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5年第5期
编号:10627787
心力衰竭时心率变异的昼夜节律及螺内酯干预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5期
1慢性心力衰竭的神经及内分泌机制,2心率变异的检测方法及其昼夜规律,3心力衰竭时的心率变异性及昼夜节律的变化,4螺内酯干预慢性心力衰竭后对HRV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参考文献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心功能Ⅳ级的患者1年内病死率达50%。自1978年Wolf首次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降低与严重心律失常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后,人们日益认识并关注HRV在评价植物神经功能方面的价值,目前认为HRV是评定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重要指标。而心力衰竭的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及受损,同时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的昼夜节律性消失,两者都可以通过HRV反映出来,故研究及探讨心力衰竭的HRV的变化可达到无创性测定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为判断心衰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敏感而特异的指标。螺内酯作为一种醛固酮拮抗剂,通过多种机制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表现为HRV及其昼夜节律的改善,RALES研究已经证实了醛固酮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

     1 慢性心力衰竭的神经及内分泌机制

    心力衰竭早期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迷走神经张力下降。而在心衰的进展阶段交感及迷走神经均受损,以迷走神经损害更重,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的昼夜节律性消失 [2,3]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助于促进心肌的解剖重构及电重构,而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使心肌的致颤阈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通过增高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使心肌、血管平滑肌、血管内皮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心脏及血管的重构。由于心衰时ALD有独立于AngⅡ和相加于AngⅡ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不良反应,故ALD的增高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更为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4,5] :(1)导致水钠潴留,促进机体排钾、排镁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率增加;(2)ALD独立于AngⅡ使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合成增加,诱导心肌的纤维化;(3)阻断心肌细胞对儿茶酚胺的摄取,加强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毒害作用;(4)减低迷走神经的活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