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药业 > 分析研究
编号:10644665
药品降价百姓就能得到实惠吗?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64期
     人食五谷,难免生病。生病得看病吃药,但人们普遍感到看病药价太高。如今,看一次感冒、腹泻之类的常见病,花上几百元根本不稀奇,甚至用掉上千元也是寻常事。

    针对百姓看病药价“高处不胜寒”的状况,近8年来,我国连续十多次降低药品价格,涉及800多种化学药品和300多种中成药,平均降幅15%。

    然而,尽管卫生行政部门降低药品价格是让百姓得到实惠。但事实上,降价归降价,百姓看病药价太高的难题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

    那么,药品连续降价,百姓为何得不到实惠呢?

    症结之一:低价药进不了医院

    有关专家告诉笔者,目前,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医院的补偿机制尚不完善,药品收入成了医院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医院,医生的收入与医院的利润直接挂钩,“以药养医”仍然是医院创收的“主旋律”,药品的价格越高,差价就越大,医院获利越大,因此廉价药在医院里往往站不住脚。
, 百拇医药
    其实,除了“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外,众所周知的药品回扣之风也是低价药进不了医院的重要因素。尽管卫生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但是医生开药拿回扣的现象依然存在,就像医院规定医生不能收受患者“红包”,但药品回扣的“红包”却越发越大,而且药品价格越高,回扣也越大,因此低价药在医院的市场较小。

    一位经常去医院的老病号告诉记者:“我是个心脏病的老病号了,隔三岔五地就要到医院来开一次药。我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药品降价的消息,也看到一些降价药品的名称,但每次开药时都没有这些降价的药品,就是开不到这些降价药。”

    看来,低价药被排除在医院外,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患者生病基本上是“遵医嘱”,用药的替代品又很多,医生开给你高价药也就见怪不怪了。

    症结之二:药店不卖低价药

    如今,医药商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有的药店甚至亏损经营。一位地处偏远地区的药店负责人说,有些廉价药品他们店根本没法经营。因为他们的药店针对的消费群体是附近居民,消费群体小,因此更愿意经销利润高的同类替代药品,如果经销廉价药品,根本无利可图。而相对于大药店来说,他们客流量大,购买的人多,薄利多销,所以能够兼顾廉价药品的经销。
, 百拇医药
    另外,有些廉价药品经销商的利润最多只有一两毛钱。使用者不多,如果进货,短时间卖不掉,就会冒药品压库过期的风险。因此,有时候会出现患者求购无门的现象。另一家地处闹市中心的药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与一些实力稍逊的药店相比,虽然他们注重社会效益,也经销利润较薄的廉价药品,但是不可能做赔本的生意,因此,他们一般不做降价药的生意。因为降价药让药店损失不少,每次降价后都会有不少药品的利润空间下降,而这些损失最后都是由药店自己承担。

    症结之三:药厂不愿生产低价药

    药价一降再降,势必引起连锁反应,一些药厂在降价大潮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很多药厂不愿意或者是没有能力生产低价药。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在规定期限内通过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也就是通常业内所说的GMP标准,这必然增加药品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不得不提高供应价格,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这增加的费用还是要由消费者来买单。
, http://www.100md.com
    目前,原料、能源等价格上涨,不要说中小型制药企业,就连大型制药企业已经生存艰难。据了解,国内制药行业抗生素生产龙头企业有3家在2004年盈利均出现严重下滑,另一家则陷入了亏损境地。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23户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12.9亿元,增长11.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12.1个百分点。

    在药厂经济效益滑坡的情况下,药厂更愿意选择利润高的药品,不愿意生产利润低的药品。某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业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说,目前他们他们公司拿到生产批文的药品有近300个,其中普药占了近8成,但是利润却很低。该公司为生产葡萄糖和生理盐等输液药,每年要亏损500万左右。事实确实如此,如今一瓶大输液的价格居然不敌同等容积的矿泉水,只卖到一元钱一瓶,有的地方甚至只卖到8毛钱。这位经理坦言:“医药企业有生产低价药品的社会责任,但为了生存,许多企业已经停产或减产一些没有利润的低价药品。”

    症结之四:药品名字玩“花俏”
, 百拇医药
    用药得看药名,如今的一些药名实在让人如坠云雾,有的甚至一药多名,看药品如同解难题。

    据了解,国家发布的降价药品大部分只用了化学名称,而不用商品名称,有的用了商品名称则不用化学名称,市民由于分辨不清,失去了不少购买降价药品的机会。

    十几年前,药品的名称非常通俗,如“去痛片”、“胃舒平”、“青霉素”等,患者对药品一目了然。如今,医药市场发展迅速,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生产、经营、进口不断增多,药品的商品名、别名不断增加,有的多达十几个、几十个,从而造成消费者分不清药名。比如,国家公布降价药品的名称为羟氨苄青霉素,可老百姓知道的却是“阿莫西林”、“广林”、“益萨林”、“阿莫仙”等等。哪里知道它们就是羟氨苄青霉素?抗心绞痛药“硝酸异山梨酯”为化学名,商品名又叫“心痛治”、“消心痛”、“安其伦”、“宁托乐”等,别说是普通患者,就是医务人员也有说不清楚的。

    因此,当患者要某种药时,很有可能拿到手的是价格较高的一种,而另一种价格较低的异名同品药却和患者“擦肩而过”。
, 百拇医药
    症结之五:“东方不亮西方亮”

    有降也有升,有的药品降价了,有的药品却涨价了,有人把它称之为“东方不亮西方亮”。

    据了解,我国虽然已经有了多次的药品降价,但部分药品的价格也在悄悄上涨。

    此外,有些厂家采用“新瓶装旧酒”的办法作为药品降价的应对措施。如有些药原来用的是塑料小袋包装,后来改成铝箔片,将原来一盒两板24粒改成两板12粒,规格一变就不在降价之列,变相地进行涨价;一些药厂还采取了同药异名的手段,他们将同一种药换个别名,猛打广告,提高价格,以“新药”的身份再出现在市场上,让一些消费者上当受骗,使功效基本相同的药品,价格相差悬殊。

    自主定价的药品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抵消了降价效果。据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介绍,我国药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3种形式。政府数次降的是“最高零售价”,它是“政府指导价”。而许多药店在实际操作中,出于种种原因,其零售价格有很多早已低于这个指导价。在这种情况下,降低药品的“最高零售价”,百姓也不会有什么受惠的感觉。
, 百拇医药
    症结之六:定价滞后于市场变化

    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国列入政府定价的药品约1500种,这1500种药品虽然在品种上只占全部流通药品的10%,但若以销售额计算,却高达40%。换言之,从使用频率上来说,这10%的政府定价药品事实上正是老百姓的常用药,也是老百姓使用时对价格最为敏感的药品。我国先后16次降价的药品,也基本上在这1500种药品之列。

    然而,政府定价滞后于市场变化。据了解,制定药品价格要同时兼顾的因素有:企业生产成本、规定的流通差率、市场供求情况、药品质量差异、药品间的合理比价等。其中,除流通差率外,其他都要依赖市场调查和统计的数据,而市场上的这些数据是瞬息万变的。这定价根本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节拍,其滞后性也显而易见。调价的不公正性,使一些企业原来微利、只是为了摊成本的廉价药品,成为无利甚至亏损产品,因此越来越多的廉价药品悄然退出市场也不足为怪了。

    上述症结表明,药品降价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看病药价高的难题。有关专家认为,药品降价只是治标之举,要从根本上解决医药价格问题,还需要医疗、医药流通、医保等多方面改革的同步进行。专家建议,除了要进一步完善药品价格监管政策,还应推进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业经营,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在医药卫生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医疗机构间开展竞争;在生产流通领域通过整合资源,逐步解决重复建设问题;在医疗保险领域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建立医疗费用约束机制。, http://www.100md.com(邬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