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681860
升压胶囊治疗87例低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999年第6期
升压胶囊治疗87例低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丁有钦 吴辉 冼绍祥 欧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广州510405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999 0 10 6
关键词:@升压胶囊/治疗应用;低血压/中药疗法 期刊 zyxyylcyl 0 临床研究 fur -->/info/meeting/meeting02.asp?keyword=药学

摘要:应用随机法观察中成药升压胶囊治疗低血压症57例的疗效,并与30例补中益气丸组对照,疗程3周。结果显示,升压胶囊组升高血压的作用总有效率为84.2%,对照组为50%,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升高血压的同时,对低血压的临床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83.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低血压症以气血两虚最多见,升压胶囊对低血压的气血两虚,气虚及脾肾阳虚型都有较好的疗效,升压胶囊在治疗低血压时,血压在一定疗程范围内呈平稳上升趋势,未发现上升至高血压界值,服用过程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毒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5.6;R5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83(1999)06-0330-03

Treatment of Hypotension with Sheng Ya Capsule:A Clinical Analysis of 87 Cases

DING You-qin,WU Hui,XIAN Shao-xiang, et al
(Dept.of Cardiolog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Guangzhou 510405)

Abstrac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was conducted for hypotension,57 cases treated with Sheng Ya Capsule for 3 weeks and 30 cases with Bu Zhong Yi Qi Pill as control.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of raising blood pressure was 84.2% in the group of Sheng Ya capsule and 50%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ficant.Clinical symptoms of hypotension were improved in 93% of test group and 83.2%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snce being als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As to the syndrome pattern,qi-blood deficiency is the most common syndrome in the cases and Sheng Ya Capsule is effective for cases with this syndrome and also for those with qi deficiency and spleen-yang and kidney-yang deficiency.During the treatment with Sheng Ya Capsule,the blood pressure was raised steadily but not to the limit of hypertension,and no adverse nor toxic effect was observed.
Keywords :Sheng Ya Capsule/ther. use; Hypotension/ TCD therapy

低血压病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病症,病人多有不适,而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且方便应用的中成药,陕西天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中成药升压胶囊,在北方的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为了解该药在我国南方应用的确切疗效,我校第一、第二临床学院于1996~1997年应用升压胶囊治疗低血压病,现在将有关临床资料小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属西医确诊为低血压病的患者,其中治疗组57例,对照组(补中益气丸组)30例,治疗组男性28例,女性29例,年龄23~65岁;对照组18例,女性12例,年龄30~64岁,其性别、年龄、病程分布如表1。

表1 性别、年龄、病程分布统计表

组别 N/例 男/例 女/例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a
治疗组 57 28 29 47.8 6.3
对照组 30 18 12 48.9 6.9

通过中医辨证,治疗组属气虚型12例,血虚型6例,气血两虚型28例,脾肾阳虚型11例;对照组气虚型6例,血虚型5例,气血两虚型16例,脾肾阳虚型3例。所有病例中,气血两虚型最多见,占50.6%;其次为气虚型,占20.7%。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中医诊断、辨证:参照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制定的内容。凡属中医“眩晕”、“虚劳”证者,辨证分为四型。气虚证: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自汗,舌淡,脉虚无力。血虚证:头昏眼花,脸色苍白,唇甲淡白,心悸失眠,手足麻木,舌淡,脉细无力。气血两虚证:上述气虚证加血虚证。脾肾阳虚证:脸色萎黄或虚浮,畏寒肢冷,大便溏泄,食欲减退,舌淡胖,脉沉弱无力。
1.2.2 西医诊断:根据戚仁峰主编之高校教材《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版,成人肱动脉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者。
1.2.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辨证标准及血压标准。
1.2.4 排除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下,65岁以上。(2)休克。(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无脉证者。(4)无法配合观察者。
1.3 观察方法
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升压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补中益气丸(由兰州佛慈制药厂生产),每次6g,每日3次。连续给药,每7d为一疗程,两组均连续观察3个疗程(3周)。
治疗过程中观察症状,并给予计分。每隔两天测肱动脉血压,采用专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专人测量,每次测量取值3个,计其平均值。部分病人治疗前后作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定
1.4.1 血压标准
痊愈: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平均升高20mmHg以上。显效: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平均升高10~20mmHg。有效: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平均升高7.5~10mmHg。无效: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平均升高不足上述标准者。
1.4.2 证候疗效标准
症状程度“+++,++,+,-”分别计3,2,1,0分,根据证候总分治疗前后比值判断疗效。
痊愈:比分<0.03;显效:比分0.31~0.60;有效:比分0.61~0.90;无效:比分0.91~1.0。

2 结果

2.1 血压疗效分析(见表2)

表2 升压胶囊对低血压患者的血压疗效分析 例(%)

组别 N/例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57 11(19.3) 17(29.8) 20(35.1) 9(15.8) 84.2
对照组 30 0 3(10.0) 12(40.0) 15(50.0) 50.0

由表2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4.2%与50%,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升压胶囊组血压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证候疗效分析(见表3)

表3 升压胶囊对低血压患者的证候改善作用 例(%)

组别 N/例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57 16(28.1) 26(45.6) 11(19.3) 4(7.0) 93.0
对照组 30 1(3.3) 8(26.7) 16(53.3) 5(16.7) 83.3

由表3可知,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症状方面的总有效率为93.0%与83.3%。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升压胶囊组改善低血压症状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2.3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

组 别 N/例 治疗前 治疗后
SBP/mmHg DBP/mmHg SBP/mmHg DBP/mmHg
治疗组 57 82.05±7.63 53.23±7.32 94.70±13.25*# 65.8±8.74*#
对照组 30 83.17±7.25 54.10±6.23 89.54±10.78* 61.27±7.6*
注:本组治疗前后SBP、DBP比较,* 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 P<0.01。

由上表可知,升压胶囊治疗组治疗前后SBP、DBP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升幅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BP、DBP升幅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4 不同证型疗效分析(见表5)

表5 升压胶囊对不同证型的低血压患者疗效分析

证型 组别 N/例 痊愈/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气虚 治疗组 12 5 2 4 1 91.7
对照组 6 0 1 2 2 50.0
血虚 治疗组 6 2 2 0 2 66.7
对照组 5 0 1 2 2 60.0
气血虚 治疗组 28 6 16 5 1 96.4
对照组 11 1 5 8 2 87.5
脾肾阳虚 治疗组 11 3 6 1 1 90.9
对照组 3 0 0 3 0 (3/3)

由表5可见,治疗组以气血两虚型疗效最高,依次为气虚、脾肾阳虚和血虚型;对照组疗效以脾肾阳虚型最高,其次为气血两虚、血虚和气虚型。
2.5 疗效与疗程分析(见表6)

表6 升压胶囊疗程与疗效关系的分析

疗程 SBP/mmHg 升压程度/mmHg DBP/mmHg 升压程度/mmHg
0d 83.1 54.2
7d 86.3 3.3 57.7 3.5
14d 91.7 5.4 62.5 4.8
21d 94.2 2.5 65.4 2.9

由表6可知,疗效在一定范围内呈平稳上升趋势。第一周平均上升3.35mmHg,第二周平均上升5.1mmHg,第三周平均上升2.7mmHg。未发现血压上升到高血压界值。
2.6 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
治疗组57例中有27例治疗前后做了ABPM对照,血压有效率为83.3%;对照组30例有5例治疗前后做了ABPM对照,血压有效率为50.0%。在治疗组有效病人中,各血压值(SBP、DBP、MAP)均平稳上升一定幅度,未发现有达高血压标准者。
全部观察病例,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3 讨论

低血压是一常见的临床病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国各地发病率约为3%,低血压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且尚未明了。可能与体质、水土、内分泌、营养及心血管、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低血压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昏、乏困无力、精神疲倦、脉细弱等,中医属于“眩晕”或“虚劳”范畴。其发病率尤与气血虚亏、阳气不升、脾肾不足有关。气血不足、肾精亏损、阳气不升,均使精明失养、头晕头昏、神疲乏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医宗必读]。脾虚不运,则气血两虚。肾为先天之本,元阳之宅,阴精之府,肾虚则精不养脑,命门火衰,脾无以温煦,而致升降失枢,清阳不升,脑失濡养。故气血两虚,脾肾阳虚是低血压引起眩晕的主要病机。本资料分析显示低血压辨证分型中以气血两虚及气虚最多见,占66.7%,脾肾阳虚占16.1%。
升压胶囊以人参、黄芪、白术、鹿茸、甘草等十一味中药研制而成,具有滋阴养血、益气升阳、复脉固本的功效,适用于低血压症中气血两虚和阳气不升所致的头晕头昏、神疲乏力、面色白、脉细弱等症状。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升压胶囊对低血压患者有明显的升压作用,总有效率达84.2%,症状疗效总有效率达9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对气血两虚及气虚、脾肾阳虚的患者疗效较好,均大于90%。疗效与疗程关系及动态血压测定的结果也显示,该药的升压过程在一定范围内呈平稳上升趋势,未发现血压高达高血压标准。这反映了该药在立法、选方、用药上的正确性和应用上的有效性。

收稿日期:1999-04-27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