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硬化 > 肝纤维化
编号:10660526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
http://www.100md.com 《中华消化杂志》 1999年第1期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

     李石 200003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中华消化杂志 1999 0 19 1


    关键词: 期刊 zhxhzz 0 基础医学与临床 fur -->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不同病因(如病毒、乙醇、寄生虫、铜铁沉积等)引起的慢性肝损伤,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各成分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过多沉积在肝内引起肝纤维化。若进一步发展引起肝小叶改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则进入肝硬化。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肝硬化则不可逆转。

    肝脏合成ECM的细胞,主要是被激活的肝星形细胞(HSC)。HSC位于Disse间隙,胞浆富含类维生素A脂滴,肝受损时被激活,转化为肌成纤维样细胞(MFBLC):脂滴丢失,形态改变,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大量增殖,大量合成ECM,表达平滑肌α肌动蛋白具收缩功能。故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

    HSC的激活和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可溶性介质)、ECM(不溶性介质)和非肽类介质(如乙醇、活性氧等)参与。

    
一、参与肝纤维化的细胞

    (一) 肝细胞:肝细胞损伤是肝纤维化的重要启动因素,至少可通过以下途径激活邻近的HSC:① 产生的脂质过氧化产物激活HSC;② 释出某些促有丝分裂因子促HSC增殖;③ HSC对周围精氨酸浓度的变化敏感,损伤的肝细胞胞膜表面精氨酸酶减少,通过对周围微环境中精氨酸降解的减少激活HSC;④ 损伤的肝细胞胞膜syndecan含量减少,而后者有抑制HSC活化的作用。

    (二) Kupffer细胞:肝脏受损Kupffer细胞被激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2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