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辨证论治思维 指导现代儿科临床 《现代中医儿科学》代序
张奇文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会长
江育仁教授、朱锦善教授主编的《现代中医儿科学》,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新世纪初编辑出版的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医儿科学巨著,是我们中医儿科界的一件大事,它将对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产生重大影响。此书从现代中医儿科临床实际需要出发,从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和疾病的变化规律入手,牢牢把握中医儿科特点,融会现代中医及中医儿科的最新成果和治疗经验,是一部倡导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指导现代临床的中医儿科实用型工具书。
中医现代化讲了多年,但是究竟什么是中医的现代化,中医如何实现现代化,我们都在探索。但不管如何高谈阔论,有一点我们应当坚信不疑:中医的现代化应根据中医自身的规律与时俱进,离开了中医自身的规律,离开了中医的精髓,无论怎样的现代化,都不是中医的现代化。正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其精髓一样。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中医要发展,要创新,也是这样,我们有一句很好的名言:“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中医要现代化,但是我们不能光想着现代化而忘记了自身是中医,把中医的精髓给丢掉了。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的精髓是什么?简言之,中医的精髓就是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就是辨证论治,就是整体观、动态论。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中医临床学科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和临床运用。我们过去不少中医著作,包括“大部头”专著和教科书,把中医的精华“辨证论治”改换为“辨证分型”和“分型论治”。虽然是关于一个“型”字的一字之差,却不见辨证论治的思维,丢掉了辨证论治的精髓。《伤寒论》397法、113方,是一个变化着的、动态的疾病演变的论治。
中医的辨证论治精华就是要根据疾病演变的过程来进行辨证论治思维,达到识病认证和治疗,这一过程是动态的、整体性的。简单化的“分型”,怎么能反映疾病的演变过程呢?“辨证分型”和“分型论治”的思维怎么能代替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呢?老生常谈的“教科书与临床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接受中医高等教育的本科学生、硕士生、博士生难以适应临床的问题也就必然突出,而且接受这种教育越多,就会离中医越远。
还有,就是我们的一些“高水平的科研”,也几乎按照“分型”的思路搞一病一方,或一病几型几方,加以“验证”和“重复”,试想这种重复验证能反映中医的真正内涵、中医的精髓吗?“分型”的思路,是给中医加上的一套枷锁、一套桎梏。其结果必然是使中医自取灭亡!摒弃“分型”的思维模式,是恢复中医本来面目,发展中医学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 百拇医药
我们要想振兴中医,必须按照中医自身的规律办事,发扬中医的精髓,并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临床,指导现代临床,而不是简单化、肤浅化、皮毛化。我们高兴地看到《现代中医儿科学》的编写,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探索,整部书、各个病证都突出辨证思维,特设“辨证思路”这一内容进行阐述,以启迪读者。只有正确的辨证思维,才能辨证准确、用药合理,才能适应现代临床的需要,做到古方治今病,才能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我与江育仁教授、朱锦善教授相识、交往20多年。江老是我国德高望重的中医儿科泰斗,与我国另一位中医儿科泰斗、已故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王伯岳研究员被誉为我国中医儿科界的“南江北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我们共同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的筹备、组建和发展壮大,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王伯岳教授是第一届会长,江青仁教授是第二届以后的名誉会长,朱锦善教授则长期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学会自1983年建立至今已历20年,始终将中医儿科学术的发展放在首位,研究整理、编写出版了多种中医儿科专著,为世人所瞩目。现在,87岁高龄的江育仁教授以其对中医坚定的信念和深邃的洞察力,与朱锦善教授共同主编《现代中医儿科学》,以倡导辨证论治思维、指导现代儿科临床为编写宗旨,邀集全国中医儿科专家共同完成这一新世纪的新专著,令人敬佩。这部中医儿科巨著立足临床,放眼未来,继承发扬,继往开来,是我国中医儿科园地的一朵绚丽的奇葩。江老和朱锦善教授两位主编邀请我担任此书的名誉主编,我深感荣幸,而且很高兴为之作序,并向全国同道郑重推荐。, 百拇医药
江育仁教授、朱锦善教授主编的《现代中医儿科学》,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新世纪初编辑出版的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医儿科学巨著,是我们中医儿科界的一件大事,它将对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产生重大影响。此书从现代中医儿科临床实际需要出发,从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和疾病的变化规律入手,牢牢把握中医儿科特点,融会现代中医及中医儿科的最新成果和治疗经验,是一部倡导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指导现代临床的中医儿科实用型工具书。
中医现代化讲了多年,但是究竟什么是中医的现代化,中医如何实现现代化,我们都在探索。但不管如何高谈阔论,有一点我们应当坚信不疑:中医的现代化应根据中医自身的规律与时俱进,离开了中医自身的规律,离开了中医的精髓,无论怎样的现代化,都不是中医的现代化。正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其精髓一样。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中医要发展,要创新,也是这样,我们有一句很好的名言:“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中医要现代化,但是我们不能光想着现代化而忘记了自身是中医,把中医的精髓给丢掉了。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的精髓是什么?简言之,中医的精髓就是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就是辨证论治,就是整体观、动态论。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中医临床学科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和临床运用。我们过去不少中医著作,包括“大部头”专著和教科书,把中医的精华“辨证论治”改换为“辨证分型”和“分型论治”。虽然是关于一个“型”字的一字之差,却不见辨证论治的思维,丢掉了辨证论治的精髓。《伤寒论》397法、113方,是一个变化着的、动态的疾病演变的论治。
中医的辨证论治精华就是要根据疾病演变的过程来进行辨证论治思维,达到识病认证和治疗,这一过程是动态的、整体性的。简单化的“分型”,怎么能反映疾病的演变过程呢?“辨证分型”和“分型论治”的思维怎么能代替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呢?老生常谈的“教科书与临床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接受中医高等教育的本科学生、硕士生、博士生难以适应临床的问题也就必然突出,而且接受这种教育越多,就会离中医越远。
还有,就是我们的一些“高水平的科研”,也几乎按照“分型”的思路搞一病一方,或一病几型几方,加以“验证”和“重复”,试想这种重复验证能反映中医的真正内涵、中医的精髓吗?“分型”的思路,是给中医加上的一套枷锁、一套桎梏。其结果必然是使中医自取灭亡!摒弃“分型”的思维模式,是恢复中医本来面目,发展中医学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 百拇医药
我们要想振兴中医,必须按照中医自身的规律办事,发扬中医的精髓,并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临床,指导现代临床,而不是简单化、肤浅化、皮毛化。我们高兴地看到《现代中医儿科学》的编写,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探索,整部书、各个病证都突出辨证思维,特设“辨证思路”这一内容进行阐述,以启迪读者。只有正确的辨证思维,才能辨证准确、用药合理,才能适应现代临床的需要,做到古方治今病,才能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我与江育仁教授、朱锦善教授相识、交往20多年。江老是我国德高望重的中医儿科泰斗,与我国另一位中医儿科泰斗、已故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王伯岳研究员被誉为我国中医儿科界的“南江北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我们共同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的筹备、组建和发展壮大,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王伯岳教授是第一届会长,江青仁教授是第二届以后的名誉会长,朱锦善教授则长期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学会自1983年建立至今已历20年,始终将中医儿科学术的发展放在首位,研究整理、编写出版了多种中医儿科专著,为世人所瞩目。现在,87岁高龄的江育仁教授以其对中医坚定的信念和深邃的洞察力,与朱锦善教授共同主编《现代中医儿科学》,以倡导辨证论治思维、指导现代儿科临床为编写宗旨,邀集全国中医儿科专家共同完成这一新世纪的新专著,令人敬佩。这部中医儿科巨著立足临床,放眼未来,继承发扬,继往开来,是我国中医儿科园地的一朵绚丽的奇葩。江老和朱锦善教授两位主编邀请我担任此书的名誉主编,我深感荣幸,而且很高兴为之作序,并向全国同道郑重推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