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心房超速抑制法终止阵发性室上速后瞬间心电图表现分析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105例室上速并成功经食管心房超速抑制患者室上速终止瞬间心电图的表现和处理方法。 方法 采用心脏多功能刺激仪终止室上速,心电图同步记录至少至室上速终止后10s,转为房颤者继续观察直至转为窦性节律。 结果 心电图表现分别为:正常90例(85.7%),房颤3例(2.9%),交界逸搏1例(1.0%),长间歇>1500ms者3例(2.9%),室性心律失常6例(5.7%),P-R延长2例(1.9%)。除1例长间歇为3.24s者予以70次/min心房起搏外,余病例均未予特殊处理。 结论 食管心房超速抑制法终止阵发性室上速为一较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提倡。
【关键词】 食管 超速抑制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食管心房超速抑制法终止阵发性室上速因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多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虽其为无创性,但室上速终止即刻亦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笔者收录了近2年室上速患者并成功经食管心房超速抑制105例,旨在观察室上速终止瞬间10s内心电图表现,亦可提高操作者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05例患者均为本院2002年1月~2004年11月间门诊或住院患者,室上速发作均经食管电生理证实。男59例,女46例,年龄15~68(平均38.9)岁,病程1天~25年,其中临床诊断高血压病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甲亢1例,恶性淋巴瘤1例,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根据室上速分型诊断原则 [1] 作出分类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1例,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未能明确3例。
1.2 方法 采用苏州产CF-4型心脏多功能刺激仪。经鼻插入食管电极35~45cm,记录食管心电图P波高尖的定为起搏电极位置,以起搏电压25V,以基础刺激高于自身心律30~50次左右,给予起搏10次左右,若不能终止,则频率适当提高,刺激时间适当延长,最高频率不超过300次/min,刺激持续时间不超过30s [2] 。用日本产光电-6511心电图记录仪同步记录全过程直至恢复窦性心律,至少描记至心动过速终止后10s的心电图变化,对于转为房颤者继续观察直至转复。
2 结果
本组病例室上速终止瞬间心电图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见表1)。
表1 经食管心房超速抑制室上速(略)
2.1 90例出现一较长间隙即转为窦性心律,长间歇<1500ms。
2.2 3例转为房颤,均经电生理证实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左侧隐匿性旁道),房颤频率平均为97~111次/min,2例稍事休息即转复,1例继续观察1h左右转为窦性节律。2.3 出现一次交界性逸搏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逸搏间期为1850ms,后经电生理证实窦房结功能低下。
2.4 出现长时间窦性停搏3例,1例为3240ms(从最后一个刺激波到第一个窦性P波恢复的时间),该患者在急诊室静脉推注心律平2次总量140mg,恢复的窦性节律为42~60次/min,当时立即给予70次/min心房起搏,另2例长间歇分别为1760ms、1650ms,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
2.5 出现室性心律失常6例,其中单个室早3例,成对室早2例,短阵室速1例,均于5s内恢复。
2.6 P-R间期延长2例,均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 讨论
室上速终止时第一种心电图表现可见一长间歇后转为稳定的窦性节律,这一间期可反映窦房结的恢复时间,本文多数病例在正常范围(<1500ms)内,为正常的室上速终止瞬间的表现。本组3例出现房颤的病例均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能与旁道在心房内成树枝样延伸使其易颤性增加有关,也可能与刺激频率有关,本组所有病例心速均>180次/min,所以给予的电脉冲频率也高,其落入心房易颤期的机率亦多,该组病例均未做特殊处理。所以只要心室律不太快,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无须特殊处理。室上速终止后交界性逸搏出现,逸搏间期<2000ms,说明窦房结在受到抑制的情况下,次一级的起搏功能良好,本文1例逸搏间期为1850ms,提示窦房结功能不良。1例长间歇为3200ms的病例考虑“心律平”药物作用,心律平属于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有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作用,能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甚至对整个传导系统均有抑制 [3] ,所以临床在反复使用心律平时需慎重,该病例在室上速终止2000ms以上窦性以及交界性节律均不出现,以后出现缓慢的窦性心搏,说明患者窦房结房室结功能严重受影响。心电工作者应密切观察,必要时给予起搏处理。另2例长间期>1500ms者均证实为窦房结功能低下。本文6例室性心律失常者均在短时间内恢复,呈一良性临床过程,未做特殊处理。室早的出现可能由于交感神经以及血液循环中儿茶酚胺活性增加,引起正常希氏-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升高发生舒张期自动除极,当除极达到阈电位时形成室性异位搏动 [4] 。2例一过性P-R间期延长则考虑激动由慢径路下传所致。综上所述,食管心房超速抑制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忠杰.实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6.
2 宁佩萸.食管心房调拨术临床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11.
3 陈维洲,许玉韵,吕俊升.心血管病治疗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7.
4 吕文清,杨晓云,陆再英.314例患者运动实验中室性心律失常分析.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2(2):103.
(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21300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功能室, http://www.100md.com(何 敏 张春丽 王 幸)
【关键词】 食管 超速抑制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食管心房超速抑制法终止阵发性室上速因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多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虽其为无创性,但室上速终止即刻亦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笔者收录了近2年室上速患者并成功经食管心房超速抑制105例,旨在观察室上速终止瞬间10s内心电图表现,亦可提高操作者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05例患者均为本院2002年1月~2004年11月间门诊或住院患者,室上速发作均经食管电生理证实。男59例,女46例,年龄15~68(平均38.9)岁,病程1天~25年,其中临床诊断高血压病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甲亢1例,恶性淋巴瘤1例,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根据室上速分型诊断原则 [1] 作出分类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1例,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未能明确3例。
1.2 方法 采用苏州产CF-4型心脏多功能刺激仪。经鼻插入食管电极35~45cm,记录食管心电图P波高尖的定为起搏电极位置,以起搏电压25V,以基础刺激高于自身心律30~50次左右,给予起搏10次左右,若不能终止,则频率适当提高,刺激时间适当延长,最高频率不超过300次/min,刺激持续时间不超过30s [2] 。用日本产光电-6511心电图记录仪同步记录全过程直至恢复窦性心律,至少描记至心动过速终止后10s的心电图变化,对于转为房颤者继续观察直至转复。
2 结果
本组病例室上速终止瞬间心电图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见表1)。
表1 经食管心房超速抑制室上速(略)
2.1 90例出现一较长间隙即转为窦性心律,长间歇<1500ms。
2.2 3例转为房颤,均经电生理证实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左侧隐匿性旁道),房颤频率平均为97~111次/min,2例稍事休息即转复,1例继续观察1h左右转为窦性节律。2.3 出现一次交界性逸搏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逸搏间期为1850ms,后经电生理证实窦房结功能低下。
2.4 出现长时间窦性停搏3例,1例为3240ms(从最后一个刺激波到第一个窦性P波恢复的时间),该患者在急诊室静脉推注心律平2次总量140mg,恢复的窦性节律为42~60次/min,当时立即给予70次/min心房起搏,另2例长间歇分别为1760ms、1650ms,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
2.5 出现室性心律失常6例,其中单个室早3例,成对室早2例,短阵室速1例,均于5s内恢复。
2.6 P-R间期延长2例,均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 讨论
室上速终止时第一种心电图表现可见一长间歇后转为稳定的窦性节律,这一间期可反映窦房结的恢复时间,本文多数病例在正常范围(<1500ms)内,为正常的室上速终止瞬间的表现。本组3例出现房颤的病例均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能与旁道在心房内成树枝样延伸使其易颤性增加有关,也可能与刺激频率有关,本组所有病例心速均>180次/min,所以给予的电脉冲频率也高,其落入心房易颤期的机率亦多,该组病例均未做特殊处理。所以只要心室律不太快,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无须特殊处理。室上速终止后交界性逸搏出现,逸搏间期<2000ms,说明窦房结在受到抑制的情况下,次一级的起搏功能良好,本文1例逸搏间期为1850ms,提示窦房结功能不良。1例长间歇为3200ms的病例考虑“心律平”药物作用,心律平属于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有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作用,能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甚至对整个传导系统均有抑制 [3] ,所以临床在反复使用心律平时需慎重,该病例在室上速终止2000ms以上窦性以及交界性节律均不出现,以后出现缓慢的窦性心搏,说明患者窦房结房室结功能严重受影响。心电工作者应密切观察,必要时给予起搏处理。另2例长间期>1500ms者均证实为窦房结功能低下。本文6例室性心律失常者均在短时间内恢复,呈一良性临床过程,未做特殊处理。室早的出现可能由于交感神经以及血液循环中儿茶酚胺活性增加,引起正常希氏-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升高发生舒张期自动除极,当除极达到阈电位时形成室性异位搏动 [4] 。2例一过性P-R间期延长则考虑激动由慢径路下传所致。综上所述,食管心房超速抑制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忠杰.实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6.
2 宁佩萸.食管心房调拨术临床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11.
3 陈维洲,许玉韵,吕俊升.心血管病治疗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7.
4 吕文清,杨晓云,陆再英.314例患者运动实验中室性心律失常分析.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2(2):103.
(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21300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功能室, http://www.100md.com(何 敏 张春丽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