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为人民健康提供多层次服务 访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教授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暨第十二次学术会议上,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教授当选为新一届的主任委员。记者了解到,人们对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完备的新一届的管理专业委员会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与期望值。值此“医院管理年”,作为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的领军人物和长期在一线从事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工作的一员,如何认识当前中西医结合医院所面临的形势,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实践有何思考和体会,对下一步的工作有何思路和打算,记者就此采访了许树强教授。|, http://www.100md.com
记者:许院长,首先祝贺您当选新一届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据我所知对于您的当选业内人士都抱有很高的期望,能否先谈谈当选后的感想?|, http://www.100md.com
许树强(以下简称“许”):我首先要感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领导和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同仁的信任,同时也感到压力很大,担子很重。我将在总会领导下,和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同志们一起努力,为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水平而鞠躬尽瘁、不辱使命。我认为,要建成有中国特色的、以中西医结合为手段的、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不同层次和方法的医疗保健需求的医院,其核心是内涵建设,其手段是科学管理,其基础是文化底蕴,其关键是人才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基本的指导思想。|, http://www.100md.com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基本现状?|, http://www.100md.com
许:简单地说,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医院面临的形势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首先要对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主要问题一是主动适应市场的能力还不强,长期以药养医为主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机构受到更大的冲击;其次是由于一些原因,在引入多学科、新技术、新方法方面还要加强,原始性创新还不够,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不多,中西医结合所需的先进性技术平台的建立还有待完善,导致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充分发挥还不够,“特色”转为“优势”还有待加强,也使得部分传统的“特色”面临考验;还有就是由于投入不足,随着卫生资源再配置的实施,一些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机构的生存面临着较大的威胁。而这些归根到底还是管理水平问题。|, http://www.100md.com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有利条件。首先就是我们有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这把“尚方宝剑”。党在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强调“中西医并重”,国家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中西医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的发布实施,使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法律与科学地位得以确立。这些都是我们做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基本保证。而且随着国家卫生事业各项改革的深入,中医、中西医结合行业内的多数同仁逐渐改变观念,增强了忧患意识,思想逐步统一,队伍更加团结,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正视。另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现代难治病以及医、药源性疾病的增加,化学合成药的毒副作用,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这些变化恰好是中西医结合所长,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记者:作为长期在一线从事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工作的一员,您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实践是如何认识的?6j[[*s, 百拇医药
许: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把握好办院方向。以科学管理为理念,以多元文化观为依据,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要求为宗旨。其次是执行政策有力,健全组织机构。办好中西医结合医院,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有关政策为依据,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医院的相关政策,从制度层面保障和鼓励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包括医院主管机构的设立和职责、中西医结合实际床位数、中药使用率,对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等方面要有明确的要求,并出台鼓励和优惠政策。无论任何性质的医院,归根到底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治疗模式与个体化治疗,这是任何单纯中医、西医都无法比拟的。而深化内涵建设则是为达到此目的所必须进行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作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必须紧密围绕重点学科,将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作为发展方向,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6j[[*s, 百拇医药
在当前形势下,办好一所中西医结合医院,要以病人需求为导向,确定本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不断完善服务职能。为此必须对已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以发病器官、人体系统、诊疗手段甚至服务对象来划分专科成为趋势,其意义在于规范诊疗、方便患者、持续提高技术水平。中西医结合医院最有条件对传统科室进行“疾病单元”模式的改造,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格局。持续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若干重点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最优化诊治方案,用规范化、制度化的实例凸显中西医结合在病种收费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6j[[*s, 百拇医药
以上措施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执行措施的人。所以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便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不久前我国几大城市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医院最缺乏的是优秀院长和知名专家,中西医结合医院这方面专门人才尤为缺乏。人才分两类,首先是管理人才。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人才要求比一般医院更高,他既要懂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应具备割舍不了的热爱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情结”。不仅掌握国家有关政策,并且还能不遗余力自觉执行。其次是专业人才。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至少应掌握中西医两套技能,按照“统筹规划、分层培养、以点带面、有教无类”的原则,通过学位教育、师承教育、进修、讲座等不同形式,进行脱产、不脱产西学中与中学西的进修、学习。前者侧重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方剂学、中医诊断学等,后者侧重于相关专业基础与现代诊疗新技术、危重病人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并通过中西医人员联合查房、会诊和学术讲座等形式,达到中西医的有机结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尤其注意培养、选拔和发现那些除具有高水平中医、西医知识与技能外,还有一定文史哲和其他相关学科(外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的高素质人才,使之成为中西医结合的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记者:今年是“医院管理年”,您认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如何能有所作为?'y..], 百拇医药
许:我认为办好中西医结合医院,主要是看能否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中医与西医的关系。处理好中医与西医的关系,是所有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可回避的头等大事。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简单”,就是中医与西医在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可偏废,两个拳头都要硬。说“复杂”,则是“怎一个合字了得”。我们的经验是,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调动全体中医、西医工作者,在人格上相互尊重,业务上相互学习,学术上相互交流,临床上相互合作,两种体系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努力营造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和谐的氛围和条件,主动适应并服务于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大力倡导“同行相钦见胸襟”的精神。二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性质,更决定了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必须时时将创新大旗高高举起。“中西医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它一路走来靠创新,走下去依然靠创新。在医院管理方面,一方面要借鉴现代企业、现代医院的管理模式,同时又必须遵循中医、中西医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机制方面,绩效激励机制、竞争淘汰机制的实施,其中相关的指标及其权重要考虑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特点。在形象创新方面,中西医结合医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哈佛大学工商学院波特教授所推崇的企业战略中,“差异性战略”形象地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品牌战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其中塑造质量品牌和服务品牌是创造和谐医院的永恒主题和不变利器。第三是制度与文化的关系。制度是医院正常运行的保障,文化建设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前者治标,后者治本。我认为,在管理方面并无“创新”可言。最早周公“制礼做乐”,实际就已奠定了基本的管理模式,“礼”是制度,“乐”则是文化,其管理策略达到了既治标又治本的有中国特色的“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把它执行到位。'y..], 百拇医药
记者:当选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后有什么打算?'y..], 百拇医药
许:作为全国实际最大的中西医结合医院之一的管理人员,长期以来一直思索的问题是,创建示范性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最终还是看其办院理念是否明确、医德医风是否优良、管理水平是否高超、医疗质量是否上乘、优势特色是否突出,病人是否满意。一句话:需求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关键在于理念。'y..], 百拇医药
管理专业委员会将以“海纳百川”的境界,团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管理工作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我们将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本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安排和五年工作计划。核心是围绕如何打造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品牌,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会、培训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交流,拓展思路,持续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扩大业务范围,以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赵 雯)
记者:许院长,首先祝贺您当选新一届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据我所知对于您的当选业内人士都抱有很高的期望,能否先谈谈当选后的感想?|, http://www.100md.com
许树强(以下简称“许”):我首先要感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领导和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同仁的信任,同时也感到压力很大,担子很重。我将在总会领导下,和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同志们一起努力,为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水平而鞠躬尽瘁、不辱使命。我认为,要建成有中国特色的、以中西医结合为手段的、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不同层次和方法的医疗保健需求的医院,其核心是内涵建设,其手段是科学管理,其基础是文化底蕴,其关键是人才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基本的指导思想。|, http://www.100md.com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基本现状?|, http://www.100md.com
许:简单地说,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医院面临的形势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首先要对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主要问题一是主动适应市场的能力还不强,长期以药养医为主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机构受到更大的冲击;其次是由于一些原因,在引入多学科、新技术、新方法方面还要加强,原始性创新还不够,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不多,中西医结合所需的先进性技术平台的建立还有待完善,导致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充分发挥还不够,“特色”转为“优势”还有待加强,也使得部分传统的“特色”面临考验;还有就是由于投入不足,随着卫生资源再配置的实施,一些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机构的生存面临着较大的威胁。而这些归根到底还是管理水平问题。|, http://www.100md.com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有利条件。首先就是我们有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这把“尚方宝剑”。党在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强调“中西医并重”,国家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中西医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的发布实施,使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法律与科学地位得以确立。这些都是我们做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基本保证。而且随着国家卫生事业各项改革的深入,中医、中西医结合行业内的多数同仁逐渐改变观念,增强了忧患意识,思想逐步统一,队伍更加团结,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正视。另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现代难治病以及医、药源性疾病的增加,化学合成药的毒副作用,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这些变化恰好是中西医结合所长,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记者:作为长期在一线从事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工作的一员,您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实践是如何认识的?6j[[*s, 百拇医药
许: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把握好办院方向。以科学管理为理念,以多元文化观为依据,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要求为宗旨。其次是执行政策有力,健全组织机构。办好中西医结合医院,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有关政策为依据,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医院的相关政策,从制度层面保障和鼓励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包括医院主管机构的设立和职责、中西医结合实际床位数、中药使用率,对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等方面要有明确的要求,并出台鼓励和优惠政策。无论任何性质的医院,归根到底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治疗模式与个体化治疗,这是任何单纯中医、西医都无法比拟的。而深化内涵建设则是为达到此目的所必须进行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作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必须紧密围绕重点学科,将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作为发展方向,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6j[[*s, 百拇医药
在当前形势下,办好一所中西医结合医院,要以病人需求为导向,确定本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不断完善服务职能。为此必须对已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以发病器官、人体系统、诊疗手段甚至服务对象来划分专科成为趋势,其意义在于规范诊疗、方便患者、持续提高技术水平。中西医结合医院最有条件对传统科室进行“疾病单元”模式的改造,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格局。持续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若干重点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最优化诊治方案,用规范化、制度化的实例凸显中西医结合在病种收费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6j[[*s, 百拇医药
以上措施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执行措施的人。所以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便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不久前我国几大城市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医院最缺乏的是优秀院长和知名专家,中西医结合医院这方面专门人才尤为缺乏。人才分两类,首先是管理人才。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人才要求比一般医院更高,他既要懂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应具备割舍不了的热爱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情结”。不仅掌握国家有关政策,并且还能不遗余力自觉执行。其次是专业人才。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至少应掌握中西医两套技能,按照“统筹规划、分层培养、以点带面、有教无类”的原则,通过学位教育、师承教育、进修、讲座等不同形式,进行脱产、不脱产西学中与中学西的进修、学习。前者侧重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方剂学、中医诊断学等,后者侧重于相关专业基础与现代诊疗新技术、危重病人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并通过中西医人员联合查房、会诊和学术讲座等形式,达到中西医的有机结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尤其注意培养、选拔和发现那些除具有高水平中医、西医知识与技能外,还有一定文史哲和其他相关学科(外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的高素质人才,使之成为中西医结合的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记者:今年是“医院管理年”,您认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如何能有所作为?'y..], 百拇医药
许:我认为办好中西医结合医院,主要是看能否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中医与西医的关系。处理好中医与西医的关系,是所有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可回避的头等大事。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简单”,就是中医与西医在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可偏废,两个拳头都要硬。说“复杂”,则是“怎一个合字了得”。我们的经验是,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调动全体中医、西医工作者,在人格上相互尊重,业务上相互学习,学术上相互交流,临床上相互合作,两种体系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努力营造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和谐的氛围和条件,主动适应并服务于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大力倡导“同行相钦见胸襟”的精神。二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性质,更决定了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必须时时将创新大旗高高举起。“中西医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它一路走来靠创新,走下去依然靠创新。在医院管理方面,一方面要借鉴现代企业、现代医院的管理模式,同时又必须遵循中医、中西医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机制方面,绩效激励机制、竞争淘汰机制的实施,其中相关的指标及其权重要考虑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特点。在形象创新方面,中西医结合医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哈佛大学工商学院波特教授所推崇的企业战略中,“差异性战略”形象地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品牌战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其中塑造质量品牌和服务品牌是创造和谐医院的永恒主题和不变利器。第三是制度与文化的关系。制度是医院正常运行的保障,文化建设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前者治标,后者治本。我认为,在管理方面并无“创新”可言。最早周公“制礼做乐”,实际就已奠定了基本的管理模式,“礼”是制度,“乐”则是文化,其管理策略达到了既治标又治本的有中国特色的“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把它执行到位。'y..], 百拇医药
记者:当选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后有什么打算?'y..], 百拇医药
许:作为全国实际最大的中西医结合医院之一的管理人员,长期以来一直思索的问题是,创建示范性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最终还是看其办院理念是否明确、医德医风是否优良、管理水平是否高超、医疗质量是否上乘、优势特色是否突出,病人是否满意。一句话:需求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关键在于理念。'y..], 百拇医药
管理专业委员会将以“海纳百川”的境界,团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管理工作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我们将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本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安排和五年工作计划。核心是围绕如何打造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品牌,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会、培训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交流,拓展思路,持续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扩大业务范围,以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赵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