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辩证论治1 > 正文
编号:10569122
http://www.100md.com
     杨 莉

    关 键 词:乌附星香汤;李仲愚;中风病恢复期;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3;R743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4-0668(1999)01-0033-02

    中风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其恢复期治疗效果的好坏,是减少该病致残率的关键。目前在恢复期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的报道较多。我们在临床上,对恢复期病人主要以温阳涤痰为治疗大法,采用我院著名老中医李仲愚教授经验方乌附星香汤为主方加减化裁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共46例,均为1994年~1997年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者89岁,最小者40岁,平均年龄66.5岁。

    1.2 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①符合卫生部中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的诊断标准;②发病两周~半年。

    (2)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肝肾严重器质性损害者;②CT检查证实脑实质出现大面积软化灶者。

    1.3 症状与体征

    46例均神志清楚。其中表现有感觉运动障碍、口眼斜、半身不遂偏瘫症状和体征者42例,表现为双侧瘫痪(再次中风病人)者3例,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者1例。伴大小便失禁者21例;伴语言蹇涩者39例。

    1.4 CT检查结果

    脑出血10例,大面积脑梗塞21例,多发性腔隙性梗塞15例。

    2 治疗方法

    乌附星香汤组成:制川乌10g(先煎2h),制南星10g(先煎0.5h),制白附子10g(先煎0.5h),木香10g,酒军6g(后下),桃仁10g,红花10g,姜黄10g,&127;生姜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

    加减:气虚者加人参党参。左侧肢体瘫痪者,多加血分药如归尾、赤芍生地川芎等;右侧肢体瘫痪者,多加气分药如黄芪白术等;肢体拘挛者,加伸筋草丝瓜络、舒筋草;痰郁化热,咯黄稠痰或咯痰不利者,加天竺黄郁金、花粉;痰多色白清稀者,加云茯苓,益智仁。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评定标准,采用病情积分计算方法,以百分数表示病情改善程度。

    基本痊愈≥85%,显效≥50%,有效≥20%,无效<20%。

    3.2 治疗结果

    基本痊愈5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4 典型病例

    宋某,男,56岁,病案号84354。以左侧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1月入院。

    中风前曾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7年,嗜酒二十余年。入院时已十余日未解大便。查体:神志清楚,语言蹇涩,喉中痰鸣,吞咽困难,左侧口角流涎,鼻唇沟变浅,左侧中枢性面瘫。心肺(-)。肝脾未及。右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右巴彬斯基征(+)。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沉弦。头颅CT检查提示:左侧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轻度脑萎缩。

    中医诊断:中风。辨证:痰凝血瘀。西医诊断:左侧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原发性高血压病(Ⅲ)期。

    治疗:以乌附星香汤加味。药用:制川乌10g(另包,先煎2h),制南星10g(另包,先煎0.5h),制白附子10g(另包,先煎0.5h),酒军10g(后下),桃仁10g,木香10g,红花10g,姜黄10g,炒白术10g,郁金10g,地龙10g,僵蚕10g,潞党参30g,天竺黄10g。

    服药1剂,大便即解出。服药3剂后,喉中痰涎有所减少,大便正常,食欲基本恢复正常,肌力Ⅰ级。服药15剂后,右上肢肌力恢复到Ⅲ级,右下肢恢复到Ⅲ~Ⅳ级,吞咽困难、语言蹇涩等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继服上方共60剂后,右上肢肌力Ⅳ级,下肢肌力恢复正常,出院。

    5 讨论

    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中风病人多有喉间痰鸣,痰涎增多,舌苔厚腻等痰湿之象,而在治疗过程中,痰的减少亦与病情的缓解有密切关系,故提出阳虚痰凝是本病恢复期的主要病机。李仲愚教授认为,阳气乃一身之根本。若阳气不足,则水津不化,凝聚成痰,痰阻经络,可致半身不遂。仲景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温阳之品,可以温化痰凝。若阳气不足,则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致血运不畅,不仅容易引起脑血管内血栓,而且亦能影响溢出脑血管外之血块的吸收。温阳之法能促进血液的运行,故温阳之法既可用于治疗脑梗塞恢复期,也可用于治疗脑出血恢复期。李老认为,功能恢复期的主要病变或病理基础是痰瘀阻络,应以温阳涤痰、化瘀通络为其治疗大法。乌附星香汤正是李仲愚教授积多年临床经验之所得,该方用大辛大热之制川乌,温化痰饮,通调津气,为本方主药(亦可用附片代替);用制南星祛痰解痉,该药对中风病症见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者尤可重用;白附子平肝涤痰解痉,可加强南星的治疗作用;桃仁、红花、姜黄活血化瘀;姜黄亦可涤痰、通络走四肢。以上5药共为辅药,与川乌相辅相成。再用木香行气和胃,使辛燥之药不伤胃气;生姜既可温化寒饮,又可制约川乌、南星的毒性;酒军反佐以制约川乌、南星之燥性,又能活血通便,使全方温而不燥。以上3药共为佐使。全方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化气、涤痰解痉、化瘀通络之功效,正切中本病病机。从本观察结果看,使用乌附星香汤治疗后,基本痊愈5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提示该方在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方面确有较好疗效。

    作者简介:杨莉,女,1958年4月生;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专业;研究方向:中风病临床治疗。

    作者单位:杨 莉(成都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

    (收稿日期:1998-12-10)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999年 第22卷 第1期 No.1 Vol.22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