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普通外科 > 乳房 > 乳腺增生
编号:10624152
肿块型乳腺增生症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0年第8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肿块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分析368例肿块型乳腺增生症诊治经验。 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各型肿块型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结论 明确乳腺增生性肿块的分型,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病理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乳腺肿块 乳腺增生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The treatments of the hyperplasia phyyma of mammary glands

    Wang Qiong

    Sugery of Zhangmutou People's Hospital,Dongguan523633.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s of the hyperplasia phyyma of mam-mary glands.Methods Analysed the experiences in diagnosing and treating368cases of phyma type hyperplasia of mammaryglands.Results Confirme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adopted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ccording to its different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d thus obtained better curative effects.

    【Key words】 phyyma of mammary glands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妇女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有报道该病发病率育龄期妇女达50% [1] 。乳腺肿块是乳腺增生症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乳房疾病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及患者就医最常见的主诉 [2]。临床上乳腺增生症患者各种乳腺肿块虽都具有增生性肿块的共性,又因病变性质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10月368例肿块型乳腺增生症诊断治疗过程,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与手术并重的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乳腺专科门诊2004年1月~10月肿块型乳腺增生症病例368例,其中单纯乳腺上皮增生症94例,乳腺腺病19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82例。均为女性,年龄19~54岁,平均38.7岁。肿块位于双侧305例,单侧63例。

    1.2 诊治经过 本组368例均行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187例行彩色多谱勒B超检查,12例经针吸细胞学活检排除良、恶性乳腺肿瘤。按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法分类。根据病变质地、发展阶段及主要临床表现将乳腺增生症分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乳痛症)、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三类 [1]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予乳康片或乳增宁口服,均每日3次,每次3片,每个月经周期服药20天为1疗程,月经干净后5~7天开始服药,月经来潮后停药。肿块伴质硬结节或乳痛严重者加用上海曼吉公司生产的乳腺磁帖外贴穴位,用药1~2个疗程评定疗效。乳腺腺病应用乳块消胶囊或乳块消胶囊与乳康片合用,疗程用法同前,所有病例均配合应用乳腺磁帖外贴穴位,选穴乳根、膻中、期门及阿是穴等,用药2~3个疗程评定疗效。乳腺囊性增生症予乳块消胶囊与乳康片合用,乳块消胶囊每日3次,每次4片,乳康片每日2次,每次3片饭后服用,服药2~3个月。并配合应用乳腺磁帖外贴穴位,选穴乳根、膻中、期门、气户及阿是穴等,交替选穴。乳腺腺病与乳腺囊性增生症肿块较大,质地坚韧,中药治疗一个疗程疗效不满意可短期应用激素治疗,如三苯氧胺,每次10mg,每日2次,服用1~2个月后改为10mg,每日1次,维持2个月为1疗程。乳腺囊性增生症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疗效不满意,肿块无明显缩小、质地坚实,有乳腺癌发病高危因素者选择手术治疗。本组病例手术治疗共21例,其中乳腺区段切除术16例(双侧13例,单侧3例),经皮下乳腺单纯切除术5例(双侧4例,单侧1例)。

    1.3 治疗结果

    1.3.1 疗效评定标准 按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乳腺专业组1987年制定的标准。痊愈:乳房疼痛及肿块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显效:乳房疼痛消失,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有效:乳房疼痛减轻,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或乳房疼痛不减轻,而肿块缩小1/2以上。无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或单纯乳痛缓解 [3] 。

    1.3.2 结果 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乳痛症)治愈86例,占91.5%;显效6例,占6.4%;有效2例,占2.1%;总有效率100%。乳腺腺病治愈156例,占81.2%;显效25例,占13%;有效9例,占4.7%;无效2例,占1.1%;总有效率98.9%。乳腺囊性增生症治愈33例,占40.2%;显效32例,占39%;有效8例,占9.8%;无效9例,占11%;总有效率89%,高于一般报道乳腺囊性增生症21%~53%的治愈率 [4,5] 。

    2 讨论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一组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乳腺组织增生性疾病,其基本病理变化可分为导管及腺泡上皮增生、腺体增生、囊肿形成、上皮化生及间质增生五种形态 [6] 。其患病与内分泌有关,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黄体素不足和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多对乳腺组织长期刺激,或乳腺组织对求偶素的高度敏感,致使月经周期中乳腺增生和复旧不全,日久形成本病 [6] 。祖国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中医认为乳房之功能需冲任之调摄,肝之疏泄,脾胃运化之滋养,而冲、任、肝、脾均需肾气之煦濡。若肾气虚,则冲任空虚,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使得乳络空虚,经络阻隔,痰湿内停,痰瘀互结而致乳房结块。同时由于冲任失调,故有乳房疼痛 [4] 。临床上增生性乳房肿块十分常见,常为双侧发生,治疗见效慢,或治愈后易反复。

    我院乳腺专科门诊通过将368例增生性乳房肿块按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法,根据病变质地、发展阶段及主要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乳痛症)、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三类。疾病分类后分别按照不同方案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肿块分类诊断中要重视病史分析,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体征,以及必要的特殊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乳痛症)是乳腺增生症的早期阶段,多见于青年女性,且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仅部分病例可触及乳腺肿块。肿块常见于发育较差的小乳腺,月经前增大并伴局部胀痛,月经后疼痛减轻肿块缩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治疗上按疏肝理气止痛原则,应用乳康片或乳增宁等中成药选择配合乳腺磁帖外用,治疗中重视卫生宣教,加强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一个月经周期用药20天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乳腺腺病好发于30~45岁中年妇女,肿块及乳腺周期性疼痛为本病主要特点,肿块硬度随纤维组织增生的程度变化,小叶增生型质韧,纤维腺病型硬度中等,硬化性腺病型最硬,而乳腺疼痛则随病变加重递减。乳腺肿块和 疼痛常因心情郁闷,生气急燥等情绪变化而加重。治疗上采用疏肝理气、化瘀散结的原则应用乳块消胶囊或乳块消胶囊与乳康片合用,配合应用乳腺磁帖外贴穴位,一个月经周期用药20天为1疗程,共用2~3疗程。治疗中可加用维生素E、维生素B 6 等,心理治疗同样应受到足够的重视。重症且年龄大于40岁病例加用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又称纤维囊性乳腺病,其病理特点是乳腺小叶内末端导管、乳管及少数小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成乳头状,使乳管扩张而形成囊状的乳腺结构紊乱性病变。多见于已生育后的妇女,临床观察多次流产及绝经前后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多见此病。本病乳腺肿块为主要症状,乳痛多不明显。肿块可多发,也可单发,可发生于一侧,也可同时发生于双侧,形态多样,质韧,边界不清,有时有囊性感。B超检查多见腺体结构紊乱,并见多数大小不等低回声囊肿区。治疗以中西医结合为主,药物与手术并重,服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如乳块消胶囊与乳康片合用,配合应用三苯氧胺激素治疗及乳腺磁帖外贴穴位,疗程2~3个月。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疗效不满意,肿块无明显缩小、质地坚实,有乳腺癌发病高危因素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术式选择根据乳腺肿块的大小、范围及质地决定,多数行乳腺区段切除术,部分病变广泛及治疗后多次复发的病例可选用双乳皮下腺体切除术。治疗结束后建立随诊制度,每3~6个月复查,定期电话随诊。

    综上所述,乳腺增生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导管、腺泡及间质的增生,各种病变有着渐进性的关系,并进一步发展,演变成不同的疾病。各型乳腺增生病的发病原因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平衡失调有关。治疗中利用中医药长于补肾调冲、疏肝活血、调理内分泌的优势,以中药治疗为主,辨证施治,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分类、分型采取内治、外治、内外兼治、手术治疗、中西并举之法,以获得缩短病程,提高疗效,事半功倍之效。疗程结束后,重视随访,加强与患者的联系,适时进行卫生宣教及心理疏导,减少复发,同时可发现早期恶变,作好乳腺癌的二级预防。

     参考文献

    1 黎国屏,王松鹤.实用临床乳腺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115.

    2 孙辉,张广.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中国社区医师,2003,19(7): 8.

    3 孙英.乳块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研究.山东中医杂志,2002,5,21(5):277.

    4 曹钟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乳腺腺病的探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0):620-621.

    5 李志宏,袁辉生,程石,等.缩乳术治疗乳腺病的初步探讨.中华外科杂志,1998,36(8):490.

    6 曹月敏,王国佩.乳腺外科学.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91,123-133.

    作者单位:523633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人民医院外科

    (编辑悦 铭), http://www.100md.com(王琼)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普通外科 > 乳房 > 乳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