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664080
185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及组织学特点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
刘福建 刘福建(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 贵港 537100)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 0 22 3
关键词:大肠;息肉;腺瘤;癌变因素 期刊 yjmzyxyxb 0 论著与临床报道 fur -->

摘要:对185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肠息肉主要症状为粘液血便,多分布于左半结肠,大小<1.0cm,有蒂和腺瘤为主,息肉越大越易癌变(P<0.01和0.05),广基息肉易癌变(P<0.05),腹瘤组织类型不同癌变率不同(P>0.05和<0.01)。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817(2000)03-0385-02

大肠息肉是一种癌前期病变,因此探讨其临床表现、内镜下的分布、大小及形态和组织学特点,以及癌变因素,对其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现将我院肠镜检查发现的185例大肠息肉患者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5年5月~1999年9月,我院共行肠镜检查2178例,检出大肠息肉185例,共243颗,检出率为8.49%。其中腺瘤81例107颗,增生性息肉31例48颗,炎症性息肉17例24颗,癌伴性息肉38例45颗,癌变性息肉18例19颗。男114例,女71例,男女之比为1.6∶1.0,年龄15~79岁,平均42.3岁。大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解粘液血便,共计有139例(其中腺瘤63例),占75.14%,其它临床症状有粘液便、隐痛、大便习惯改变、消瘦、乏力等,半数以上病人有多种症状同时出现。

2 结果

2.1 大肠息肉部位分布与不同性质息肉关系 结果见表1。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癌伴性息肉和癌变性息肉左半结肠发生率分别为79.17%(19/24)、76.64%(82/107)、91.11%(41/45)和89.47%(17/19);增生性息肉右半结肠发生率为72.92%(35/48)。所有大肠息肉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发生率分别为19.34%(47/243)、32.10%(78/243)和19.34%(47/243),因而左半结肠发生率为70.78%(172/243)。

表1 大肠息肉部位分布与不同性质息肉关系

部位 个数 增生性 炎症性 腺瘤性 癌伴性 癌变性
直肠 47 2 5 13 16 11
乙结 78 5 8 44 17 4
降结 47 6 6 25 8 2
其余 71 35 5 25 4 2
合计 243 48 24 107 45 19

2.2 大肠息肉大小与不同性质息肉关系 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增生性、炎症性、癌伴性和腺瘤性息肉均以<1.0cm为主。息肉<1.0cm的癌变率为1.30%(2/154)、1.0~2.0cm的癌变率为11.32%(6/53)、>2.0cm的癌变率30.55%(11/36),其间比较P<0.01和0.05。

表2 大肠息肉大小与不同性质息肉关系

大小(cm) 个数 增生性 炎症性 腺瘤性 癌伴性 癌变性
<1.0 154 41 17 67 27 2
1.0~2.0 53 7 6 21 13 6
>2.0 36 0 1 19 5 11
合计 243 48 24 107 45 19

2.3 大肠息肉形态与不同性质息肉关系 结果见表3。增生性和癌变性息肉以广基为主,炎症性、腺瘤性和癌伴性息肉以有蒂为主。广基息肉的癌变率为12.50%(21/96),有蒂息肉的癌变率为4.76%(7/147),两者比较P<0.05。

表3 大肠息肉形态与不同性质息肉关系

形态 个数 增生性 炎症性 腺瘤性 癌伴性 癌变性
广基 96 35 7 29 13 12
有蒂 147 13 17 78 32 7
合计 243 48 24 107 45 19

2.4 大肠息肉组织学与癌变关系 结果见表4。

表4 大肠息肉组织学与癌变关系

组织学 个数 增生性 炎症性 腺瘤性 癌伴性 癌变性
腺瘤 169
绒毛状 44 0 0 24 9 11
绒毛管状 37 0 0 22 9 6
管状 88 0 0 61 25 2
增生性 49 48 0 0 1 0
炎症性 25 0 24 0 1 0
合计 243 48 24 107 45 19

从表4可见:大肠息肉中多数为腺瘤,占69.55%(169/243),其中绒毛状、绒毛管状及管状腺瘤分别为26.04%、21.89%及52.07%;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达25.00%(11/44),其次为绒毛管状16.22%(6/37),最低为管状2.27%(2/88),之间比较P>0.05和<0.01,前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考虑可能与例数少有关,但本组增生性和炎症性息肉未见癌变。癌伴息肉中腺瘤占95.56%(43/45)。

3 讨论

3.1 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特点 解粘液血便是大肠息肉的主要临床症状,本组患者中占75.14%,其中主要为腺瘤性息肉,这与腺瘤表面发生炎症、糜烂和溃疡形成容易导致粘液分泌和出血有关。因此,解粘液血便是进行大肠镜检的有力指征。
3.2 大肠息肉的内镜下部位、大小、形态特点 文献报道大肠息肉分布于左半结肠占73%~80%[1] ,本组为70.78%,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同时本组资料显示:炎症性、腺瘤性和癌伴性息肉以直径<1.0cm和有蒂为主,癌变性息肉以直径>1.0cm和广基为主,增生性息肉以直径<1.0cm、广基并分布于右半结肠为主。
3.3 大肠息肉的组织学特点及息肉癌变因素 文献报道大肠息肉中以腺瘤多见,占息肉的85%,而管状腺瘤又占80%[2] 。本组腺瘤占69.55%,其中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管状各占52.07%、26.04%和21.89%,比文献资料低,但仍显示以腺瘤多见,腺瘤中又以管状为主。息肉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组织学有关[3] 。本组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表明息肉越大越易癌变,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癌变,绒毛状腺瘤最容易癌变,这些均支持上述文献观点。本组癌变的19颗息肉均为腺瘤,而且癌伴性息肉38例45颗中腺瘤占95.56%,均支持腺瘤—癌的因果关系,因此应高度重视腺瘤的彻底治疗,及早切断癌变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张道经.231例结肠息肉15例癌变临床病理分析[J].北京医学,1992;2(2):118
2,黄象谦,于中麟,池肇春,等.胃肠道疾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69~770
3,郑芝田,黄萃庭,王志均.胃肠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03~704

(收稿日期:1999-11-21 ,修订日期:1999-12-22 )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