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梗阻性结肠癌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 总结36例高龄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笔者1997年6月~2000年6月收治的36例高龄梗阻性结肠癌的病例。 结果 全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右半结肠切除、回结肠Ⅰ期吻合、近端回肠造瘘9例,横结肠切除Ⅰ期吻合、盲肠造瘘2例,降结肠或乙状结肠切除、远端关闭、近端造口22例,单纯横结肠造口1例,盲肠肿瘤切除、升结肠回肠双口造瘘1例,回、横结肠捷径手术1例。无近期死亡病例。结论 对此类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态度,但术前应行周密准备。手术方式不强求根治,应以切除肿瘤、解除梗阻为目的。术后应加强护理,强效抗感染,全面营养支持,提倡肠内营养,特别注意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梗阻 结肠癌 手术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老年性疾病越趋常见。笔者自1997年6月~2000年6月共收治高龄(70岁以上)梗阻性结肠癌36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占同期高龄手术患者的18%,说明梗阻性结肠癌已成为老年人最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70~90岁,平均78岁。肿瘤部位:右半结肠10例,横结肠3例,左半结肠23例,其中乙状结肠15例。病理分型:管状腺癌25例,黏液腺癌8例,乳头状腺癌3例。根据我国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1978年):Ⅱ期(Duke's B)19例,Ⅲ期(Duke's C)17例。临床表现:全组均以急性肠梗阻的症状入院。追问病史,体重明显减轻的25例,大便性状改变的28例,黏液血便的19例。
1.2 治疗方法 全组均经手术治疗。手术距发病时间2~7天。右半结肠切除、回结肠Ⅰ期吻合、近端回肠造瘘9例,横结肠切除Ⅰ期吻合、盲肠造瘘2例,降结肠或乙状结肠切除、远端关闭、近端造口(Harmann式手术)22例,单纯横结肠造口1例,盲肠肿瘤切除、升结肠回肠双口造瘘1例,回、横结肠捷径手术1例。
2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40、45天各死亡1例,术后1年因原发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死亡1例,术后1年半因再发梗阻死亡1例,失访15例,余仍存活,存活时间2个月~3年。
3 讨论
3.1 高龄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态度 一般对高龄癌症患者是否手术,是否根治手术往往持谨慎的态度。实践证明,高龄癌症患者虽然机体情况差、恢复慢、合并症多,但也存在肿瘤生长慢、分化程度高、术后复发率低等特点。本组病例手术切除率94%,且无手术死亡病例。即使是姑息切除,甚至捷径手术也能有效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笔者认为:高龄梗阻性结肠癌的患者,除了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应持积极手术治疗态度。但要求术前周密准备,术中严密监护,操作技术熟练、准确,不强求根治性切除。本组多例有心、肺慢性疾病,3例术前出现比较严重的心律紊乱,其中心房纤颤2例、频发室早二联律1例,经上述处理,均安全渡过手术关。
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梗阻性结肠癌的外科治疗,一是解除梗阻,二是切除肿瘤。高龄患者手术耐受性差,伤口愈合能力不良。但随着外科技术进步,经验积累,以及有效地术前、术中处理及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的应用,梗阻性结肠癌的Ⅰ期切除吻合成功率大大提高了 [1] 。笔者对此类患者采取的术式原则上为:右半结肠癌、横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近端肠管造瘘,术后持续负压吸引。感染中毒较重、梗阻近端肠管高度扩张、肠壁水肿明显者,则行肿瘤切除、远近端肠管双口造瘘。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癌行Ⅰ期切除肿瘤、Har-mann式结肠造口术,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行Ⅱ期闭瘘,重新恢复消化道连续性。据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本组患者无一例吻合口漏发生。
3.3 术后处理 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是高龄患者的一大难题。本组有3例发生严重的肠功能紊乱。患者表现为腹胀、呕吐,听诊肠鸣音极弱,胃肠减压量2500~4000ml/d。2例经中西医联合治疗痊愈,另1例在术后1个半月因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究其原因,为长期无法进食,导致肠管屏障等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所致。研究表明,此时在伴随肠道微生物生态紊乱和机械屏障损伤的协同下,细菌的黏附率和易位率上升,最后导致感染不可逆转,肠道功能完全丧失 [2] 。
笔者的观点为:(1)对高龄患者应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联合控制感染,防治并发症。但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遵循降阶梯治疗的原则,以免导致菌群失调,肝肾功能受损;(2)术后供给机体足够的能量,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热量的计算以略低于正常成人基础能量(BEE)为宜,一般为5020~5430kJ(1200~1300kCal)之间。必须注意三大营养素的合理配比,禁食时间长者,应及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3)及早过渡为胃肠内营养。有许多患者经平常口服途径不能满足营养需要,故对于一般情况差、估计术后恢复困难的患者,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以减少静脉输液量,弥补口服之不足,亦可保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及黏膜的完整性,还可减少费用。营养管一般以直径2~3mm的医用胶管,术后2~3天即可少量慢速滴入营养素,不必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临床应用以来,未见腹胀加剧等弊端,部分患者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无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恢复正常。肠功能恢复差者可应用全胃肠道动力药,如普瑞博思,研粉营养管入,可收到一定效果。
(编辑建 光)
作者单位:350003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http://www.100md.com(黄泽文 林晶)
关键词 梗阻 结肠癌 手术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老年性疾病越趋常见。笔者自1997年6月~2000年6月共收治高龄(70岁以上)梗阻性结肠癌36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占同期高龄手术患者的18%,说明梗阻性结肠癌已成为老年人最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70~90岁,平均78岁。肿瘤部位:右半结肠10例,横结肠3例,左半结肠23例,其中乙状结肠15例。病理分型:管状腺癌25例,黏液腺癌8例,乳头状腺癌3例。根据我国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1978年):Ⅱ期(Duke's B)19例,Ⅲ期(Duke's C)17例。临床表现:全组均以急性肠梗阻的症状入院。追问病史,体重明显减轻的25例,大便性状改变的28例,黏液血便的19例。
1.2 治疗方法 全组均经手术治疗。手术距发病时间2~7天。右半结肠切除、回结肠Ⅰ期吻合、近端回肠造瘘9例,横结肠切除Ⅰ期吻合、盲肠造瘘2例,降结肠或乙状结肠切除、远端关闭、近端造口(Harmann式手术)22例,单纯横结肠造口1例,盲肠肿瘤切除、升结肠回肠双口造瘘1例,回、横结肠捷径手术1例。
2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40、45天各死亡1例,术后1年因原发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死亡1例,术后1年半因再发梗阻死亡1例,失访15例,余仍存活,存活时间2个月~3年。
3 讨论
3.1 高龄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态度 一般对高龄癌症患者是否手术,是否根治手术往往持谨慎的态度。实践证明,高龄癌症患者虽然机体情况差、恢复慢、合并症多,但也存在肿瘤生长慢、分化程度高、术后复发率低等特点。本组病例手术切除率94%,且无手术死亡病例。即使是姑息切除,甚至捷径手术也能有效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笔者认为:高龄梗阻性结肠癌的患者,除了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应持积极手术治疗态度。但要求术前周密准备,术中严密监护,操作技术熟练、准确,不强求根治性切除。本组多例有心、肺慢性疾病,3例术前出现比较严重的心律紊乱,其中心房纤颤2例、频发室早二联律1例,经上述处理,均安全渡过手术关。
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梗阻性结肠癌的外科治疗,一是解除梗阻,二是切除肿瘤。高龄患者手术耐受性差,伤口愈合能力不良。但随着外科技术进步,经验积累,以及有效地术前、术中处理及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的应用,梗阻性结肠癌的Ⅰ期切除吻合成功率大大提高了 [1] 。笔者对此类患者采取的术式原则上为:右半结肠癌、横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近端肠管造瘘,术后持续负压吸引。感染中毒较重、梗阻近端肠管高度扩张、肠壁水肿明显者,则行肿瘤切除、远近端肠管双口造瘘。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癌行Ⅰ期切除肿瘤、Har-mann式结肠造口术,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行Ⅱ期闭瘘,重新恢复消化道连续性。据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本组患者无一例吻合口漏发生。
3.3 术后处理 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是高龄患者的一大难题。本组有3例发生严重的肠功能紊乱。患者表现为腹胀、呕吐,听诊肠鸣音极弱,胃肠减压量2500~4000ml/d。2例经中西医联合治疗痊愈,另1例在术后1个半月因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究其原因,为长期无法进食,导致肠管屏障等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所致。研究表明,此时在伴随肠道微生物生态紊乱和机械屏障损伤的协同下,细菌的黏附率和易位率上升,最后导致感染不可逆转,肠道功能完全丧失 [2] 。
笔者的观点为:(1)对高龄患者应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联合控制感染,防治并发症。但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遵循降阶梯治疗的原则,以免导致菌群失调,肝肾功能受损;(2)术后供给机体足够的能量,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热量的计算以略低于正常成人基础能量(BEE)为宜,一般为5020~5430kJ(1200~1300kCal)之间。必须注意三大营养素的合理配比,禁食时间长者,应及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3)及早过渡为胃肠内营养。有许多患者经平常口服途径不能满足营养需要,故对于一般情况差、估计术后恢复困难的患者,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以减少静脉输液量,弥补口服之不足,亦可保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及黏膜的完整性,还可减少费用。营养管一般以直径2~3mm的医用胶管,术后2~3天即可少量慢速滴入营养素,不必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临床应用以来,未见腹胀加剧等弊端,部分患者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无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恢复正常。肠功能恢复差者可应用全胃肠道动力药,如普瑞博思,研粉营养管入,可收到一定效果。
(编辑建 光)
作者单位:350003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http://www.100md.com(黄泽文 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