当归10 g、川断10 g、赤芍10 g、桂枝10 g、白术10 g、甘草5 g、炒栀子10 g、龙胆草10 g、生黄芪15 g、枳壳10 g、生姜5片、大枣5枚。7剂。3月12日,三诊:月经于3月9日已来,小腹微痛,头晕气急减轻,月进量较前少,经色基本正常。现觉疲乏,纳可,舌暗少苔。继调肝肾。方药:太子参15 g、赤白芍各10 g、当归10 g、丹参30 g、丹皮10 g、山萸肉10 g、炒杜仲10 g、仙灵脾10 g、黄柏10 g、白术10 g、柴胡10 g、砂仁6 g、黄芩10 g。6剂。嘱其月经前一周再诊,经调治3个周期而愈。
, 百拇医药
    3 调脾胃以滋经血之源

    脾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以升降为序、以运化为能,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有源,阴血下归血海而为月经。肝属木,其性条达,在月经病中肝气郁滞是常见的病理状态,肝气郁滞除直接影响月经外,还每每克犯中焦脾胃,若脾失运化,化源匮乏,血海空虚,则月经延期量少,甚至经闭不行;若脾失统摄,血随气陷,则月经过多,甚至崩漏。因此,孔老师尤其重视中焦脾胃的功能状态,调脾胃是孔老师治疗月经病的又一特点。孔老师认为,调脾胃不是补脾胃,脾胃位居中焦,为升降之枢,倘有所碍,反致枢机不利,调脾胃,使脾气升、胃气降即是目的,常用半夏、枳壳、白术、砂仁、神曲、苏子梗、黄芪、党参等调中。脾胃升降失常,中焦壅滞,常郁而化火,因此,又要清肃脾胃伏火,常用连翘、玄参、黄柏等,切忌苦寒,勿损脾胃。若脾胃虚寒,又当在温肾的基础上温脾,常用干姜、砂仁等。

    病案举例:曾某,女,36岁。1996年10月7日初诊。经行量多,色鲜红,带经期10余天,腰酸乏力,寐差,食量少,便畅,舌淡嫩苔黄,经将至。证属脾肾不足,肝血失和。治当调脾和血。方药:丹参20 g、赤芍10 g、当归10 g、枳壳10 g、白术10 g、仙灵脾10 g、砂仁10 g(后下)、苏子梗各5 g、神曲15 g、柴胡10 g、青陈皮各5 g、杜仲10 g、艾炭5 g。3剂。10月17日,二诊:经已过,量多,色鲜,食差腹胀,乏力,面色不华,舌苔薄白,左脉细弦。继调肝脾。方药:柴胡10 g、赤白芍各10 g、当归10 g、枳壳10 g、白术10 g、香附10 g、神曲15 g、肉桂3 g、木香5 g、砂仁5 g(后下)、茯苓10 g、青陈皮各5 g。7剂。11月2日,三诊:胃脘胀,肠鸣,纳少,经将至,舌暗淡、苔薄白,左脉细。调肝脾。方药:柴胡10 g、赤白芍各10 g、当归10 g、枳壳10 g、白术10 g、青陈皮各6 g、肉桂4 g、炒栀子10 g、厚朴10 g、半夏10 g、益母草15 g 、太子参15 g、砂仁5 g(后下)、艾炭5 g。7剂。以上方为基础加减,调治3个月而愈。

    作者简介:肖培新,男,34岁,医学硕士,编辑

    作者单位:肖培新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100027)

    (收稿日期:1999-09-13)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0 Vol.23 No.1 P.54-5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