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致癌物丙烯酰胺分析方法通过专家鉴定
新华网北京2005年6月2日电:记者2日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了解到,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科研课题“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近日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该标准建立的检测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了国际水平。d!pf, 百拇医药
丙烯酰胺是国家肿瘤研究机构(IARC)认定的2A类致癌物。2002年4月,瑞典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高温加热诸如马铃薯和小麦等食品,就会生成浓度为每公斤30到2000微克的丙烯酰胺。这一结果立刻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迫使科学家重新认识丙烯酰胺的残留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6月召集23位著名科学家对丙烯酰胺的毒性、形成机理重新进行了评估。综合这些科学家的意见,WHO在“食品中丙烯酰胺对健康的影响”报告中明确指出,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并呼吁世界科技工作者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机理和毒理作用等进行深入研究。d!pf, 百拇医药
2005年3月,WHO和FAO的报告再次强调,丙烯酰胺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伤害作用,尽管其致癌和其他毒理学机理还没有研究清楚,但动物实验再次表明丙烯酰胺有致癌作用并对生殖系统有毒害作用。d!pf, 百拇医药
中国检科院于2002年开始组织科研人员研究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残留问题,经过近4年的系统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同位素内标法测定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分析方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标准建立的检测方法技术全面、检测结果快速准确、操作性强,便于推广使用,能满足检验检疫行业的要求,能为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执法依据。
丙烯酰胺是国家肿瘤研究机构(IARC)认定的2A类致癌物。2002年4月,瑞典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高温加热诸如马铃薯和小麦等食品,就会生成浓度为每公斤30到2000微克的丙烯酰胺。这一结果立刻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迫使科学家重新认识丙烯酰胺的残留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6月召集23位著名科学家对丙烯酰胺的毒性、形成机理重新进行了评估。综合这些科学家的意见,WHO在“食品中丙烯酰胺对健康的影响”报告中明确指出,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并呼吁世界科技工作者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机理和毒理作用等进行深入研究。d!pf, 百拇医药
2005年3月,WHO和FAO的报告再次强调,丙烯酰胺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伤害作用,尽管其致癌和其他毒理学机理还没有研究清楚,但动物实验再次表明丙烯酰胺有致癌作用并对生殖系统有毒害作用。d!pf, 百拇医药
中国检科院于2002年开始组织科研人员研究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残留问题,经过近4年的系统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同位素内标法测定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分析方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标准建立的检测方法技术全面、检测结果快速准确、操作性强,便于推广使用,能满足检验检疫行业的要求,能为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执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