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西化”的忧思
焦一鸣 王放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中药西化”是指中药(汤药、中成药)在临床运用时,不按照中医药的理论辨证论治,而是完全按照西医的诊断用药方法来使用中药,而且还把这作为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看待。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负效应已经影响到中医药的声誉,这不能不引起中医药工作者的忧虑和思考。
“中药西化”的表现
虚实不分
有的遇见大便秘结者,不问虚实就用通下药,如选用当归龙荟丸或黄连上清丸或牛黄解毒丸等。
寒热不分
有的遇见感冒者,不辨风寒、风热,就选用清热解毒的感冒清热冲剂或板蓝根冲剂;遇有感冒发烧,则使用清开灵退热。
, 百拇医药
病证不分
如对于冠心病病人,不论是否有血瘀证,就选用复方丹参制剂、川芎嗪等活血化瘀类药。
仅据药名用药
如护肝片,只要是肝炎,不论寒热虚实就选用其来“护肝”。
科研不规范
我们在学术刊物中,常常可以看到“用某某中药治疗某某病”之类的报道,其中没有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质内容,而纯粹是“中药西用”的报道。
“中药西化”的不良影响
导致毒副作用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不辨虚实用药,虚证用攻法,将使虚证更虚;实证用补法,则为闭门留寇。不辨寒热,热证用温法,如火上加油;寒证用寒凉之品,则重创人体之阳气。如此治法,为中医治疗之大忌。其后果将使病情复杂化,严重者则产生药物的毒副作用,给患者造成伤害。
, http://www.100md.com
影响中成药的声誉
目前临床报道中成药的一些毒副作用,有很多是由“中药西用”而导致的。去年一些报刊就有“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之类的报道,如长期服用含有大黄制剂的药品,可导致继发性便秘;滥用含有人参制品的中成药而导致血压升高、兴奋失眠等。这都是中成药不规范使用所致,直接影响到中医药的声誉,对中成药的推广使用造成阻力。
引发医疗纠纷
“中药西用”如果产生不良后果,严格来说,因为违反了中医用药原则,应为医疗差错,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对策
暂不提倡“中药西化”
中成药是按中医药理论配伍的制剂,其使用当然也要遵照中医药理论。虽然中成药也做过现代药理实验,被证实有特定的现代药理作用,似乎可以作为“中药西化”的依据,但它必须在四气、八法、配伍等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下来运用,或者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实验来使用。所以在中西医结合理论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暂不提倡“中药西化”。
, http://www.100md.com
改进药物说明书
中成药的说明书,应当严格按照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来设计,其内容应包括药物成分、适应证(证候)、药性(寒热温凉)、功效、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证、规格、有效期等。并且其适应证、功效、注意事项及禁忌证等,应突出中医的内容:注明具有中医的某某功效和西医的某某药理作用;在中医的某某证型下,可用于某某(西医)疾病;注意事项和禁忌证应中西医并重。
西医医生要学习中医药知识
目前“中药西化”的现象在西医医生中多见,并且西医也几乎天天要使用中成药。为了更好地使用中成药,应提倡西医学习中医药的理论知识,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使用中成药,提高临床疗效,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医疗安全。
推广系列中成药的生产
目前尚未有大量的系列中成药可供临床中医师选用,尤其是中成药的注射剂品种缺少,而且有部分中成药还以西医病名冠名,主治功用也是以西医名词叙述,因此造成了中医的“中药西化”的现象。系列中成药是指围绕一种疾病(西医),按中医的辨证分型标准而生产的一系列中成药群。它可以满足临床上辨病与辨证选方用药的需求,从而可以避免“中药西化”现象的产生。
总之,“中药西化”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思路,容易造成药物的毒副作用,导致医疗纠纷,同时也影响到中成药的声誉,因此我们不主张“中药西化”。为了避免此种现象发生,应提倡西医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建议生产“系列中成药”,它能够充分满足临床辨病与辨证论治的需求,中成药的说明书也应突出中医的特点。, 百拇医药
“中药西化”是指中药(汤药、中成药)在临床运用时,不按照中医药的理论辨证论治,而是完全按照西医的诊断用药方法来使用中药,而且还把这作为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看待。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负效应已经影响到中医药的声誉,这不能不引起中医药工作者的忧虑和思考。
“中药西化”的表现
虚实不分
有的遇见大便秘结者,不问虚实就用通下药,如选用当归龙荟丸或黄连上清丸或牛黄解毒丸等。
寒热不分
有的遇见感冒者,不辨风寒、风热,就选用清热解毒的感冒清热冲剂或板蓝根冲剂;遇有感冒发烧,则使用清开灵退热。
, 百拇医药
病证不分
如对于冠心病病人,不论是否有血瘀证,就选用复方丹参制剂、川芎嗪等活血化瘀类药。
仅据药名用药
如护肝片,只要是肝炎,不论寒热虚实就选用其来“护肝”。
科研不规范
我们在学术刊物中,常常可以看到“用某某中药治疗某某病”之类的报道,其中没有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质内容,而纯粹是“中药西用”的报道。
“中药西化”的不良影响
导致毒副作用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不辨虚实用药,虚证用攻法,将使虚证更虚;实证用补法,则为闭门留寇。不辨寒热,热证用温法,如火上加油;寒证用寒凉之品,则重创人体之阳气。如此治法,为中医治疗之大忌。其后果将使病情复杂化,严重者则产生药物的毒副作用,给患者造成伤害。
, http://www.100md.com
影响中成药的声誉
目前临床报道中成药的一些毒副作用,有很多是由“中药西用”而导致的。去年一些报刊就有“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之类的报道,如长期服用含有大黄制剂的药品,可导致继发性便秘;滥用含有人参制品的中成药而导致血压升高、兴奋失眠等。这都是中成药不规范使用所致,直接影响到中医药的声誉,对中成药的推广使用造成阻力。
引发医疗纠纷
“中药西用”如果产生不良后果,严格来说,因为违反了中医用药原则,应为医疗差错,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对策
暂不提倡“中药西化”
中成药是按中医药理论配伍的制剂,其使用当然也要遵照中医药理论。虽然中成药也做过现代药理实验,被证实有特定的现代药理作用,似乎可以作为“中药西化”的依据,但它必须在四气、八法、配伍等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下来运用,或者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实验来使用。所以在中西医结合理论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暂不提倡“中药西化”。
, http://www.100md.com
改进药物说明书
中成药的说明书,应当严格按照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来设计,其内容应包括药物成分、适应证(证候)、药性(寒热温凉)、功效、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证、规格、有效期等。并且其适应证、功效、注意事项及禁忌证等,应突出中医的内容:注明具有中医的某某功效和西医的某某药理作用;在中医的某某证型下,可用于某某(西医)疾病;注意事项和禁忌证应中西医并重。
西医医生要学习中医药知识
目前“中药西化”的现象在西医医生中多见,并且西医也几乎天天要使用中成药。为了更好地使用中成药,应提倡西医学习中医药的理论知识,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使用中成药,提高临床疗效,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医疗安全。
推广系列中成药的生产
目前尚未有大量的系列中成药可供临床中医师选用,尤其是中成药的注射剂品种缺少,而且有部分中成药还以西医病名冠名,主治功用也是以西医名词叙述,因此造成了中医的“中药西化”的现象。系列中成药是指围绕一种疾病(西医),按中医的辨证分型标准而生产的一系列中成药群。它可以满足临床上辨病与辨证选方用药的需求,从而可以避免“中药西化”现象的产生。
总之,“中药西化”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思路,容易造成药物的毒副作用,导致医疗纠纷,同时也影响到中成药的声誉,因此我们不主张“中药西化”。为了避免此种现象发生,应提倡西医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建议生产“系列中成药”,它能够充分满足临床辨病与辨证论治的需求,中成药的说明书也应突出中医的特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