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伊消得人憔悴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教授尚志钧系列报道之二
在本草文献研究中,尚志钧辛勤地耕耘、播种、收获。在书香纸墨中,他无声地演绎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摸索走过了88个春夏秋冬。但老人毕竟年龄大了,耳聋眼花,健康也每况愈下,研究整理工作深感力不从心,但他尽自己的力量仍在坚持。尚志钧告诉记者,今生最大的心愿是将自己收集的所有本草资料都整理成书,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尽一份力量。czo, http://www.100md.com
一本书稿失而复得的故事czo, http://www.100md.com
《名医别录》辑复本初稿是尚志钧在1964年文革前整理的,它的失而复得成为传奇故事。文革开始后,存放在办公室中的《名医别录》清稿、笔记以及从各大图书馆摘录的7200张卡片被扫地出门,荡然无存。得知消息后,从未被困难和艰辛吓倒的尚志钧痛哭流涕。czo, http://www.100md.com
擦干泪水后,尚志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凭借惊人的记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整理与写作。4年后的1970年,他整理出《名医别录》简化稿。1977年,他将此稿交于皖南医学院油印在国内交流。同年,尚志钧又写了一封信给中国中医研究院的耿鉴庭,叙述了该书“丢而重作”的过程,恳请为《名医别录》简化稿作序。czo, http://www.100md.com
谁知道,耿鉴庭的回信让他大吃一惊。原来,《名医别录》辑复本清稿并没有丢,正在耿鉴庭的手上。内容、字迹、稿纸与尚志钧的手稿一模一样,只是署名处改为“振英、梁静波”。尚志钧连夜给皖南医学院打报告,请求查办此事。经安徽省卫生主管部门调查,方知“振英、梁静波”是从一收破烂的人手中买的,猜测书稿作者为老先生,可能已经作古,便署上了自己的名字,送进了北京某出版社。出版社为慎重起见,交于耿鉴庭审阅。几经周折,这本书终于在1986年署上尚志钧的名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名医别录》辑校本历经22年,以物归原主告终。czo, http://www.100md.com
一份众所周知的请示报告czo, http://www.100md.com
尚志钧是胸襟宽广的人,不仅淡泊名利,而且视学术为天下公器,常将自己辛勤搜集得来的珍贵资料慷慨提供给别人。czo, http://www.100md.com
从1981年至1985年间,皖南医学院科研处曾将尚志钧的一部分本草油印书稿,寄给国内一些人进行交流和征求意见,一些行为不轨之人乘机抄袭并出版,致使学院停止外寄。czo, http://www.100md.com
随着激光照排的诞生,在弋矶山医院的协助下,尚志钧的19本书籍陆续出版,但倾注尚志钧心血的油印本还有600多本。这些书不管从史藏价值上,还是从文物价值上,都有一定的收藏意义。他认为,在研究本草文献过程中,弋矶山医院给予了极大支持,但这项研究不能直接为医院产生经济效益,他感到不安。于是,在2003年,尚志钧给弋矶山医院打了一份请示报告,决定将这批油印本交给医院,由医院分批赠寄给全国各大图书馆或图书资料室保存。其实在赠寄之前,日本东京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总会研究所已收藏了该版本。后来担任皖南医学院院长的宋建国在这家研究所曾看到尚志钧油印本,并听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推崇和赞扬。czo, http://www.100md.com
医院采纳了尚志钧的建议,将一批批的书寄到全国100多家图书馆或图书资料室收藏。对这样既扩大医院的影响,又保存了本草文献的做法,尚志钧感到很欣慰。czo, http://www.100md.com
一个鲜为人知的出版计划czo, http://www.100md.com
上个世纪90年代,尚元藕在家里的书桌上,无意中发现父亲的一个出版计划,上面列着70岁至100岁出版的书目,还没看清楚,就被尚志钧一把夺了回去,他不想太早让人知道自己的打算。女儿问他能活到百岁吗?他充满信心地说,为了计划,争取达到预定的目标。czo, http://www.100md.com
尚志钧知道自己年岁大了,没有好身体,计划难以实现。于是,他每天锻炼身体,年轻时,他在阳台上拉单杠,上岁数了,就在屋里跑步。怪不得,记者看到尚志钧的床对面,还打了一个地铺。仔细打听,原来尚志钧怕影响楼下邻居休息,专门铺上被子为了原地跑步用。他饮食很有规律,定时定餐,细嚼慢咽,从不吃过硬、过冷、过量的食物。一套自己专用的碗筷、茶杯,定期高温消毒。czo, http://www.100md.com
他指着书橱上的成捆资料对记者说,那里还有200余万字的书稿,大概是10本书,有的待出版,有的正在整理,有的待整理。看到老人耗费一生心血整理的如此有价值的资料沉睡箧笥,不能为世人所用,实在令人扼腕。czo, http://www.100md.com
此稿即将完成时,合肥传来好消息:6月7日,安徽省中医管理局、弋矶山医院以及安徽省科技出版社联合召开专题会议,共同为尚志钧本草文献研究工作铺路架桥。他们深悉老人几十年爬梳剔抉之辛勤,正在制定计划举办尚志钧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研讨会,多方筹措资金对其学术成果进行鉴定,积极争取申报学术著作奖,确定整理人选,加大出版力度,使得尚志钧未出版的本草文献早日公布于世,老人的心愿将得以实现。(周 颖)
一本书稿失而复得的故事czo, http://www.100md.com
《名医别录》辑复本初稿是尚志钧在1964年文革前整理的,它的失而复得成为传奇故事。文革开始后,存放在办公室中的《名医别录》清稿、笔记以及从各大图书馆摘录的7200张卡片被扫地出门,荡然无存。得知消息后,从未被困难和艰辛吓倒的尚志钧痛哭流涕。czo, http://www.100md.com
擦干泪水后,尚志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凭借惊人的记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整理与写作。4年后的1970年,他整理出《名医别录》简化稿。1977年,他将此稿交于皖南医学院油印在国内交流。同年,尚志钧又写了一封信给中国中医研究院的耿鉴庭,叙述了该书“丢而重作”的过程,恳请为《名医别录》简化稿作序。czo, http://www.100md.com
谁知道,耿鉴庭的回信让他大吃一惊。原来,《名医别录》辑复本清稿并没有丢,正在耿鉴庭的手上。内容、字迹、稿纸与尚志钧的手稿一模一样,只是署名处改为“振英、梁静波”。尚志钧连夜给皖南医学院打报告,请求查办此事。经安徽省卫生主管部门调查,方知“振英、梁静波”是从一收破烂的人手中买的,猜测书稿作者为老先生,可能已经作古,便署上了自己的名字,送进了北京某出版社。出版社为慎重起见,交于耿鉴庭审阅。几经周折,这本书终于在1986年署上尚志钧的名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名医别录》辑校本历经22年,以物归原主告终。czo, http://www.100md.com
一份众所周知的请示报告czo, http://www.100md.com
尚志钧是胸襟宽广的人,不仅淡泊名利,而且视学术为天下公器,常将自己辛勤搜集得来的珍贵资料慷慨提供给别人。czo, http://www.100md.com
从1981年至1985年间,皖南医学院科研处曾将尚志钧的一部分本草油印书稿,寄给国内一些人进行交流和征求意见,一些行为不轨之人乘机抄袭并出版,致使学院停止外寄。czo, http://www.100md.com
随着激光照排的诞生,在弋矶山医院的协助下,尚志钧的19本书籍陆续出版,但倾注尚志钧心血的油印本还有600多本。这些书不管从史藏价值上,还是从文物价值上,都有一定的收藏意义。他认为,在研究本草文献过程中,弋矶山医院给予了极大支持,但这项研究不能直接为医院产生经济效益,他感到不安。于是,在2003年,尚志钧给弋矶山医院打了一份请示报告,决定将这批油印本交给医院,由医院分批赠寄给全国各大图书馆或图书资料室保存。其实在赠寄之前,日本东京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总会研究所已收藏了该版本。后来担任皖南医学院院长的宋建国在这家研究所曾看到尚志钧油印本,并听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推崇和赞扬。czo, http://www.100md.com
医院采纳了尚志钧的建议,将一批批的书寄到全国100多家图书馆或图书资料室收藏。对这样既扩大医院的影响,又保存了本草文献的做法,尚志钧感到很欣慰。czo, http://www.100md.com
一个鲜为人知的出版计划czo, http://www.100md.com
上个世纪90年代,尚元藕在家里的书桌上,无意中发现父亲的一个出版计划,上面列着70岁至100岁出版的书目,还没看清楚,就被尚志钧一把夺了回去,他不想太早让人知道自己的打算。女儿问他能活到百岁吗?他充满信心地说,为了计划,争取达到预定的目标。czo, http://www.100md.com
尚志钧知道自己年岁大了,没有好身体,计划难以实现。于是,他每天锻炼身体,年轻时,他在阳台上拉单杠,上岁数了,就在屋里跑步。怪不得,记者看到尚志钧的床对面,还打了一个地铺。仔细打听,原来尚志钧怕影响楼下邻居休息,专门铺上被子为了原地跑步用。他饮食很有规律,定时定餐,细嚼慢咽,从不吃过硬、过冷、过量的食物。一套自己专用的碗筷、茶杯,定期高温消毒。czo, http://www.100md.com
他指着书橱上的成捆资料对记者说,那里还有200余万字的书稿,大概是10本书,有的待出版,有的正在整理,有的待整理。看到老人耗费一生心血整理的如此有价值的资料沉睡箧笥,不能为世人所用,实在令人扼腕。czo, http://www.100md.com
此稿即将完成时,合肥传来好消息:6月7日,安徽省中医管理局、弋矶山医院以及安徽省科技出版社联合召开专题会议,共同为尚志钧本草文献研究工作铺路架桥。他们深悉老人几十年爬梳剔抉之辛勤,正在制定计划举办尚志钧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研讨会,多方筹措资金对其学术成果进行鉴定,积极争取申报学术著作奖,确定整理人选,加大出版力度,使得尚志钧未出版的本草文献早日公布于世,老人的心愿将得以实现。(周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