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蚌埠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666208
系统性红斑狼疮少见的临床表现5例
http://www.100md.com 《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少见的临床表现5例

张智 李志军 陶荣亚 233004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肾病科(张 智,陶荣亚);风湿病科(李志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9 0 24 6
关键词: 期刊 bbyxyxb 0 临床医学 fur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病例根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一般并不困难。若临床症状不典型、或某些症状突出掩盖SLE的其他症状,可能贻误诊断。本文报道5例少见的SLE临床表现。

1 临床资料
例1 女,25岁。1988年初确诊为SLE。1992年7月21日因双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1周,以“视乳头炎、视网膜炎”收住某医院眼科。当时两眼视力均为0.2,眼底屈光间质清晰,视神经乳头水肿,网膜静脉迂曲,血管旁小片状出血,黄斑区中心光反射不清。糖皮质激素、复方丹参、多种维生素治疗,至8月15日患者右眼视力恢复到1.2,左眼视力恢复到0.3,视神经乳头水肿消退。1992年9月4日出院。1996年3月来我院就诊之前,患者以每天5~10 mg泼尼松维持治疗,视力无变化。
例2 女,33岁。因面部红斑、脱发、关节疼痛、低热3个月。双眼睑不能闭合,不能伸舌、进食困难1周拟诊SLE,于1995年6月3日住我院皮肤科。体检:表情呆板,面颊有蝶形色素斑伴密集紫红色丘疹。双眼睑闭合差、露出巩膜,不能皱额,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差,其它体征(-)。实验室检查:血沉(ESR)80 mm/h,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阳性,尿蛋白(+)。确诊为SLE,多颅神经损害。入院后给予地塞米松、雷公藤、呋喃硫胺等治疗,1个月后病情稳定出院。
例3 女,22岁。1992年确诊为SLE。后因腹痛、呕吐1周于1994年8月23日以SLE、急性腹膜炎收住。体检:体温37℃,血压21/16 kPa。皮肤粘膜散在瘀点、瘀斑。腹膨隆,腹壁静脉无怒张,腹软,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腹水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8.6×109 /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30;尿蛋白();血尿素氮 12.5 mmol/L,血肌酐 230 μmol/L;抗核抗体(ANA)(+),dsDNA(+)。腹水常规:外观淡黄色,蛋白定性(±),有核细胞63×106 /L,腹水细菌培养(-)。
例4 女,19岁。心悸、胸闷、不能平卧,伴游走性关节疼痛、脱发、手指遇冷紫绀1年余,咳嗽1个月,于1995年2月18日入我院心血管科治疗。1993年4月患者曾因发热、咳嗽、胸痛,在当地医院拟诊为心包炎并对症治疗,同年6月发现颈部肿大。病程中患者无怕热、多食、易出汗及消瘦史,月经正常。体检:面部有蝶形色素沉着伴毛细血管扩张。甲状腺Ⅱ°肿大,质韧,无结节,无血管杂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2次/分,第一心音低钝。实验室检查:ESR 103 mm/h,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抗U1 RNP(+)。甲状腺穿刺行细胞学检查,见较多淋巴细胞,少量单核细胞,偶见甲状腺滤泡及上皮细胞,未见异常细胞。最后诊断为SLE,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例5 女,24岁。四肢指(趾)关节肿痛2年伴肢端阵发性苍白、紫绀、麻木,间歇性高热,淋巴结肿大4月余,淋巴结肿大随发热而消长。以上呼吸道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淋巴瘤待排住市某医院。后因治疗效果不好于1996年4月29日转入我科。体检:毛发干燥无光泽,面颊有淡褐色色素斑。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左颈侧最大,其直径约为2 cm,活动,无压痛,肝肋下1 cm,其他体征(-)。实验室检查:ESR 120 mm/h,白蛋白22 g/L,球蛋白37 g/L。抗Sm抗体(+),ANA(+),抗U1 RNP(+)。右颈部淋巴结活检报告:坏死性淋巴结炎。本例确诊为SLE,经皮质激素治疗3 d后体温正常,肿大淋巴结消退。

2 讨论
虽则20%~25%SLE患者有视网膜变化,但尚少引起视力障碍。眼底检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受累的视网膜以絮状白斑、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为主,常呈双侧性〔1〕 。视力障碍是视网膜小血管炎致血管阻塞或组织液外渗、出血的结果。
SLE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见,且较严重。其颅神经或周围神经损害发病率为3%~18%〔2〕 ,以运动神经为主。疾病多发生在活动期,也可作为SLE的首发症状。例2以多发性颅神经受累实属罕见。若不伴SLE的其他临床表现很难诊断。
SLE消化道症状多见,狼疮性腹膜炎检出率可高达50%,但临床能够诊断的不多见〔1,3〕 。腹水多为渗出液。SLE腹部并发症,一般认为是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的血管炎和血管阻塞,腹水是腹膜炎所致,也可由小肠狼疮性血管炎引起。糖皮质激素治疗能使病情好转,若伴有感染,则应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SLE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同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同一患者,这两种疾病往往同时发生。SLE约有30%~75%的病例可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占30%,肿大的淋巴结直径<1 cm。蒋明等报道SLE淋巴结肿大占5%,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可达2~4 cm〔4〕 。笔者认为,凡长期发热原因不明、浅表淋巴结肿大、多次淋巴结活检示反应性淋巴结炎,即使缺乏典型的SLE其他临床表现,也应考虑SLE的诊断,作相应的有关抗体检查是必要的。
关键词 红斑狼疮,系统性 周围神经疾病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593.24

参考文献
1 蒋 明,田新平,李学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见:蒋 明,朱立平,林孝义主编.风湿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 001~1 042
2 蒋 明,汤小芙,张乃峥.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损害23例报告.实用内科杂志,1986,6(6)∶314
3 林丽蓉,白春花.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急性腹部并发症6例报告.实用内科杂志,1986,6(6)∶312
4 蒋 明,曾小峰,张乃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殊临床表现.中华内科杂志,1986,25(12)∶725

收稿日期 1999-01-18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