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药》 > 1999年第0期
编号:10683111
手法治疗儿童抽搐症一例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药》 1999年第0期
手法治疗儿童抽搐症一例
手法治疗儿童抽搐症一例

洪云 王文麟洪云 中国儿童中心科研部 100035 中国北京;王文麟 北京电力设备总厂电业医院 102401 广西中医药 1999 0 22 0
关键词:儿童抽搐症;手法治疗 期刊 gxzyy 0 经验总结 fur -->

患者,女,6.5岁,1999年2月7日初诊。
其父代述:患儿平素脾气较大,容易激怒。近3年来每晚临睡前四肢均不由自主抽动。发作时表情痛苦,喉中不时发出声响。发作时间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智力尚可,出生时足月顺产未见异常。曾到过多家医院就诊,经CT等检查,排除癫痫等疾病,中西医多按“儿童多动症”治疗,效果不佳。
检查:患者发育尚可,站立时两肩前后交错,一高一低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两足内翻,胸椎后凸、侧弯,坐位时两髋及骨盆均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左髌骨下移2cm,左髋关节向后移位。
诊断:儿童抽搐症。
治疗:①患者取坐位,两手半握拳上举,术者坐其背后,从T1 起,左手大拇指在上按住偏歪椎体的棘突,右手大拇指在下按住下一个偏歪的棘突,固定好后,在患儿挺胸作左右旋转的同时,术者两手同时向脊柱中央用力,利用患者自身旋转力和术者双手的合力将偏歪的棘突复位。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将胸腰部偏歪的棘突复位。②患者俯卧,全身自然放松,不可憋气。术者双手半握拳,用按压法,沿胸椎从上而下,使后凸的胸椎复位。按压时可听到数声清脆的弹响声。用本法时需注意用力要向前上方按压,切忌用暴力垂直向下按压。③采用中国台湾学者黄国松先生骨盆复位法。患者仰卧位,双腿回收,小腿尽量屈曲,术者两手分置两髋处,同时向下按压数次,再令患者双腿伸直,左腿盘右膝上,术者一手置左膝内侧,另一手按对侧右髋部,同时做对抗按压数次,左右交替进行,使前后移位的骨盆复位。④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对面,术者左手食中指作钳状,夹住患者右髌骨,掌心俯扣于髌骨上,另一手握右踝处,嘱患者将右膝慢慢屈曲,当不能屈曲时,左手掌根用力将下移的髌骨向上方推送。
治疗1次后,当晚患儿抽搐即消失。按原治疗方法再治疗1次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 祖国医学文献中,虽无抽动症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可属于“肝风”、“瘛”,“筋惕肉”等范畴,多发于5~12岁的儿童。中医认为,脊柱贯穿人体背部中央,是人体中轴,又是督脉气血流通的干道。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脉。“督脉贯脊属肾”且“入络于脑”。脊柱偏歪失衡,可导致督脉脉气失调,出现手足拘挛、震颤、抽搐等症。
本例抽搐症,采用药物治疗无效,经CT等检查排除了癫痫等疾病。患者胸椎后凸、侧弯,两髋及骨盆均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考虑为脊柱力平衡失调所致。采用手法治疗,恢复脊柱力平衡,使督脉脉气通畅,故收良效。

1999-09-25收稿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