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668140
房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党书毅 涂远超 张群林 王崇全 许大国 葛永贵 邢海燕 张绪国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心内科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9 0 3 1
关键词: 期刊 zhxlscxzz 0 论著摘要 fur -->

对4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探讨房速的电生理特点。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4~56岁,均有明确的房速发作史(10个月~10年),发作时心室率150~220 bpm,食管起搏均能诱发与终止房速。心动过速时食管电极示RP′间期>P′R间期。分别放置高位右房(HRA)、希氏束(HBE)、右室心尖部(RVA)及冠状静脉窦(CS)电极导管。在HRA和RVA行程序刺激,如不能诱发房速则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脉素或静脉推入阿托品后再行电刺激,诱发房速,根据房速时HRA、HBE、CS记录处A波提前程度,初步确定房速折返环的大致部位,再送入两根8 F大头消融电极导管,在推测靶点位置附近2 cm处旋转导管,一旦确认该导管所记录的心房激动点在所放置电极导管(HBE、CS、HRA)中最早出现,该导管作为参考电极暂不作移动,另一根大头导管则在参考电极导管附近移动标测。如此两根大头导管交替移动标测,直到标测到最早的A波,在房速时用20 W的功率试消融,若5 s房速终止为有效靶点,再巩固放电60~200 s,反复电刺激不能诱发房速,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心率达120~130 bpm)重复原有的电刺激程序仍不能诱发房速,即判断为消融成功。结果见表1。

表1 4例房速电生理标测和射频消融结果

例号 房速心率(bpm) 靶点位置 PA(ms) 放电次数 放电功率 终止时间 结果
1 170 右房上侧壁 -20 6 20 2 成功
2 180 右房中侧壁 -25 5 25 2 成功
3 210 冠状窦口上方 -40 3 25 4 成功
4 150 冠状窦口上方 -30 4 20 1 成功
讨论 房速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根据心动过速发作记录到的心电图或食管心房起搏检查均难以确诊,在行射频消融术前,房速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一般需与以下几种心动过速鉴别:①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②隐匿性慢传导旁路并AVRT;③隐匿性房室旁路并AVRT。房速诊断明确后,还须将房速中的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和自律性房速(AAT)进行鉴别,诊断IART的发生机制主要是房内形成折返环,诊断依据主要是适时心房期前刺激可诱发或重整心动过速,有拖带或重整现象。在导管射频消融折返性房速手术的关键在于寻找最早的A波激动点。房速最常见的起源部位多在三尖瓣环附近,也有在右侧游离壁、交界区、左肺静脉和两侧心耳等处,我们成功消融的靶点位置基本在上述描述的部位。在导管射频消融前标测靶点的方法采用双大头标测法,不断根据较早出现A波的大头电极导管位置使另一大头电极导管向其靠近而寻找最早的A波激动点,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房速发作时A波较体表P′波提前25 ms以上和射频放电后5 s内终止心动过速是可能预示成功的指标。房速在消融时,由于心房肌壁薄,加之需在心动过速时放电,导管不易固定,因此要求导管操作者技术熟练,影像知识丰富,标测时还需仔细、耐心,放电消融时先从小功率开始(20 W),严密监视阻抗,有条件最好使用温控大头电板导管。

(收稿:1998-06-11 修回:1998-12-01)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