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波动和精细调控
在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的特征是:在低水平持续基础分泌的基础上,食物刺激产生快速双相胰岛素分泌。餐时第一时相分泌的胰岛素限制了餐后血糖升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通过这一机制,任何时候的血糖都能被控制到接近空腹血糖的水平,避免了高血糖“毒性”效应。血糖波动
2型糖尿病进程中最早发生的变化之一是餐时第一时相胰岛素反应的丧失,导致餐后血糖水平升高。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时,血糖会在餐后数小时持续升高,直至影响下一次进餐前的空腹血糖水平,可见餐后高血糖对于HbA1c水平的影响尤其显著。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餐后血糖峰值水平与心血管事件以及死亡之间的相关性优于空腹血糖,同时也进一步表明,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预后。
基于餐后高血糖和心血管危险性之间的流行病学相关性,以及餐后高血糖对HbA1c水平的影响,所有关于糖尿病治疗的权威机构都明确推荐将餐后血糖和HbA1c作为治疗目标。既要重视降糖的量(HbA1c达标),更要重视降糖的质(血糖波动小,胰岛素分泌更接近生理模式:餐时胰岛素迅速升高,餐后及时回落到基础分泌状态,夜间低血糖少)。
精细调控
为了保证降糖的质和量,需要更加精细地调控血糖。那么,什么样的胰岛素符合这一标准?今天上市的诺和锐30特充胰岛素凭其优异的表现,回答了这一问题。
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如图1a所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