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医改四大疑问
医院改制之后,还需要改什么
“到现在为止,道勤只是注入了签约期的4000万元,合同约定的很多东西还没有执行。”市立医院某管理人员显然有着自己的担忧。
有一种说法是,道勤公司并不真心做医院,而是另有他图。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私下对本报记者说:“道勤公司志不在医院,而是菏泽市的煤矿开发,为了拿到价值3亿元的煤矿采矿权,作为交换条件,愿意接手市立医院。”但此说法并未得到道勤方面证实。
据资料显示,巨野煤田目前探明总地质储量为55.7亿吨,是华东地区尚未开发的最后一块大型整装煤田,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菏泽境内。
根据记者调查发现,于2002年11月,道勤与菏泽市政府合资成立菏泽世纪能源有限公司,2004年4月完成第一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 百拇医药 记者在方圆20公里的菏泽开发区,还看到菏泽市政府为道勤留出的30个亿投资的土地。目前,该土地未有任何开工的迹象。
当记者打通上海道勤集团董事会副主席史文涛的电话时,他告诉记者:“进入卫生行业,是为了给未来的煤矿找个急救辅助。而且三家医院也没有花太多钱,也没有进入太深。”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如果真的是只为急救辅助的话,道勤为此入主三家医院,花去的成本也太高了。
记者从道勤与市立医院合作协议上看到,关于人员的安置,有明确的约定:在职职工身份不变,档案工资不变,改制后不得将现有在职职工推向院外。这些规定,对于改制后的医院来说,的确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
“医院还是按照原来的模式在运行,职工的薪酬体系、激励机制都没有改变,以前是为国家打工,这样的体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作为已经商业化运作的医院,这样的体制就很难留住人了。”市立医院的一位职工告诉记者。
, 百拇医药
事实上,除了改革之后,医院的境况无根本改变外,医院改制后的“名分”也存在很大争议。
“协议中规定,改制之后的医院的性质不变,但是市立医院的即将退休的职工却找不到办离退休的地方,人事局说我们不是公立医院了,已经属于个人经营,所以不能按照原来的程序去办理,但是如果说是民营医院的话,应该交税,但是我们医院却是免税的,这五家改制后的医院都是免税,不知道为什么?”市立医院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向记者反映道。
菏泽市副市长何茂远就此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在国家还没有给改制后的医院一个正规的名义,我们就不要把它跟公立医院有区别,等到国家出台了政策后,该给它什么名义,我们就给他什么名义。”
“一刀切”和“一阵风”,是果敢还是仓促
医疗环境差、财政无力补助已经成为菏泽市绝大部分医院碰到的情况。对于菏泽市政府来说,医院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可人们大多质疑的是“一刀切的方式”。
, 百拇医药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菏泽市已经改制的五家医院中恰好有两个不能卖的医院:唯一一家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甲医院市立医院和精神病院。
就此,2005年5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电话采访到了在各家医院的合作协议书上签字的菏泽市财政局副局长鹿令聘。他与记者的一番对话耐人寻味:
《第一财经日报》:“菏泽市主要选择什么样的医院进行整体转让?”
鹿令聘:“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那些亏损的医院、未来发展前途不好,都要卖掉。”
《第一财经日报》:“财政每年给每家医院补贴多少?市立医院多少?”
鹿令聘:“一般在40万元左右。市立医院从1998年就不给补贴了,因为他们的经济效益好。”
《第一财经日报》:“效益好的医院为什么要卖掉呢?”
, 百拇医药
鹿令聘:“这个我们管不了,是市政府的决定。”
5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医院改制,电话咨询菏泽市前卫生局局长张晓云。张晓云是当初在转让协议上签字的卫生局代表。张晓云的回复是“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也说不了什么”。
2005年5月15日,有当地国资局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说:“卖医院的事情不经过我们,是市政府一手做的,而且当时国资局还出台了16条反对卖医院的意见,但是没有起作用。”根据了解,目前这16条意见的资料已由专人保管起来,记者到发稿时止还没有得到相关内容。
但菏泽市市长杜昌文身边的一位官员透露:“对于此次大规模的医院改制,杜市长并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记者又电话咨询了山东省卫生厅医院体制改革小组副组长张在同。他说:“我们不是很清楚菏泽市医院改制的事情,从程序上来讲,应该是先评估、挂牌、招商,职工大会并经过上级政府同意,由国资委来负责处理国有资产,否则是违规操作。”
《健康报》今年5月17日发表文章说,针对一地级市三家公立医院未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就改制的问题,在山东省政府日前召开的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座谈会上,副省长王军民说:“去查一查,卖的钱干什么用了?”他要求,县以上公立医院改制要报省卫生厅批准,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
争论远没有结束。一切改革都是在争论中进行的。菏泽市委书记是陈光——也就是那个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策动山东诸城改革而名声大噪的陈光。当记者请他就菏泽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发表看法时,陈光以“时机还不成熟”为由婉言谢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 百拇医药
“到现在为止,道勤只是注入了签约期的4000万元,合同约定的很多东西还没有执行。”市立医院某管理人员显然有着自己的担忧。
有一种说法是,道勤公司并不真心做医院,而是另有他图。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私下对本报记者说:“道勤公司志不在医院,而是菏泽市的煤矿开发,为了拿到价值3亿元的煤矿采矿权,作为交换条件,愿意接手市立医院。”但此说法并未得到道勤方面证实。
据资料显示,巨野煤田目前探明总地质储量为55.7亿吨,是华东地区尚未开发的最后一块大型整装煤田,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菏泽境内。
根据记者调查发现,于2002年11月,道勤与菏泽市政府合资成立菏泽世纪能源有限公司,2004年4月完成第一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 百拇医药 记者在方圆20公里的菏泽开发区,还看到菏泽市政府为道勤留出的30个亿投资的土地。目前,该土地未有任何开工的迹象。
当记者打通上海道勤集团董事会副主席史文涛的电话时,他告诉记者:“进入卫生行业,是为了给未来的煤矿找个急救辅助。而且三家医院也没有花太多钱,也没有进入太深。”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如果真的是只为急救辅助的话,道勤为此入主三家医院,花去的成本也太高了。
记者从道勤与市立医院合作协议上看到,关于人员的安置,有明确的约定:在职职工身份不变,档案工资不变,改制后不得将现有在职职工推向院外。这些规定,对于改制后的医院来说,的确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
“医院还是按照原来的模式在运行,职工的薪酬体系、激励机制都没有改变,以前是为国家打工,这样的体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作为已经商业化运作的医院,这样的体制就很难留住人了。”市立医院的一位职工告诉记者。
, 百拇医药
事实上,除了改革之后,医院的境况无根本改变外,医院改制后的“名分”也存在很大争议。
“协议中规定,改制之后的医院的性质不变,但是市立医院的即将退休的职工却找不到办离退休的地方,人事局说我们不是公立医院了,已经属于个人经营,所以不能按照原来的程序去办理,但是如果说是民营医院的话,应该交税,但是我们医院却是免税的,这五家改制后的医院都是免税,不知道为什么?”市立医院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向记者反映道。
菏泽市副市长何茂远就此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在国家还没有给改制后的医院一个正规的名义,我们就不要把它跟公立医院有区别,等到国家出台了政策后,该给它什么名义,我们就给他什么名义。”
“一刀切”和“一阵风”,是果敢还是仓促
医疗环境差、财政无力补助已经成为菏泽市绝大部分医院碰到的情况。对于菏泽市政府来说,医院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可人们大多质疑的是“一刀切的方式”。
, 百拇医药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菏泽市已经改制的五家医院中恰好有两个不能卖的医院:唯一一家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甲医院市立医院和精神病院。
就此,2005年5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电话采访到了在各家医院的合作协议书上签字的菏泽市财政局副局长鹿令聘。他与记者的一番对话耐人寻味:
《第一财经日报》:“菏泽市主要选择什么样的医院进行整体转让?”
鹿令聘:“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那些亏损的医院、未来发展前途不好,都要卖掉。”
《第一财经日报》:“财政每年给每家医院补贴多少?市立医院多少?”
鹿令聘:“一般在40万元左右。市立医院从1998年就不给补贴了,因为他们的经济效益好。”
《第一财经日报》:“效益好的医院为什么要卖掉呢?”
, 百拇医药
鹿令聘:“这个我们管不了,是市政府的决定。”
5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医院改制,电话咨询菏泽市前卫生局局长张晓云。张晓云是当初在转让协议上签字的卫生局代表。张晓云的回复是“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也说不了什么”。
2005年5月15日,有当地国资局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说:“卖医院的事情不经过我们,是市政府一手做的,而且当时国资局还出台了16条反对卖医院的意见,但是没有起作用。”根据了解,目前这16条意见的资料已由专人保管起来,记者到发稿时止还没有得到相关内容。
但菏泽市市长杜昌文身边的一位官员透露:“对于此次大规模的医院改制,杜市长并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记者又电话咨询了山东省卫生厅医院体制改革小组副组长张在同。他说:“我们不是很清楚菏泽市医院改制的事情,从程序上来讲,应该是先评估、挂牌、招商,职工大会并经过上级政府同意,由国资委来负责处理国有资产,否则是违规操作。”
《健康报》今年5月17日发表文章说,针对一地级市三家公立医院未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就改制的问题,在山东省政府日前召开的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座谈会上,副省长王军民说:“去查一查,卖的钱干什么用了?”他要求,县以上公立医院改制要报省卫生厅批准,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
争论远没有结束。一切改革都是在争论中进行的。菏泽市委书记是陈光——也就是那个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策动山东诸城改革而名声大噪的陈光。当记者请他就菏泽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发表看法时,陈光以“时机还不成熟”为由婉言谢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