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咋不如“隔壁”
“邻居”这个词在我们土家族农村叫做“隔壁”。在老家的时候,我一律跟着乡亲们说“隔壁”,而从来不说“邻居”,进了城以后,我才随大流,将“隔壁”改成了“邻居”,因为我害怕别人说我是“乡巴佬”。
如今我已是人到中年,屈指算来,前前后后搬了十来次家,处过不少邻居,但归纳起来也就两类:一类是乡下的“隔壁”,一类是城里的“邻居”。
我在乡下呆了34年,19岁以前在老家的农村,19岁到34岁在乡镇机关。在农村老家的时候,我的隔壁是铸娃子、友娃子、龙娃子、芬儿等等,我就是在与他们追追赶赶、打打闹闹中长大的。
那时候,无论是我到他们的家,还是他们到我家,都像在自己家一样,可以任意地进进出出,可以随意追赶、爬楼、大叫和高唱,并且饿了就找饭吃,渴了就找水喝,要什么东西说一声就可以自取。我们小孩子如此,大人们也是如此。乡亲们见了面总有说不完的话,拉不完的家常,东家的事、西家的事也犹如自家的事,知道得一清二楚。哪家有个什么难处,不管手头有多忙,总是丢下手里的事去帮忙。当然,在一起相处的时间长了,也难免有闹意见的时候,脾气大的便吵,便骂,便打,然后彼此之间便不说话,不串门。不过,一般过不了多长时间,双方又会和好如初。而且,诚实善良的乡亲们都不愿意看到邻里间闹矛盾,凡碰上节日,或是谁家有红白事,大家相聚的时候,便会有人充当中间人,从中劝解一番。
, 百拇医药
大人吵架的时候,我们小孩子是不掺和的,但每当大人吵架以后,我们小孩子之间也会有几天不在一起玩,在路上碰见了也会把脸扭到一边。但我们的“仇”记不了几天就又消掉了,不管是谁,再次碰上的时候,只要说一声“我们去玩吧”,我们便又和好如初。
这就是我们农村的“隔壁”。
19岁参加工作以后,我在乡镇机关工作了十多年,也处过不少的邻居。尽管那也叫机关,尽管那也是水泥楼房,但那毕竟还是乡下,我们这些被称为“农村干部”的人每天接触的还是农民,腿上还沾着泥土。我们这些人相互之间也经常串门,晚上或是节假日,我们也常常聚在黄鸫蚺啤⑾缕濉⒊琛⑻琛⒘奶欤?br>今天你家,明日我家,互相之间总是好烟好茶、好酒好菜地招待。平时若是弄了什么好吃的,或是去乡下老家带了土特产回来,也总是要给邻居送一点。老家来了亲戚,若是碰上你正好不在家,邻居便会替你接待了。
记得最初参加工作,我住在一个叫资丘的区公所里,隔壁就是我们区委毕书记的家。毕书记过去也是从一个小小的干事慢慢干起来的,他的爱人原来也是农民。尽管他是书记,但他却把我当成了朋友,从乡下回来也到我这边来坐坐。
, 百拇医药
刚参加工作那年的春节,我被安排在单位值班。因为毕书记的家已经安在单位了,所以他也在单位过年。这一年,我就是与他们在一起吃的年夜饭。除了毕书记一家之外,单位里的同龄人也是一到下班的时间就到我家来下象棋,棋子在桌子上拍得震天响。有时恋战,一直下到下半夜都不肯收手,饿了我们便去街上买来快餐面填填肚子,困了倒在床上就睡,谁也没觉得这是别人的家。
后来,我调到一个叫黄柏山的地方工作,隔壁住的是我们姜书记的家,我的孩子便是在那里出生长大。那时,姜书记的爱人还没解决工作,于是便经常帮我照看孩子,我的孩子绝大多数时间就呆在姜书记家,饿了就在那里吃,困了就在那里睡,有的时候我们喊他都不愿回来,弄得我们都难为情了。
在乡镇机关的那些年,我们对邻居都是叫“隔壁”。
进城之后,我就不说“隔壁”而说“邻居”了。但没想到,“隔壁”和“邻居”不仅仅是叫法不同,连含义也大不一样。
, 百拇医药
我发现,城里的邻居间是不串门的,即使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即使是“鸡犬声相闻”,彼此之间也同陌路人一样,就更别说相互帮助了。大人之间如此,小孩之间也是如此。独生子女们只艽粼谙窦α谎募依铩?br> 曾记得我处过的一个邻居是一位中学的老师。我们在一起相处了大约七年时间,但几乎没有串过门。开始的时候,他的孩子“不懂事”,也想到我家里来玩,可常常是刚一迈进我家的门槛,便被父母喊了回去。一次,我爱人给了他家孩子一点好吃的,那孩子回去后,我们便听到了训斥的声音:“要别人的东西做什么,我们家又不是没有!”
有一天,邻居先生的母亲从乡下来城里,大概是老太太嫌呆在屋里闷得慌,就到几个邻居家串了串门。没想晚上儿媳妇下班回来后不高兴地对老太太说,城里的邻居是不串门的。老太太气愤不过,大声说:“乡下人怎么啦?乡下人就不是人啦?”老太太一赌气回了乡下老家。之后我们也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老太太的身影。
这就怪了,为什么乡下的“隔壁”和城里的“邻居”如此不同呢?从字面理解,“隔壁”为两家之间隔了一堵墙,邻居为毗邻而居,意思是一样的啊。城里的“邻居”和乡下的“隔壁”差距如此之大,显然是人心的问题,人心近则亲如一家,人心远则视同陌路。
说心里话,我喜欢乡下的“隔壁”,不喜欢城里的“邻居”。住在城里的日子,我时常回忆在乡下的时候与“隔壁”亲如一家的情景,我时常在想,如果什么时候城里的“邻居”也能像乡下的“隔壁”那样就好了。当然我也知道,我的这种想法非常幼稚,因为飞速发展的城市总是不停地追赶时尚的,他们又怎么会倒退回去把“邻居”改成“隔壁”呢?但是,这种人际关系的疏离,的确让人感到冷漠和孤独,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物质文明和现代生活吗?
文/陈孝荣, http://www.100md.com
如今我已是人到中年,屈指算来,前前后后搬了十来次家,处过不少邻居,但归纳起来也就两类:一类是乡下的“隔壁”,一类是城里的“邻居”。
我在乡下呆了34年,19岁以前在老家的农村,19岁到34岁在乡镇机关。在农村老家的时候,我的隔壁是铸娃子、友娃子、龙娃子、芬儿等等,我就是在与他们追追赶赶、打打闹闹中长大的。
那时候,无论是我到他们的家,还是他们到我家,都像在自己家一样,可以任意地进进出出,可以随意追赶、爬楼、大叫和高唱,并且饿了就找饭吃,渴了就找水喝,要什么东西说一声就可以自取。我们小孩子如此,大人们也是如此。乡亲们见了面总有说不完的话,拉不完的家常,东家的事、西家的事也犹如自家的事,知道得一清二楚。哪家有个什么难处,不管手头有多忙,总是丢下手里的事去帮忙。当然,在一起相处的时间长了,也难免有闹意见的时候,脾气大的便吵,便骂,便打,然后彼此之间便不说话,不串门。不过,一般过不了多长时间,双方又会和好如初。而且,诚实善良的乡亲们都不愿意看到邻里间闹矛盾,凡碰上节日,或是谁家有红白事,大家相聚的时候,便会有人充当中间人,从中劝解一番。
, 百拇医药
大人吵架的时候,我们小孩子是不掺和的,但每当大人吵架以后,我们小孩子之间也会有几天不在一起玩,在路上碰见了也会把脸扭到一边。但我们的“仇”记不了几天就又消掉了,不管是谁,再次碰上的时候,只要说一声“我们去玩吧”,我们便又和好如初。
这就是我们农村的“隔壁”。
19岁参加工作以后,我在乡镇机关工作了十多年,也处过不少的邻居。尽管那也叫机关,尽管那也是水泥楼房,但那毕竟还是乡下,我们这些被称为“农村干部”的人每天接触的还是农民,腿上还沾着泥土。我们这些人相互之间也经常串门,晚上或是节假日,我们也常常聚在黄鸫蚺啤⑾缕濉⒊琛⑻琛⒘奶欤?br>今天你家,明日我家,互相之间总是好烟好茶、好酒好菜地招待。平时若是弄了什么好吃的,或是去乡下老家带了土特产回来,也总是要给邻居送一点。老家来了亲戚,若是碰上你正好不在家,邻居便会替你接待了。
记得最初参加工作,我住在一个叫资丘的区公所里,隔壁就是我们区委毕书记的家。毕书记过去也是从一个小小的干事慢慢干起来的,他的爱人原来也是农民。尽管他是书记,但他却把我当成了朋友,从乡下回来也到我这边来坐坐。
, 百拇医药
刚参加工作那年的春节,我被安排在单位值班。因为毕书记的家已经安在单位了,所以他也在单位过年。这一年,我就是与他们在一起吃的年夜饭。除了毕书记一家之外,单位里的同龄人也是一到下班的时间就到我家来下象棋,棋子在桌子上拍得震天响。有时恋战,一直下到下半夜都不肯收手,饿了我们便去街上买来快餐面填填肚子,困了倒在床上就睡,谁也没觉得这是别人的家。
后来,我调到一个叫黄柏山的地方工作,隔壁住的是我们姜书记的家,我的孩子便是在那里出生长大。那时,姜书记的爱人还没解决工作,于是便经常帮我照看孩子,我的孩子绝大多数时间就呆在姜书记家,饿了就在那里吃,困了就在那里睡,有的时候我们喊他都不愿回来,弄得我们都难为情了。
在乡镇机关的那些年,我们对邻居都是叫“隔壁”。
进城之后,我就不说“隔壁”而说“邻居”了。但没想到,“隔壁”和“邻居”不仅仅是叫法不同,连含义也大不一样。
, 百拇医药
我发现,城里的邻居间是不串门的,即使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即使是“鸡犬声相闻”,彼此之间也同陌路人一样,就更别说相互帮助了。大人之间如此,小孩之间也是如此。独生子女们只艽粼谙窦α谎募依铩?br> 曾记得我处过的一个邻居是一位中学的老师。我们在一起相处了大约七年时间,但几乎没有串过门。开始的时候,他的孩子“不懂事”,也想到我家里来玩,可常常是刚一迈进我家的门槛,便被父母喊了回去。一次,我爱人给了他家孩子一点好吃的,那孩子回去后,我们便听到了训斥的声音:“要别人的东西做什么,我们家又不是没有!”
有一天,邻居先生的母亲从乡下来城里,大概是老太太嫌呆在屋里闷得慌,就到几个邻居家串了串门。没想晚上儿媳妇下班回来后不高兴地对老太太说,城里的邻居是不串门的。老太太气愤不过,大声说:“乡下人怎么啦?乡下人就不是人啦?”老太太一赌气回了乡下老家。之后我们也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老太太的身影。
这就怪了,为什么乡下的“隔壁”和城里的“邻居”如此不同呢?从字面理解,“隔壁”为两家之间隔了一堵墙,邻居为毗邻而居,意思是一样的啊。城里的“邻居”和乡下的“隔壁”差距如此之大,显然是人心的问题,人心近则亲如一家,人心远则视同陌路。
说心里话,我喜欢乡下的“隔壁”,不喜欢城里的“邻居”。住在城里的日子,我时常回忆在乡下的时候与“隔壁”亲如一家的情景,我时常在想,如果什么时候城里的“邻居”也能像乡下的“隔壁”那样就好了。当然我也知道,我的这种想法非常幼稚,因为飞速发展的城市总是不停地追赶时尚的,他们又怎么会倒退回去把“邻居”改成“隔壁”呢?但是,这种人际关系的疏离,的确让人感到冷漠和孤独,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物质文明和现代生活吗?
文/陈孝荣,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