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简介-4
七、施灸与保养:灸后调养的方法和针后的调养是一样的,要乐观愉快,心情开朗,精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劳,清淡素食等。
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八、要注意灸料的质量:艾绒之粗细好坏,与施灸之关系极大,务必考究。特别是直接灸,必须用极细之艾绒,最好买成品,久贮之,密藏之。因艾绒最易受潮,用时晒干,以便点燃。生姜要保持新鲜,平时要埋入湿土之中,用时取出洗净。艾卷要坚实、均匀,保持干燥。
九、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免得病人反复改变姿势,穿脱衣服,也就省事省时间了。
, 百拇医药
十、施灸的时间: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
十一、要注意穴位和禁忌的部位:虽然理论上讲身体上任何部位均可施灸,但不经考虑,不定穴位,随便施行艾炷灸,还是不妥当的。必须根据既定的经络经穴而后施行,对于颜面部及后头部,不应使用直接灸,以免残留难看的灸痕。万一非灸不可时,则应用极小的灸炷,或用隔姜灸法,再者皮下静脉也应尽量避开为宜。
十二、施灸的副反应:由于体质和病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但一般不需顾虑,继续施灸即能消失。必要时可以延长间隔时间,如发生口渴、便秘、尿黄等症状,可以服中药加味增液汤。
处方:生地15g,麦冬15g,元参15g,苁蓉15g。水煎服。
十三、关于灸后洗澡问题:凡非化脓灸,可以正常洗澡。如有灸疮,则应避开疮面,当心不要洗脱灸痂。
, http://www.100md.com
如果长期直接灸,有结痂、疮面、渗出物,则应避开这些部位,勿过多洗澡,只可冲洗或擦洗,勿多浸泡。或用创可贴盖上再洗,或用消炎油抹上一层以保护灸面等。总之,可以灸后洗澡。
十四、施灸配穴的原则:凡灸上部以后,必须在下部配穴灸之,以引热力下行。凡是全身性和内脏疾患,或做健身灸,都是双侧取穴。局部病或一个肢体的病,只取局部或一侧的穴位。当然,属于任、督二经的穴位自然是取单穴了。
凡初施灸必须注意掌握刺激量,一般原则是:其壮数先少后多,其艾炷先小后大,逐渐增加,不可突然大剂量施灸。
十五、使用经穴要少而精:
近代针灸学家承淡安主张:“取穴中肯,精简疏针,灸穴勿多,热足气匀。”也就是说,取穴必须准确,用针要精简,灸穴勿太多,热力应充足,火气宜均匀,切勿乱刺暴灸使人难耐,这是很有道理的。
, http://www.100md.com
十六、关于施灸是否安全的问题:可以答复是安全的!我们在医学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针刺发生医疗事故的报道,但从未见到使用灸法发生事故的消息。只是在八百年前的宋代,宋洪迈《夷坚志·卷三十七》曾载鄂州于通判灸伤致死一例:“宋,绍熙癸丑年(公元1193年)四月鄂州通判背痛暴起……即命捣蒜艾,铺四旁,几于满背。迨火尽,肿定。而医者军中武士,习技粗猛,所灸处太阔,火疮遂大作,不可收敛,不三日竟亡。”
这是滥用灸法的野蛮行为致伤人命的惨痛教训。实际上这不能算灸疮,而可能是把病人活活烧死了,不应归咎于灸法。一般一个灸疮应和种一颗牛痘一样,不宜过大。因此要经常把疮控制在比黄豆大些的程度,注意施灸的艾炷、次数,勿使过量。
十七、敢于使用灸法治病:宋代医术《备急灸法》上说:“要之富贵骄奢之人,动辄惧痛,闻说火艾,嗔怒叱去,是盖自暴自弃之甚者,苟不避人神,能忍一顷之灸,便有再生之理。自当坚壮此心,向前取活,以全肤体,不致枉矣,岂不诚大丈夫?”这是鼓励人们要有勇气,敢于使用灸法治病。灸法的好处,没有经过实践的人是不会知道的,正如陆游诗云:“书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百拇医药(谢锡亮)
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八、要注意灸料的质量:艾绒之粗细好坏,与施灸之关系极大,务必考究。特别是直接灸,必须用极细之艾绒,最好买成品,久贮之,密藏之。因艾绒最易受潮,用时晒干,以便点燃。生姜要保持新鲜,平时要埋入湿土之中,用时取出洗净。艾卷要坚实、均匀,保持干燥。
九、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免得病人反复改变姿势,穿脱衣服,也就省事省时间了。
, 百拇医药
十、施灸的时间: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
十一、要注意穴位和禁忌的部位:虽然理论上讲身体上任何部位均可施灸,但不经考虑,不定穴位,随便施行艾炷灸,还是不妥当的。必须根据既定的经络经穴而后施行,对于颜面部及后头部,不应使用直接灸,以免残留难看的灸痕。万一非灸不可时,则应用极小的灸炷,或用隔姜灸法,再者皮下静脉也应尽量避开为宜。
十二、施灸的副反应:由于体质和病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但一般不需顾虑,继续施灸即能消失。必要时可以延长间隔时间,如发生口渴、便秘、尿黄等症状,可以服中药加味增液汤。
处方:生地15g,麦冬15g,元参15g,苁蓉15g。水煎服。
十三、关于灸后洗澡问题:凡非化脓灸,可以正常洗澡。如有灸疮,则应避开疮面,当心不要洗脱灸痂。
, http://www.100md.com
如果长期直接灸,有结痂、疮面、渗出物,则应避开这些部位,勿过多洗澡,只可冲洗或擦洗,勿多浸泡。或用创可贴盖上再洗,或用消炎油抹上一层以保护灸面等。总之,可以灸后洗澡。
十四、施灸配穴的原则:凡灸上部以后,必须在下部配穴灸之,以引热力下行。凡是全身性和内脏疾患,或做健身灸,都是双侧取穴。局部病或一个肢体的病,只取局部或一侧的穴位。当然,属于任、督二经的穴位自然是取单穴了。
凡初施灸必须注意掌握刺激量,一般原则是:其壮数先少后多,其艾炷先小后大,逐渐增加,不可突然大剂量施灸。
十五、使用经穴要少而精:
近代针灸学家承淡安主张:“取穴中肯,精简疏针,灸穴勿多,热足气匀。”也就是说,取穴必须准确,用针要精简,灸穴勿太多,热力应充足,火气宜均匀,切勿乱刺暴灸使人难耐,这是很有道理的。
, http://www.100md.com
十六、关于施灸是否安全的问题:可以答复是安全的!我们在医学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针刺发生医疗事故的报道,但从未见到使用灸法发生事故的消息。只是在八百年前的宋代,宋洪迈《夷坚志·卷三十七》曾载鄂州于通判灸伤致死一例:“宋,绍熙癸丑年(公元1193年)四月鄂州通判背痛暴起……即命捣蒜艾,铺四旁,几于满背。迨火尽,肿定。而医者军中武士,习技粗猛,所灸处太阔,火疮遂大作,不可收敛,不三日竟亡。”
这是滥用灸法的野蛮行为致伤人命的惨痛教训。实际上这不能算灸疮,而可能是把病人活活烧死了,不应归咎于灸法。一般一个灸疮应和种一颗牛痘一样,不宜过大。因此要经常把疮控制在比黄豆大些的程度,注意施灸的艾炷、次数,勿使过量。
十七、敢于使用灸法治病:宋代医术《备急灸法》上说:“要之富贵骄奢之人,动辄惧痛,闻说火艾,嗔怒叱去,是盖自暴自弃之甚者,苟不避人神,能忍一顷之灸,便有再生之理。自当坚壮此心,向前取活,以全肤体,不致枉矣,岂不诚大丈夫?”这是鼓励人们要有勇气,敢于使用灸法治病。灸法的好处,没有经过实践的人是不会知道的,正如陆游诗云:“书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百拇医药(谢锡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