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简介(7)
谢锡亮 山西省候马市中国澄江学派医学研究所
三、温针灸法
此法最早见于《伤寒论》。又名传热灸,烧针尾。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上说:“近有为温针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针于穴,以香白芷作圆饼套在针上,以艾蒸温之,多以取效。”可见此法流传已很久了,多年来江浙一带颇为盛行,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人使用。此法有一举两得之妙,既达留针之目的,又加热于针柄,借针体而传入深部。其适应症很广,南方有些针灸医生,几乎每针必温,不扎白针(干针、冷针)。
操作技巧:要温针时,应选略粗之长柄针,一般在28号以下最好,长短适度。刺在肌肉深厚处,进针后行针使之得气,然后留针不动,针根与表皮相距约二、三分为宜。将硬纸片剪成方寸块,中钻一孔,从针柄上套入,以保护穴道周围之皮肤,防止落下火团烧伤。取粗艾绒,用右手食、中、拇三指,搓如枣核之形状大小,中间捏一痕,贴在针柄上,围绕一搓,即紧缠于针柄之上。然后用火柴从艾炷之下面周围点燃,待其自灭,再换艾炷。一般三、五壮后,穴道内部觉热为止。
, http://www.100md.com
施灸中如果不热,可将艾炷放得靠下一些,过热觉痛时可将艾炷向上提一些,以觉温热而不灼痛为度。一次可烧三、五针或更多。此法方便易行,应大力提倡,但必须小心防止折针,因烧过多次之针,最易从针根部折断,而且医生要在平时反复练习缠绕艾炷的手技,熟练者一触即妥,几秒钟就能牢固地放在针柄。肯下功夫,练几个小时手就熟练了。温针灸的艾炷,要光圆紧实,切忌松散,以防脱落。温针灸之适应症,为偏于寒性的风湿疾患,关节酸痛,凉麻不仁,便溏腹胀等虚弱之证均可用之。
四、艾卷灸法
此法自明清以来已很盛行了,艾卷有加中药的,有不加中药的。其名称有:太乙针、雷火针、药艾卷、纯艾条等。艾卷灸法手技分两大类:
1.实按温热灸法
多用于太乙针和雷火针,其法是取棉布或棉纸折叠数层如手掌大,放在穴位上,再用两支针(卷)点着,不起火苗,每次用一支,实按穴上稍停即起,起来再按,几次之后艾卷将灭,另换一支,交替按压,垫布将烧焦黑,但不能使烧着起火,反复数次之后,穴位上即变得温热,出现大面积的红晕。
, 百拇医药
此法优点是灸的快、省时间、面积大。热力深入久久不消。
还可用中药煎水将布浸湿再灸。也可不断移动,受热面积更大。
2.悬起温和灸法
此为常用法,一般有药无药之艾卷均能使用,比较方便易行。
操作技巧:将一、二支艾卷点着,术者左手中、食二指放于被灸的穴道两旁,其任务是通过术者的感觉探知热度高低,可以测知患者受热程度,万一落火便于随时扑灭,患者感觉发痒、发热、疼痛时予以揉、搓、按摩。右手持艾卷垂直悬起,照射穴道之上,约离皮肤3~4厘米,直接照射,使病人觉得温热舒服,或微有热痛感觉。如果觉得太热时,即可缓慢作上、下、左、右或回旋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次可灸3~5穴,每次约1
0分钟左右,以3 0~6 0分钟为度,过多则易疲劳,少则达不到温热程度。
, 百拇医药
施灸中要注意,要将艾卷垂直直射,这样火力集中。若艾卷积灰过多时,则离开人体吹去后再灸。病人体位要舒适,方能够耐久,并防止冷风直接吹拂。施灸后患者觉温热舒畅,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停灸多时,尚有余温,才算到家。一般病每日灸一次,急病可灸二、三次,连续1
5~3 0次为一疗程。灸后要慎起居,节房事。发生口渴可多饮水,此即所谓灸后调养之法。在一室内多人施灸,要调换空气,当心冷暖。
尤其灸后要注意把火闷灭,以防复燃,最好把艾卷着火之一端,插入口径合适之小铁筒或小瓶内,自然就会熄灭,留下焦头,便于下次点燃。
此法可以教给病人自己灸,或带回家里灸,这样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
此法容易操作,但一般人多不耐心,怕费时间,或认为温热一消,平平淡淡,无甚作用,因此就忽略,不予深究了。或者即便灸灸,也是比较浅浮,而没有真正达到灸的目的,这是对温热灸效力不够了解。所以医生和病人都应该对这一方法有正确的认识,耐心细致的长期灸下去,多灸灸好,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艾卷灸之适应症:凡是应该施灸的疾病,大都可以用此方法,不受更多的条件限制。, 百拇医药
三、温针灸法
此法最早见于《伤寒论》。又名传热灸,烧针尾。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上说:“近有为温针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针于穴,以香白芷作圆饼套在针上,以艾蒸温之,多以取效。”可见此法流传已很久了,多年来江浙一带颇为盛行,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人使用。此法有一举两得之妙,既达留针之目的,又加热于针柄,借针体而传入深部。其适应症很广,南方有些针灸医生,几乎每针必温,不扎白针(干针、冷针)。
操作技巧:要温针时,应选略粗之长柄针,一般在28号以下最好,长短适度。刺在肌肉深厚处,进针后行针使之得气,然后留针不动,针根与表皮相距约二、三分为宜。将硬纸片剪成方寸块,中钻一孔,从针柄上套入,以保护穴道周围之皮肤,防止落下火团烧伤。取粗艾绒,用右手食、中、拇三指,搓如枣核之形状大小,中间捏一痕,贴在针柄上,围绕一搓,即紧缠于针柄之上。然后用火柴从艾炷之下面周围点燃,待其自灭,再换艾炷。一般三、五壮后,穴道内部觉热为止。
, http://www.100md.com
施灸中如果不热,可将艾炷放得靠下一些,过热觉痛时可将艾炷向上提一些,以觉温热而不灼痛为度。一次可烧三、五针或更多。此法方便易行,应大力提倡,但必须小心防止折针,因烧过多次之针,最易从针根部折断,而且医生要在平时反复练习缠绕艾炷的手技,熟练者一触即妥,几秒钟就能牢固地放在针柄。肯下功夫,练几个小时手就熟练了。温针灸的艾炷,要光圆紧实,切忌松散,以防脱落。温针灸之适应症,为偏于寒性的风湿疾患,关节酸痛,凉麻不仁,便溏腹胀等虚弱之证均可用之。
四、艾卷灸法
此法自明清以来已很盛行了,艾卷有加中药的,有不加中药的。其名称有:太乙针、雷火针、药艾卷、纯艾条等。艾卷灸法手技分两大类:
1.实按温热灸法
多用于太乙针和雷火针,其法是取棉布或棉纸折叠数层如手掌大,放在穴位上,再用两支针(卷)点着,不起火苗,每次用一支,实按穴上稍停即起,起来再按,几次之后艾卷将灭,另换一支,交替按压,垫布将烧焦黑,但不能使烧着起火,反复数次之后,穴位上即变得温热,出现大面积的红晕。
, 百拇医药
此法优点是灸的快、省时间、面积大。热力深入久久不消。
还可用中药煎水将布浸湿再灸。也可不断移动,受热面积更大。
2.悬起温和灸法
此为常用法,一般有药无药之艾卷均能使用,比较方便易行。
操作技巧:将一、二支艾卷点着,术者左手中、食二指放于被灸的穴道两旁,其任务是通过术者的感觉探知热度高低,可以测知患者受热程度,万一落火便于随时扑灭,患者感觉发痒、发热、疼痛时予以揉、搓、按摩。右手持艾卷垂直悬起,照射穴道之上,约离皮肤3~4厘米,直接照射,使病人觉得温热舒服,或微有热痛感觉。如果觉得太热时,即可缓慢作上、下、左、右或回旋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次可灸3~5穴,每次约1
0分钟左右,以3 0~6 0分钟为度,过多则易疲劳,少则达不到温热程度。
, 百拇医药
施灸中要注意,要将艾卷垂直直射,这样火力集中。若艾卷积灰过多时,则离开人体吹去后再灸。病人体位要舒适,方能够耐久,并防止冷风直接吹拂。施灸后患者觉温热舒畅,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停灸多时,尚有余温,才算到家。一般病每日灸一次,急病可灸二、三次,连续1
5~3 0次为一疗程。灸后要慎起居,节房事。发生口渴可多饮水,此即所谓灸后调养之法。在一室内多人施灸,要调换空气,当心冷暖。
尤其灸后要注意把火闷灭,以防复燃,最好把艾卷着火之一端,插入口径合适之小铁筒或小瓶内,自然就会熄灭,留下焦头,便于下次点燃。
此法可以教给病人自己灸,或带回家里灸,这样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
此法容易操作,但一般人多不耐心,怕费时间,或认为温热一消,平平淡淡,无甚作用,因此就忽略,不予深究了。或者即便灸灸,也是比较浅浮,而没有真正达到灸的目的,这是对温热灸效力不够了解。所以医生和病人都应该对这一方法有正确的认识,耐心细致的长期灸下去,多灸灸好,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艾卷灸之适应症:凡是应该施灸的疾病,大都可以用此方法,不受更多的条件限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