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博览》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663590
人生百岁不是梦
http://www.100md.com 《健康指南》 1999年第5期
人生百岁不是梦

     傅善来 健康指南 1999 0 0 5


    关键词: 期刊 jkzn 0 专家论坛——寿命延长面面观 fur -->


    

人类的自然寿命究竟有多长?众说纷纭,科学家蒲丰的假定是,有机体的生长期愈长,则其寿命也愈长。据生物学家观察,犬的生长期为2年,寿命10—15年;马、牛生长期为5年,其寿命为20—30年;象的生长期为25年,其寿命便长达150年。生物学家认为,哺乳动物的平均寿命为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25年,因此说,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75年,甚至更长。事实上百岁以上老人的实例是不难找到的,而且其中不少老人还能保持相当健壮的劳动能力和智力上的特别才能。可是,目前人类平均寿命比自然寿命短得多,能健壮地活到百岁以上的老人还是为数甚少,超过200岁的人尚未有过。而且,习惯上划分年龄都以40岁为前半生与后半生的临界线,60岁以上即认为进入衰老期。造成早衰与死亡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现代科学还未能彻底掌握生命、衰老、死亡的规律,未能找到健康长寿更有效的办法;另方面,与个人摄生无方,过多地耗损了个体的体质有着密切关系。据统计,1994年上海地区科技人员的平均死亡年龄只有67岁,较一般职业人群早死3.26岁,更为令人痛心的是:有15.6%的科技人员死于35—54岁的早死年龄段。35—54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精力最旺盛,经验最丰富,可是有相当一部分科技人员英年早逝了。又据最近一项调查,中国科学院系统在职科学家平均死亡年龄仅仅只有52.23岁。为什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科技人员会发生英年早逝呢?分析其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与生活节奏不规律、营养不到位、运动不得当和心理不健康等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已不只是生物因素导致的传染病,还有与社会、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的人类自身行为有着密切关系的疾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3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