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探讨
编号:10621382
为什么近半百姓看不起病?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48期
     卫生部发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过去5年,老百姓年均收入水平增长远远小于年医疗支出增长,医药支出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三大消费,因为经济原因,48.9%的老百姓看不起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原因。

    “公医”不公体制之痛值得反省

    “公医”不公,扭曲的体制是祸根。从医院体制上看,以事业单位名义出现的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的绝对主体,具有垄断性的市场地位,照理,既然医院是国家兴办的公益性机构,其费用主要由国家投入,并以低廉乃至免费价格普遍服务于公众,就应是其基本的经营格局。但现实又是,政府既对公立医院投入严重不足,也无力完全负担其经费,为弥补这种差距,容许医院“以药补医”、提高服务价格就成了政府的一般做法。在这种用政策换投入的管理背景下,加之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受逐利冲动驱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疯长、“公医”不公便成为一种必然。这样,一方面公立医院仍然还打着“事业”、“公益”的旗号,享受各种税费优惠,而一方面却实质上已是企业化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其主要功能。显然,这种扭曲的医院体制正是今天居民“有病自己医”的祸根。
, 百拇医药
    反省医疗体制之痛,加速改革。近年来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话题没少议论,相应的举措也时有尝试,但毋庸讳言的是,现行不合理的医疗体制格局远未因此而有根本触动。当然,慎重对待改革没什么不好,但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在这种医疗改革的迟滞中正感受着越来越严重的“病痛”:“36%的居民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有病自己医”,且这一比例逐年增加;农村由1998年的23%增加到31%、城市由44%增加到47%。面对这种困局,如何加速推进有关改革进程,为广大民众的健康福祉真正负起责任来,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医疗市场化低收入群体看病谁来买单?

    消费者缺位,医药市场竞争是怪胎。按市场规律,竞争一般可以促使商品价格趋于合理,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但在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态势已经充分形成的医药市场,这个规律却似乎被颠倒了,竞争越激烈,给出的回扣就越高;回扣越高,药品价格就愈加不合理。

, 百拇医药     医疗完全市场化是不负责任。在任何社会,市场经济不能垄断一个国家资源配置,在一些特殊产品特别是公共产品的配置方面,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正因为如此,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保健这种公共产品也是由政府提供的。某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看到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双重性,试图在一夜之间将所有社会资源配置的责任都推给市场,这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

    政府之所以能够进行资源配置,在政治上源于公民的共同委托,在经济上源于法律赋予的征税权。所以,政府直接向公民提供医疗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不是政府的恩赐,而是政府的信托责任。如果政府部门将自己的责任转嫁给市场主体,或者抛弃自己的责任,这是说不过去的。

    医疗保障何时才能阳光普照?

    外来工,被医疗遗忘的群落。一些地方制定的低保及起码的医疗救助政策,也必定会首先验证常住本地的“绿卡”。由于固有的思维定势或财力所限,当地医疗保障部门不敢说出“只要他居住在……”这样响当当的话来。其实,都是在阳光下劳作,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付出,在祖国大地上挥汗如雨,理应让党和政府关怀的阳光全面普照到这些弱势群体身上。
, http://www.100md.com
    把外来工看作“医疗皮球”踢来踢去的作法,无疑会进一步加重整个社会的医疗“病情”。其实,每一个住在城市高楼下的病人,不管他来自何方,他都是你的病人。我们除了进一步遏制医疗医药费虚高的不正常态势外,应尽快像深圳这样,建立一套解决弱势群体就医难的救助体制。

    保障面过窄医疗公正刻不容缓

    按照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一方面是保障面过窄,拥有完全医疗保障的不过是政府、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部分集体企业的人员,只覆盖我国人口的10%,另外高达50%以上的城市人口、80%以上的农村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农民人均卫生费只有12元,仅为城市的28%;另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保障公平性进行的评价,中国位列倒数第4位,为最不公平国家之一。(据中央党校出版社《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

    显然,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是现代社会健康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因此,彻底改革现行明显缺乏公正性的医疗体制,使广大公众免于“有病自己医”的尴尬、无奈,刻不容缓。

    改革应该让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受益。1994年开始的医疗制度改革实际上是非常片面和狭窄的,仅仅是针对了城镇职工,而把广大城镇无业人员和农村居民排除在外。这种误区造成了今天许多老百姓看不起病的尴尬局面。, 百拇医药(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