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临床资料
本组男46例,女65例。年龄21~73岁,50岁以内73例(65.8%),入院时病情人级:Ⅰ级21例,Ⅱ级53例,Ⅲ级21例,Ⅳ级7例,Ⅴ级9例,有明确蛛网膜下出血(SAH)史者106例,SAH1次73例,2次26例,3次以上7例,症状以头痛最多共95例;体征以动眼神经麻痹居多共45例,其次为偏瘫10例。影像检查CAG115例,头颅CT25例,磁共振血管成像3例,共发现动脉瘤115个,分别位于海绵窦内2个,眼动脉2个后交通支64个,颈内动脉分叉部4个,前交通动脉22个,额极动脉1个,大脑中动脉17个,椎基底动脉结合部1个,小脑上动脉1个,基底动脉中段1个。
二、手术及结果
17例未手术(7例病情Ⅴ级未手术死亡;6例拒绝手术;另4例待手术中因再出血死亡)。94例经手术治疗(3例间接手术),颅内直视手术91例(95个动脉瘤),88例在SAH后12天以上手术,其中瘤蒂夹闭79个,瘤孤立6个,瘤壁增固5个,瘤切除4个,瘤孤立+IC-EC1个。结果:手术死亡3例(3.2%)。颅内手术并发症17例(18.7%),包括动脉瘤过早破裂9例,症状性血管痉挛8例。术后生存的91例中83例获随访,按病人实际生存时间自1.5月~206个月,平均102.7月,76例已存活半年至17年,完全恢复工作37例(44.8%);部分恢复工作26例(31.3%);独立生活5例(6.0%);中残5例(6.0%);重残2例(2.4%);植物生存1例(1.2%);死亡7例(8.2%),此7例术后分别存活1年、15年、11年、9年、1年、3月及1.5月,仅1例死于动脉瘤本身。40岁以内的患者22例,完全恢复工作者22例。
三、讨论
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SAH后3天内入院病情Ⅰ~Ⅱ级的患者,应争取在SAH后72小时内手术。延期(SAH后10天以上)手术,由于SAH所致的急性脑损害基本缓解,血管痉挛(VS)高峰已渡过,手术风险相对减少,疗效相应提高。在延期手术时,最大威胁是动脉瘤再出血致死。从本组结果提示:大多数患者SAH后入院时已失去早期手术时机,等待延期手术中仅4例死于再出血(3.6%)经相应处理后亦天死于VS者。94例得到手术治疗(3例早期),手术死亡率3.2%,手术并发症18.7%。83例获长期随访;76例已生存半年至17年。完全工作+部分工作+独立生活占82.1%;中重残8.4%;远期死亡+植物生存9.4%。
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是延期手术后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组共8例,4例直接由动脉瘤术中破裂引起,2例死亡;另4例与术中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分离过于广泛,手术时间较长有关。术中CAG虽未见载瘤动脉扭曲及痉挛,但术后2~3天分别出现偏瘫或失语,经对症处理后,多数逐渐恢复,迄今2例生活仍不能完全自理。因而,预防术中动脉瘤过早破裂是预防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关键。分离瘤蒂要确实但不宜过多,够顺利置夹即可;手术时间长或载瘤动脉显露较长者宜用罂粟碱棉片敷贴载瘤动脉;即使术中CAG无VS,术后亦常规给予尼莫地平或罂粟碱,适当提高血压均是有利于预防术后迟发性VS的措施。
(收稿:1996-04-04 修回:1996-10-03)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