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00md.com
傣族医药常识最多的部分文献:
《罗格牙坦》,为巴利语音译,傣语称《坦乃罗》(作者和成书年代不清),记述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语音学;二是文学艺林;三是医学、药物学、气功等,较集中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季节、气候的相互关系等。书中记述说:千百万年前,原始傣族先民通过吃草根树皮和野生植物的叶、花、果、籽作为充饥时粮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识到各种植物种类的不同,果实味道的差异,食用后给身体带来的不同作用(产生各种生理现象上的变化),从而获得了药物学的知识,为后世医家深入探索傣医学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史学价值。
《阿皮踏麻基干比》,属于佛教经典“论藏”部分,共7册,原版本起源时间无法考证,但有学者认为它是2000多年以前的产物,现在流传民间的许多手稿本皆源于这部史籍中。书中零散地记述了人体病理、生理、自然与人、人与疾病的关系等。
《戛牙三哈雅》共分5集,1~2集阐述了人体生理解剖;人体受精与胚胎的形成;人和自然的生存关系,人体《坎塔挡细》即:五个方面的内容,亦为”“五蕴”(色、受、行、想、识)和人体的四要素“塔、都、挡,、细”(风、火、水、土)的平衡与盛衰等。并阐述了人体内32类体属及其细胞、脏腑等1500种物质成分及其组织结构;寄生虫;人体生命的起源、循环、新陈代谢等等。用《坎塔档细》和“四塔”[爹卓塔(火),佤约塔(风),阿波塔(水),巴塔维塔(土)〕的理论形象地解释了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论述了人的居住环境与病因,并将一年12个月分为“腊鲁档三”(热季、冷季、雨季)三个季节,认识到不同季节的发病和特点,提出了合理的用药方法。3~5集主要叙述了乌达戛佤、阿杰乌二人到“天边”取经的经过。释加牟尼去世之后,傣族又经历了阿扎撒塔鲁王朝560年(公元前544年)、提里加夫王朝622年(公元16年)、阿奴王朝1349年(公元638年)。至今已有2951年的悠久历史。
《帷苏提玛嘎》,是一本讲解傣医人体生理解剖学比较全面的古文献,由南传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公元前2世纪由觉音编著为巴利语梵文经典,后为叶均译为《清净道论》。主要讲述“塔都档细”,即“巴他维塔者”(巳利语),傣语称之为“塔拎”,意即“土”;“啊波塔都”(巴利语),傣语称之为“塔喃”,意即“水”;“爹卓塔都”(巴利语),傣语称“塔菲”,意即“火”;“佤约塔都”(巴利语),傣语称“塔拢”,意即“风”。本书从病理生理变化的角度较系统地论述了人体内“土、水、火、风”的动态平衡关系,认为它是促进和构成人体不可缺少的四种物质元素,又谓“四大生机”现称“四塔”。此外,还专题记述了人类生命的起源和人体的基本结构“夯塔档哈”,即“鲁巴夯塔”——形体蕴;“稳然纳夯”——心蕴;“维达纳夯”——受觉蕴;“先牙纳夯塔”——知觉蕴;“山哈腊夯塔”——组织蕴,现称“五蕴”。傣医五蕴与佛经中记述的五蕴(色、受、行、想、识)大同小异,各自都从理论上说明了构成人体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明确指出了“人类生命体的形成是由“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男根、女根(实为不同的染色体),命根(维持生命存续的各种物质元素),心所依处(精神意识),身表(指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支配下所表现的“动能”现象)、语表(语言)、色柔软性(软体器官)、色积集(指形成胚胎的一切物质元素)、色相续(再生、发育成长延续),色老性(衰老、退化)、色无常性(生理机能的异常变化),以及肝、胆、脾、肺、肾、心、发、爪、齿、汗毛、皮、骨、肉、腱、大小肠、胃、尿、虫类(含细胞)、土、水、火、风等89种物质要素构成的。认为人体约有500万根头发,900万根毫毛,20枚指(趾)甲,28~32颗牙,900块肌肉,900根筋(腱),300块骨头。阐述了心、肝、肺、脾、肾等重要生命脏器的生理机能活动和病理变化,人体内10大类,80个支系的1500种“哈滚暖”,傣语即“小虫”(相当于现代所讲的虫卵和细胞)等。
中国中医药网
《罗格牙坦》,为巴利语音译,傣语称《坦乃罗》(作者和成书年代不清),记述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语音学;二是文学艺林;三是医学、药物学、气功等,较集中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季节、气候的相互关系等。书中记述说:千百万年前,原始傣族先民通过吃草根树皮和野生植物的叶、花、果、籽作为充饥时粮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识到各种植物种类的不同,果实味道的差异,食用后给身体带来的不同作用(产生各种生理现象上的变化),从而获得了药物学的知识,为后世医家深入探索傣医学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史学价值。
《阿皮踏麻基干比》,属于佛教经典“论藏”部分,共7册,原版本起源时间无法考证,但有学者认为它是2000多年以前的产物,现在流传民间的许多手稿本皆源于这部史籍中。书中零散地记述了人体病理、生理、自然与人、人与疾病的关系等。
《戛牙三哈雅》共分5集,1~2集阐述了人体生理解剖;人体受精与胚胎的形成;人和自然的生存关系,人体《坎塔挡细》即:五个方面的内容,亦为”“五蕴”(色、受、行、想、识)和人体的四要素“塔、都、挡,、细”(风、火、水、土)的平衡与盛衰等。并阐述了人体内32类体属及其细胞、脏腑等1500种物质成分及其组织结构;寄生虫;人体生命的起源、循环、新陈代谢等等。用《坎塔档细》和“四塔”[爹卓塔(火),佤约塔(风),阿波塔(水),巴塔维塔(土)〕的理论形象地解释了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论述了人的居住环境与病因,并将一年12个月分为“腊鲁档三”(热季、冷季、雨季)三个季节,认识到不同季节的发病和特点,提出了合理的用药方法。3~5集主要叙述了乌达戛佤、阿杰乌二人到“天边”取经的经过。释加牟尼去世之后,傣族又经历了阿扎撒塔鲁王朝560年(公元前544年)、提里加夫王朝622年(公元16年)、阿奴王朝1349年(公元638年)。至今已有2951年的悠久历史。
《帷苏提玛嘎》,是一本讲解傣医人体生理解剖学比较全面的古文献,由南传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公元前2世纪由觉音编著为巴利语梵文经典,后为叶均译为《清净道论》。主要讲述“塔都档细”,即“巴他维塔者”(巳利语),傣语称之为“塔拎”,意即“土”;“啊波塔都”(巴利语),傣语称之为“塔喃”,意即“水”;“爹卓塔都”(巴利语),傣语称“塔菲”,意即“火”;“佤约塔都”(巴利语),傣语称“塔拢”,意即“风”。本书从病理生理变化的角度较系统地论述了人体内“土、水、火、风”的动态平衡关系,认为它是促进和构成人体不可缺少的四种物质元素,又谓“四大生机”现称“四塔”。此外,还专题记述了人类生命的起源和人体的基本结构“夯塔档哈”,即“鲁巴夯塔”——形体蕴;“稳然纳夯”——心蕴;“维达纳夯”——受觉蕴;“先牙纳夯塔”——知觉蕴;“山哈腊夯塔”——组织蕴,现称“五蕴”。傣医五蕴与佛经中记述的五蕴(色、受、行、想、识)大同小异,各自都从理论上说明了构成人体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明确指出了“人类生命体的形成是由“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男根、女根(实为不同的染色体),命根(维持生命存续的各种物质元素),心所依处(精神意识),身表(指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支配下所表现的“动能”现象)、语表(语言)、色柔软性(软体器官)、色积集(指形成胚胎的一切物质元素)、色相续(再生、发育成长延续),色老性(衰老、退化)、色无常性(生理机能的异常变化),以及肝、胆、脾、肺、肾、心、发、爪、齿、汗毛、皮、骨、肉、腱、大小肠、胃、尿、虫类(含细胞)、土、水、火、风等89种物质要素构成的。认为人体约有500万根头发,900万根毫毛,20枚指(趾)甲,28~32颗牙,900块肌肉,900根筋(腱),300块骨头。阐述了心、肝、肺、脾、肾等重要生命脏器的生理机能活动和病理变化,人体内10大类,80个支系的1500种“哈滚暖”,傣语即“小虫”(相当于现代所讲的虫卵和细胞)等。
中国中医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