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辩证论治1
编号:10568854
《内经》养生理论与《周易》内在关系初探
http://www.100md.com
     刘 霞

    (长春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内经 周易 养生

    养生学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摄生、道生专篇,又有对养生的意义、原则、方法等较系统的论述,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养生之道。研究《内经》养生学不难发现,其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受《周易》哲学思想的影响。《周易》哲学思想与《内经》养生理论,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从哲学思想的角度,探讨二者的内在联系。

    1 未病先防的忧患意识

    《周易》这部著作的主旨在于讲变化之道。它的八卦、六十四卦展示宇宙万物生成、消逝的永恒运动。《周易》之《系辞传》指出“爻者,言乎变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由爻组成的卦,则对万物变易作了更深入的阐述。《说卦传》说:“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系辞传》“生生之谓易”一语更概括了《周易》及其所反映的世界是一个生而又生、生生不息的过程。万物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秩序和规律,从六十四卦卦序可以看出,乾坤居首,未济终结,表示事物必定会由未合而走向相交,再由相交走向未合,象征宇宙过程永无休止。而且《周易》认为,事物的变化有阶段性,随时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故《系辞传》指出:“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告诫人们,必须居安而思危,注视事物的发展方向,将一切可能导致危亡的因素及早消除,防止向坏的方向转化。
, http://www.100md.com
    《周易》这种积极的忧患意识,运用于《内经》中,便转化成“治未病”的养生理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养生要未老即养,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防重于治,这是养生的根本宗旨。只有未病先防,不使生病,才可推迟衰老,延长寿命;反之,临病求医,临渴穿井,往往救不应急,酿成大患,导致早夭。

    如何做到“治未病”而实现养生,《内经》依据《周易》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宇宙观,运用从变易到通顺的自然法则来分析理解人体,不断提高人体上下内外的通透水平,促进“出入”“升降”的正常进行,只要人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相互通应,顺性而为,适时变通,就可达到经脉气血畅通,病邪之气可祛。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内经》完全运用《周易》的思维模式,从深入探讨万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由万物变易引出“居安思危”,形成未病先防的养生之道,再遵循“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运行公式进行养生,从而,为中华养生学奠定了一整套坚实的理论基础。
, 百拇医药
    2 平衡阴阳的中和思想

    阴阳是《周易》的核心理论,其辨证思想集中到一点,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它把世 界上一切事物,概括为阴、阳两个范畴,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自然界和社会万物生成发展的基础,阴阳交感而化成万物,天地万物运变的动力和根源在于阴阳的矛盾。基于这种观念,《周易》把整个宇宙纳入由阴阳两个符号所组成的六十四卦系统,形成万象归阴阳,阴阳生万象的对立统一思想。其表现为,阴阳对待,相互依存;阴阳流转,相互渗透;阴阳互补,交融相感。宇宙万物由于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对立又统一,从而达到自我调节,自我平衡,保持“执中”而协同,中和而一致的稳定状态。

    《内经》参照和汲取《周易》阴阳对立统一学说,探讨人体和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认为人体是由许多阴阳对立的双方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人体阴阳之间,必须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把调理阴阳,保持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的平衡,作为养生的总原则。《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质。阴即“阴精”,是人体的物质基础; 阳即“阳气”,是指人体物质运动及其发挥的生理功能。“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维持着“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就能达到“精神乃治”,“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的境地。反之,“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阴阳失调,就会产生疾病。
, http://www.100md.com
    坚持平调阴阳的养生原则,在具体养生实践中,还要特别注重形神并重的养生之道。依据阴阳的原则,形指人的形体物质,神指人的精神活动。形属阴,神属阳,形神二者相互作用,强调形神并重,不但要加强形体锻炼和保养,也要注意调摄精神,保持心理上的安静平和。这样,才能提高机体素质,促进气血流通,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3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周易》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生命来源于自然界。《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天人同构,天人合一,天地人缺一不可的宇宙世界,这是《周易》所推崇的重要“易道”。按照“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关系反映的人与自然有着共同的规律,人类无时无刻不受自然法则的支配和制约,从而达到天人和谐与统一。正如《文言传》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 百拇医药
    这种天人合一的形上思维,以直觉的形式直接应用到《内经》养生理论中,就形成了顺乎自然的“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和方法。按此道理,认为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受到自然界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出现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人必须依据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寒暑往来,调节自身的阴阳,以与之相适应,避免和消除外遇对人体的不良影响,防止疾病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按此道理,《内经》形成了“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诸多具体养生办法。同时,人类还要“提掣天地,把握阴阳”,以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主动使人与自然统一协调,积极地通过后天的各种调摄,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体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调节能力,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长寿。

    总之,坚持“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方法很多,内容也很多,绝不仅限于一个单纯生理学、医学和自然科学的范畴,还包含怡养情志、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从而,把养生、修德、治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处同一过程。因此,“天人合一”既是人类要达到的美好理想,也是养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收稿日期 1998—07—09 修回日期 1998—11—28)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999年 第1期 No.1 199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