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药业 > 观察评论
编号:10571709
“药品变食品”——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漏洞知多少?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45期
“我买来的到底是什么?”, 警惕食品安全新隐患,食品安全监管漏洞凸现
     据新华社电 (记者冯丽 田建军)

    名称、外包装和产品功效仿冒名牌药品,并在药店同柜销售,使用的却是“食字号”,有的甚至是假批号、假厂址,近年来我国药品市场出现的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药品变食品”现象,正成为一股暗流,使不少消费者上当,扰乱了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暴露出我国现行食品安全体制存在的监管漏洞。

    “我买来的到底是什么?”

    把保健品当药卖的事情,相信不少消费者都碰到过,并已经有所警惕了,而以“食品”的身份来仿冒药品的产品,可能还并未引起消费者的警觉。南昌市民郭蓓的遭遇让我们揭开了一股“挂羊头、卖狗肉”、“药品变食品”的暗流。

    今年初,郭蓓在南昌市福州路开心人大药房买了几盒药,其中有两瓶外观酷似民生药业生产的“21金维他”维生素片。晚上她看电视时,正好看到了中央台关于民生药业“21金维他”维生素片的广告,才发现自己买来的和广告中的产品不太一样。经仔细辨认,原来她买来的是江西天天草珊瑚药业公司生产的“江绿21金维”。郭女士立即感觉上当受骗,并气愤地到消费者协会投诉,但被告知此种产品并非药品,因为它使用的是“食”字号产品批号,因此不能作假冒伪劣药品来处理,但其外观设计上可能涉嫌侵权。对此,郭女士很纳闷:“不是药品,却在药店销售,那我买来的到底是什么?这样的产品有疗效吗?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吗?既然能堂而皇之的在正规药店上柜销售,难道是一种合法的产品?”

    带着郭女士和不少消费者的疑问,记者进行了一次市场调查,发现一些缺乏资金和技术实力的药品企业为了逃避市场监管,采取“药品变食品”方式,以食品名义大量仿冒生产国内知名品牌的药品,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被仿冒企业叫苦不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