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辩证论治1 > 正文
编号:10569126
http://www.100md.com
     祝 捷

    摘 要:总结了复方中中药功效的发挥方向和规律以及影响其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认为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和最直接有:一,药物环境:即多功效的单味中药,在复方中其功效发挥的方向首先要受到配伍的药物所形成的药物环境的影响。二,剂量环境:复方中不仅要考虑单味药物的剂量,更要注意各药物用量之间的比例。三,机体状态:机体与药物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故在复方中,药物作用的发挥,不仅要求药物本身具有某种功效,还需要有相应的药物环境、剂量环境和机体状态。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下,才能产生某一方向的作用。研究影响所用药物功能发挥方向的因素,有利于中医药教学、临床及中药复方研究。

    关 键 词:中药;复方;药物功效;配伍;剂量;中医方剂学;药物治疗学

    中图分类号:RR932.9;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68(1999)01-0006-02

    以复方形式治疗疾病是中医特点之一,“方以药成”。然而,大多数中药具有多功效性,例如,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等多种作用;桂枝具有辛温散寒、调和营卫、温经活血、温阳化气、平冲降逆等作用;柴胡具有发散表邪、舒肝理气、升举清阳等作用;大黄具有泻下通腑、清热解表、利胆退黄、活血化瘀等作用;苏叶具有发散风寒、理气解郁等作用,等等。单味中药的功用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医临床实践证明,当这些药物被组合到某一特定的方剂中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功效的发挥不是全部的,更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方向性和规律性的,即通过配伍,调其偏胜,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其原来的某些功用,消除或缓解对人体的不利作用,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药物形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以适应复杂的病证的治疗需要。因此,总结复方中中药功效的发挥方向和规律以及影响其发挥方向的因素,对教学、临床、中药复方研究,以及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有三个方面:即药物环境、剂量环境和机体状态。

    1 药物环境

    多功效的单味中药,在复方中其功效发挥的方向首先要受到配伍的药物所形成的药物环境的影响。这方面的规律性,中药学、方剂学中有关“四性五味”“升降浮沉”“七情和合”“君臣佐使”等基本理论均有一定的涉及,但主要强调对单味药物功效发挥的影响,而对复方中多功效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复方配伍的药物环境的影响,既包含了中医基本理论对中药、方剂的更具体层次的指导内容,又包含了历代医家在临床运用药物组方中大量具体经验。如果忽视了药物环境的影响,孤立地看待复方中的每味药物,则失去了中药配伍的基本意义,复方也仅仅成为多味中药的物理性混合体,这必然会大大降低疗效。例如前面谈到的桂枝,当将其配伍在具体方剂中时,其功效的发挥并不是随意性的,不是以处方者的主观意愿去发挥其作用,而是受配伍药物的环境即相关药物的配伍协同关系的制约决定其实际的作用方向。如:桂枝配伍麻黄,通过“开腠”与“解肌”的协同,畅通营卫津气运行之道,加强发汗解表、发散风寒的作用;配伍白芍则构成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基本结构;配伍茯苓白术则是温阳化气的基本结构;配伍细辛则温经止痛作用得到协同增强;配伍桃仁则长于温经活血......。因此,如果在掌握和运用方剂时忽视了这种药物间的配伍和协同关系,不注意其具体规律性,在临床加减化裁用药上必然是盲目的和随意的,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

    在祖国医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代医家大量的临床实践探索、归纳,总结了许多基本配伍关系和配伍结构,例如,柴胡、白芍是调肝的基本结构;半夏生姜是化痰和胃的基本结构;柴胡、升麻是升发阳气的基本结构;知母黄柏是滋阴降火的基本结构;茯苓、白术是健脾除湿的基本结构;附子干姜是温阳祛寒的基本结构;干姜、细辛、五味子是温化寒饮的基本结构;桔梗枳壳是升降气机的基本结构。这方面的具体内容,还有待于我们从众多的历代方书及临床资料中加以总结和发挥。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认识单味中药和方剂中的中药异同,才能有的放矢地加减化裁,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2 剂量环境

    中药的作用常常是与用量密切相联系的,例如,前面提到的柴胡,当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等证时,用量宜轻(2~4g),方能升清阳而举陷;当用于肝气郁结、肝郁气滞等证时,用量宜偏大(6~9g),即可条达肝气,疏肝解郁;在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证或外感发热需透表泄热时,用量宜大(12~18g),则可祛邪透热解表。因此,确定药物的用量与确定药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所以前人曾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之类的说法。

    在复方的运用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单味药物的剂量,更要注意药物用量之间的比例。这种剂量环境直接影响着药物作用发挥的方向,从而影响方剂的功效。许多方剂就是通过剂量变化相互制约、相互监制,起到佐制作用的。桂枝汤及其剂量环境变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桂枝汤中桂枝与白芍各用3两,剂量比例为1∶1,桂枝辛散,白芍酸收,一收一散,使桂枝辛散而不伤阴,白芍酸敛而不碍邪,主治卫强营弱、营卫不和、外感风寒之表虚证;如桂枝用量再增加2两,即桂枝加桂汤,主治阳虚阴邪上乘而发之奔豚证;若白芍用量加重一倍,即成桂枝加白芍汤,则主治中焦气血失调,腹满时痛之证。再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两方均以大黄、厚朴、枳实三药组成,但用量比例不同,前者主治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腹痛拒按之阳明腑实(热结)证,后者主治脘腹满痛不减,大便秘结之气滞便秘(气闭)证。由此可见,改变药物的用量比例,即改变剂量环境,方剂及方剂中的药物功用、主治都有可能发生改变。因此,剂量环境直接影响着方剂作用的发挥,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好方剂的一个重要环节。

    3 机体状态

    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整体观还体现于“阴平阳秘”和“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等理论,说明人体阴阳的制约、消长和转化以及五行的相生相克,维持着人体相对的动态平衡,这些都是正常生理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动态平衡被破坏,则会出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经络和脏腑功能紊乱等病理状态。药物治疗的基本作用即是恢复失调的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胜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而机体与药物,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机体的状态常常决定着药物作用的发挥方向,通常所说的双向调节作用和异病同治就是较好的例证。补中益气汤的功效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但它发挥的实际作用却是根据病人的不同病证而各有侧重:若病人以脾胃气虚为主,主要表现为发热、自汗出、渴喜热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白 光白、大便稀溏,则补中益气汤的主要功效发挥是补益中气,其主要作用部位在中焦脾胃;若病人属气虚下陷,或以脱肛,或以子宫脱垂为主,则主要作用在升阳举陷,作用点分别在肛门或子宫,此时补中益气则退为次要功效。在研究玉屏风散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中发现,玉屏风散对于绵羊红细胞免疫所致小鼠脾脏溶血空斑细胞数(PFC)生成呈双向调节作用,对于PFC低者,玉屏风散可增高之,而对于PFC高者,则可使之降低。进一步平行观察在玉屏风散影响下小鼠脾细胞PFC及cAMP的关系,结果表明也呈双向调节作用,即能使cAMP低者升高,高者降低,且cAMP变化与PFC变化呈逆相关,即cAMP升高,则PFC降低;cAMP降低,则PFC升高。该项研究的实验表明,这种双向调节作用既不是偶然,也不是对抗体形成的提高或推迟,而是一种特异性的影响,从而可确认玉屏风散有双向调节免疫药理活性的作用[1]。由此可见,机体的状态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着药物功效发挥的作用和方向。

    综上所述,在复方中,药物作用的发挥,不仅要求药物本身具有某种功效,还需要有相应的药物环境、剂量环境和机体状态。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下,才能产生某一方向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医疗质量,就要注意影响所用药物功能发挥方向的因素。

    作者简介:祝捷,男,1962年9月生;医学学士,讲师;中医方剂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医复方研究。

    作者单位:祝 捷(成都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

    参考文献

    [1]邓文龙.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705~706

    (收稿日期:1998-12-15)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999年 第22卷 第1期 No.1 Vol.22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