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麻醉学杂志》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668740
围术期肾功能保护
http://www.100md.com 《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9年第10期
     应诗达 250012 济南市,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9 0 19 10


    关键词: 期刊 zhmzxzz 0 继续教育 fur -->


    

手术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虽不常见,但至今死亡率仍为60%~90%,对其保护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无明确进展。血液透析治疗可控制ARF高钾血症、酸血症和体液过负荷,但不能防止败血症、伤口愈合不良、出血和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本文阐述围术期ARF的病因、识别、肾保护与预防等问题。

围术期ARF病因学

    ARF的病因中80%~90%由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引起。静滴去甲肾上腺素60~120分钟缺血模型,或肌注甘油诱发横纹肌溶解性肾毒模型实验证实,ARF的原发病因主要为缺血或肾毒。判断肾小管损坏的基本指标为:肾小球滤过率(GFR)不到正常的10%,肾血流(RBF)减少40%~50%;如果RBF得不到及时恢复,低水平GFR将持续,最终出现肾小管坏死并细胞脱落,堵塞Henle襻降支狭窄段管腔,导致肾小管内压过高,肾小球滤过受阻,滤出物经损伤肾小管膜渗出,“倒漏”入肾间质,致间质内Cl增高,肾素活性激活,血管紧张素大量释放,终致肾小球血管持续收缩,GFR更降低。ARF之初即采取肾保护,肾小管损伤的程度可减轻,特别是“倒漏”减轻,不致少尿,恢复率较高,这也是临床上多尿性ARF较常见的缘因。

    1.肾脏氧供需失衡 RBF约占心排血量的20%,其中皮质占94%,氧分压50mmHg(1kPa=7.5mmHg);髓质仅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0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