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5年第4期
编号:10624578
癔症的概念、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5年第4期
癔症的有关概念,2癔症的定义,3癔症的临床特,4癔症的临床表现,5癔症的诊断,6癔症的治疗原则,参考文献
     癔症,又名歇斯底里(Hysteria)。由于这一病名来源古代中医,且缺乏明确的定义,常被滥用和误用,被广泛用作贬义词,这给患者留下不良的烙印。国外1980年以后,已废弃了这一病名,国内也逐而修正接轨,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保留癔症这一名称。笔者经复习有关专著、论文,结合临床实践,对本症的概念、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做些简要的论述。

    1 癔症的有关概念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Hysteria)。本症Hysteria的命名,起源于古希腊的Hipporates,并认为此病是女性特有的(Hys-terie按字面译为“子宫病”),这种错误的认识,在西欧直至19世纪,才被Charcot、Bernheim、Freua等所纠正 [1] 。癔症在我国历来受到诊治。早在祖国医学《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就有“脏躁”及“奔豚气”的描述:“妇人脏躁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奔豚气从下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惊恐中得之” [2] 。上述病情表现似现今临床上常见的癔症性转换症状(异常换气、癔症性球)和癔症性精神病(情绪暴发)。因“Hysteria”缺乏明确的定义,且常被滥用、误用,被广泛用作贬义词。Slater等精神病学家,主张不再用作疾病分类和诊断名称。故ICD-10(精神障碍国际分类学)、DSM-Ⅲ(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分册)等1980年版均取消了这一术语,按疾病的临床表现归属于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性障碍等诊治。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001年 [3] ,将癔症从原来的神经症中分出来单列,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保留癔症的名称,并将癔症分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再进一步分亚型(详见癔症的临床发作的若干临床特征)。

    癔症的患病率:1982年我国12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本病在15~59岁人口中患病率为3.55‰。其中农村患病率占5.00‰,明显高于城市2.09‰。山东莱州市农村调查:患病率为7.65‰,其中女性占14.20‰,显著高于男性0.85‰,在19岁以下组患病率为0.43‰,20~59岁组为13.50‰,60岁以上组为6.19‰;文盲、半文盲者患病率为18.30‰,小学组为4.08‰,初中组为0.37‰;经济文化条件较好的地区患病率为4.29‰,较差的地区为10.19‰。这类资料提示癔症的发病受城乡、性别、年龄和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4] 。

    2 癔症的定义

    近百年来,各国相继众多的研究,对癔症的定义,大致可归纳为两种假说,最终是两种结合为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