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二十五万人自杀死亡 未遂者多青壮年
自杀未遂者往往是冲动性自杀,近一半人考虑时间不超过10分钟。
李献云对记者说,他们对自杀未遂病人进行了详细的精神科评估,在调查的659例自杀未遂者中,仅38%在自杀当时有精神障碍,比如抑郁、酗酒、滥用药物等,也就是说许多自杀未遂者表现为冲动性自杀行为,他们从第一次考虑自杀到采取自杀行为之间的间隔时间,37%不超过5分钟,46%不超过10分钟,60%不超过两小时。而自杀死亡人群中有精神障碍的人群占到64%。
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虽然都是主观决定采取的一种自我伤害行为,但是自杀未遂的决定因素可能不同于自杀死亡,自杀死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死前两周严重抑郁、有自杀未遂史、死前两天内发生急性人际冲突、朋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
自杀未遂仅仅是单一的因素就有可能导致自杀行为,比如一些突发的刺激和压力,“可能就是夫妻吵架、婆媳吵架等剧烈的冲突事件,就让他们采取了自杀行为。”李献云对此感到十分担忧,“可见国内自杀未遂者中绝大部分是没有精神障碍的,这也提醒我们,不仅仅是把干预的重点放在有精神障碍的人身上,普通的人也可能出现自杀行为,要关注平常的人际矛盾、人际冲突,帮助他们及时化解。”
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的结局不一样,和当时的心理状态、死亡决心与死亡意图有关,相对来说自杀未遂者当时的死亡意图不是很强烈,大部分只是一时冲动,所以自杀未遂者选择的自杀方式致死性要低一些,比如吃安眠药等,自杀死亡者选择的自杀方式致死性更强。
女性自杀未遂率是男性自杀未遂率的3倍。
在对自杀未遂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李献云,那就是为什么女性自杀未遂率显著高于男性。在调查的自杀未遂病例中,女性是男性的3倍。
研究人员专门对男女自杀未遂者的平均年龄、家庭经济与环境状况、既往自杀未遂次数、自杀方式、自杀意图强度、精神健康状况以及躯体健康状况等进行了比较,没有发现关键性的差异,只是小部分变量有差异,如女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已婚比例较高,并没有统计学意义。
李献云对记者说,目前还没有完全令人信服的确切解释,有一种观点认为,自杀是一种指向自我的暴力行为,他杀是指向他人的暴力行为,女性和男性应对压力的方式不一样,男性应对压力的方式是指向外界,女性应对压力的方式是指向自我,所以女性更多地把这种暴力行为指向自我,就导致了自杀。
, http://www.100md.com
李献云对记者说,他们对自杀未遂病人进行了详细的精神科评估,在调查的659例自杀未遂者中,仅38%在自杀当时有精神障碍,比如抑郁、酗酒、滥用药物等,也就是说许多自杀未遂者表现为冲动性自杀行为,他们从第一次考虑自杀到采取自杀行为之间的间隔时间,37%不超过5分钟,46%不超过10分钟,60%不超过两小时。而自杀死亡人群中有精神障碍的人群占到64%。
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虽然都是主观决定采取的一种自我伤害行为,但是自杀未遂的决定因素可能不同于自杀死亡,自杀死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死前两周严重抑郁、有自杀未遂史、死前两天内发生急性人际冲突、朋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
自杀未遂仅仅是单一的因素就有可能导致自杀行为,比如一些突发的刺激和压力,“可能就是夫妻吵架、婆媳吵架等剧烈的冲突事件,就让他们采取了自杀行为。”李献云对此感到十分担忧,“可见国内自杀未遂者中绝大部分是没有精神障碍的,这也提醒我们,不仅仅是把干预的重点放在有精神障碍的人身上,普通的人也可能出现自杀行为,要关注平常的人际矛盾、人际冲突,帮助他们及时化解。”
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的结局不一样,和当时的心理状态、死亡决心与死亡意图有关,相对来说自杀未遂者当时的死亡意图不是很强烈,大部分只是一时冲动,所以自杀未遂者选择的自杀方式致死性要低一些,比如吃安眠药等,自杀死亡者选择的自杀方式致死性更强。
女性自杀未遂率是男性自杀未遂率的3倍。
在对自杀未遂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李献云,那就是为什么女性自杀未遂率显著高于男性。在调查的自杀未遂病例中,女性是男性的3倍。
研究人员专门对男女自杀未遂者的平均年龄、家庭经济与环境状况、既往自杀未遂次数、自杀方式、自杀意图强度、精神健康状况以及躯体健康状况等进行了比较,没有发现关键性的差异,只是小部分变量有差异,如女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已婚比例较高,并没有统计学意义。
李献云对记者说,目前还没有完全令人信服的确切解释,有一种观点认为,自杀是一种指向自我的暴力行为,他杀是指向他人的暴力行为,女性和男性应对压力的方式不一样,男性应对压力的方式是指向外界,女性应对压力的方式是指向自我,所以女性更多地把这种暴力行为指向自我,就导致了自杀。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