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坚信中医 > ...
编号:10571710
“天人合一”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45期
     李今庸 湖北省中医药学会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把自己放在天地万物的大自然中,通过仰观俯察,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认识到人与大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进而产生了“天人合一”的观念,主要有三种形式的体现:其一,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是一小天地,亦天亦人,天人一体,言天即言人,言人亦言天。《周易·系辞上》说:“阴阳不测之谓神”,《周易·说卦》说:“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二,人与天地相适应,大自然的四时变迁,日月移徙,海水潮汐等都给人体以影响,导致人体发生适应性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所谓“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闭乃闭。”《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谓“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其三,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一方面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从自然界里摄取食物以维护自己的生存;另一方面又根据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从事对自然事物的利用和改造,所谓“赞天地之化育”者也,促进天地万物更好地发展。《淮南子·修务训》说:“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正是说明这一意义。这三种形式体现的“人天”关系,凸显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论思想”。在整体论思想指导下,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至殷周及春秋战国时代,又产生了“阳明说”、“水说”、“五行说”、“精气说”等具有整体思想和唯物主义的各个哲学派别,促进了我国古代的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人与自然保持着平衡、协调、统一、和谐的关系,维系着天地万物共生共长。

    《荀子·天论篇》说:“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我们祖先把自己置于天地万物大自然之中进行了整体观察,又将自己从天地万物中分离出来,对人体进行单独研究,通过对人体的解剖实践、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观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至春秋战国之时,中医早已从巫中分化出来,摆脱了巫神学的羁绊,而成为独立的医事职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