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集团近年来发展迅速,2004年药品销售额和净利润分别达到18.32亿元和1.71亿元,超过了云南省医药总量的一半。而云南白药集团高速增长的秘密就是科技创新产生了裂变效应,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划得来的一笔科技账
在云南白药集团44个科技产业化项目中,没有出现一个“半拉子”工程。按照该集团高层管理者的初步设想,科技投入与产出最多达到1∶5就不错了。当统计人员把近四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总结送到白药管理者的办公桌上时,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科技投入与产出比居然达到了1∶20!
几年前,云南白药集团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对是否应该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投入资金还犹豫不决,经过反复研究才最终取得一致看法:“云南白药”虽然是驰名品牌,但任何品牌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要经过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云南白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已经步入成长期或高速发展期,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延长它的成长期和成熟期,用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为这个百年品牌注入活力。于是从1999年开始,该集团开始按照每年不低于销售额2%的资金力度投入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到2004年底,云南白药集团共投入研究开发资金3.7亿元,形成科研固定资产2.5亿元。
最初让云南白药集团受益的科技开发项目是他们与北京英克科技公司合作进行的ERP信息化建设。该项目1999年开始建设,2002年底投入使用,总投资666万元。项目运行至今,不但完成了云南白药电子商务公司及其所属的16个分公司与集团本部、云南白药制造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无缝化链接,而且为云南白药实施一体化订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2004年云南白药的产品产销率达到99%,制造中心劳动生产率提高50%,百元产值所含工资费用由2000年的8.76元降低到1.75元,信息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经初步估算达到1.52亿元,该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23。
2001年,云南白药集团又将创新的目标瞄准在伤科止血喷雾剂这块市场,并依靠自己的研究机构,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自主开发出了云南白药双效气雾剂新产品,将传统的口服云南白药保险子和散剂胶囊剂创新为外用的云南白药保险液和气雾剂,是运动创伤药物领域的一大创举。该产品投放市场不到两年,销量即达到3.4亿元,新创经济效益1.2亿元,成为云南省2004年药品销售上亿元的6个品种之一。在这个产品开发项目上,科技投入产出比高达1∶400。
■企业快速发展的两条腿
云南白药集团把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比作企业的两条腿。自2000年至今,云南白药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总额已超过3亿元,仅GMP单项改造资金就达到8400多万元。在云南省经贸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云南白药平均每年都要开展6个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
该集团投入5000万元进行的云南白药胶囊剂技术改造项目,使产品质量大为提高。目前,云南白药胶囊单规格年销量已突破2亿元,单品种年创造利润近6000万元,成为该集团主要的创利产品。近5年来,云南白药依托云南省经贸委的各种技改项目和创新产品项目已累计完成创新技术改造项目30多个,并将膜分离、超临界萃取、微波干燥等现代中药新技术广泛用于原料药的深加工处理上。云南白药也因此培养出了一个专攻天然药物加工提取技术的人才团队,累计形成技术专利14项,为云南白药的快速发展和高速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云南白药集团的天然药物研究院已先后开发出了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气雾剂(单、双效)、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创口贴等多个云南白药系列产品以及宫血宁、舒列安、利儿康、脑脉通等其它中药,改变了该集团过去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而研究院这些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制度的创新。天然药物研究院严格按照“市场法则”+“效益共享”+“自我实现”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让研发人员在遵循公司有关规定和承担相关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充分明确其享有的权利。如项目经理可以自主确定参与项目的人员及工资待遇;参与项目竞争的既可以是集团内部的研究人员,也可以是集团外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对完成项目的研究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奖励,不出成果的则只能拿到相当于生活费的基础工资。在云南白药天然药物研究院中,最高产品开发项目奖励可以达到200万元。这些制度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云南白药的科技创新体系为集团的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刘旭东 (刘旭东 )
■划得来的一笔科技账
在云南白药集团44个科技产业化项目中,没有出现一个“半拉子”工程。按照该集团高层管理者的初步设想,科技投入与产出最多达到1∶5就不错了。当统计人员把近四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总结送到白药管理者的办公桌上时,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科技投入与产出比居然达到了1∶20!
几年前,云南白药集团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对是否应该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投入资金还犹豫不决,经过反复研究才最终取得一致看法:“云南白药”虽然是驰名品牌,但任何品牌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要经过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云南白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已经步入成长期或高速发展期,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延长它的成长期和成熟期,用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为这个百年品牌注入活力。于是从1999年开始,该集团开始按照每年不低于销售额2%的资金力度投入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到2004年底,云南白药集团共投入研究开发资金3.7亿元,形成科研固定资产2.5亿元。
最初让云南白药集团受益的科技开发项目是他们与北京英克科技公司合作进行的ERP信息化建设。该项目1999年开始建设,2002年底投入使用,总投资666万元。项目运行至今,不但完成了云南白药电子商务公司及其所属的16个分公司与集团本部、云南白药制造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无缝化链接,而且为云南白药实施一体化订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2004年云南白药的产品产销率达到99%,制造中心劳动生产率提高50%,百元产值所含工资费用由2000年的8.76元降低到1.75元,信息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经初步估算达到1.52亿元,该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23。
2001年,云南白药集团又将创新的目标瞄准在伤科止血喷雾剂这块市场,并依靠自己的研究机构,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自主开发出了云南白药双效气雾剂新产品,将传统的口服云南白药保险子和散剂胶囊剂创新为外用的云南白药保险液和气雾剂,是运动创伤药物领域的一大创举。该产品投放市场不到两年,销量即达到3.4亿元,新创经济效益1.2亿元,成为云南省2004年药品销售上亿元的6个品种之一。在这个产品开发项目上,科技投入产出比高达1∶400。
■企业快速发展的两条腿
云南白药集团把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比作企业的两条腿。自2000年至今,云南白药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总额已超过3亿元,仅GMP单项改造资金就达到8400多万元。在云南省经贸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云南白药平均每年都要开展6个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
该集团投入5000万元进行的云南白药胶囊剂技术改造项目,使产品质量大为提高。目前,云南白药胶囊单规格年销量已突破2亿元,单品种年创造利润近6000万元,成为该集团主要的创利产品。近5年来,云南白药依托云南省经贸委的各种技改项目和创新产品项目已累计完成创新技术改造项目30多个,并将膜分离、超临界萃取、微波干燥等现代中药新技术广泛用于原料药的深加工处理上。云南白药也因此培养出了一个专攻天然药物加工提取技术的人才团队,累计形成技术专利14项,为云南白药的快速发展和高速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云南白药集团的天然药物研究院已先后开发出了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气雾剂(单、双效)、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创口贴等多个云南白药系列产品以及宫血宁、舒列安、利儿康、脑脉通等其它中药,改变了该集团过去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而研究院这些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制度的创新。天然药物研究院严格按照“市场法则”+“效益共享”+“自我实现”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让研发人员在遵循公司有关规定和承担相关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充分明确其享有的权利。如项目经理可以自主确定参与项目的人员及工资待遇;参与项目竞争的既可以是集团内部的研究人员,也可以是集团外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对完成项目的研究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奖励,不出成果的则只能拿到相当于生活费的基础工资。在云南白药天然药物研究院中,最高产品开发项目奖励可以达到200万元。这些制度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云南白药的科技创新体系为集团的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刘旭东 (刘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