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急救不能流于形式
患者在公共场所突发急症的时候,常常有人呼唤医护人员站出来救人。但是,如果平时没有受到过正规培训的非急诊科医生,也不一定都能胜任此项工作。令人感到惊喜的是,一些医院开始进行全员急救培训,特别要求非急诊科医生达到一定的急救水平。但是,我通过参与卫生部门组织急救演习和急救比武活动,发现有的医院“重临床、轻急诊,重院内、轻院外”的格局依旧没有改变,使得急救在医疗中的位置与需求相差很远。
有的非急诊科医生即便学习了急诊常识,但是却忽视对危重病人进行早期的综合处理。一个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的高龄老人出现了类似感冒的一组症状,如果遇到责任心和急救经验不足的专科医生,有可能按照常规要求进行例行公事的检查。如果是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医生,在处理这个病例的时候,就会先从病史、体征检查等中查找疾病发生、发展的线索,如果不能排除疾病,很可能将患者留院观察。有的患者就是因为头疼脑热被急诊医生抓住了脑中风、心梗等大病的“马脚”,才“捡回”一条命。
有的医院内科和外科特护病房在急救设备上却显得非常小气,像很常用的气管插管和喉镜都没有。一旦病员出现意外,还得依靠麻醉科的医生来参与抢救。有的医生尽管学习过心肺复苏等基础急救技能,但是知识更新得比较慢,像胸外按压时,按压与呼吸的比例,无论单人施救还是双人进行,国际上早已经是15∶2,也就是按15次,吹2次。但是,一些受到过急救培训的非急诊科医生还不是很清楚。一些学历比较高的专科医生在轮转科室进行学习时,对急救也是走过场。对此,国内许多急诊专家曾经多方呼吁,希望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从科室中选拔一些骨干,进行院内急诊的系统工作学习,以便具备处理院内和院外突发事件的能力。, http://www.100md.com(何忠杰)
有的非急诊科医生即便学习了急诊常识,但是却忽视对危重病人进行早期的综合处理。一个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的高龄老人出现了类似感冒的一组症状,如果遇到责任心和急救经验不足的专科医生,有可能按照常规要求进行例行公事的检查。如果是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医生,在处理这个病例的时候,就会先从病史、体征检查等中查找疾病发生、发展的线索,如果不能排除疾病,很可能将患者留院观察。有的患者就是因为头疼脑热被急诊医生抓住了脑中风、心梗等大病的“马脚”,才“捡回”一条命。
有的医院内科和外科特护病房在急救设备上却显得非常小气,像很常用的气管插管和喉镜都没有。一旦病员出现意外,还得依靠麻醉科的医生来参与抢救。有的医生尽管学习过心肺复苏等基础急救技能,但是知识更新得比较慢,像胸外按压时,按压与呼吸的比例,无论单人施救还是双人进行,国际上早已经是15∶2,也就是按15次,吹2次。但是,一些受到过急救培训的非急诊科医生还不是很清楚。一些学历比较高的专科医生在轮转科室进行学习时,对急救也是走过场。对此,国内许多急诊专家曾经多方呼吁,希望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从科室中选拔一些骨干,进行院内急诊的系统工作学习,以便具备处理院内和院外突发事件的能力。, http://www.100md.com(何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