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hEGF)是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生长因子。业已证明,该物质有对多种组织促进增殖和刺激DNA合成的生物活性[1] 。最近不少学者发现hEGF与癌的产生和发展可能有关[2] 。本文主要探讨尿hEGF的水平与胃部某些疾病的关系。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观察组431例,男293例,女138例,年龄17~76岁,平均39.2岁。其中消化性溃疡183例(十二指肠溃疡104例、胃溃疡62例、复合溃疡12例、残胃溃疡5例);慢性胃炎22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29例、残胃炎4例),在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中,伴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者共66例;胃癌19例(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4例、粘液腺癌4例、低分化癌1例、未分化癌2例)。对照组66例,男44例,女22例,年龄16~71岁,平均34.2岁,均为无上消化道症状的本院职工、家属及大学生。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年龄和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2.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人均取随意尿1ml,
-20℃保存,使用时用生理盐水100倍稀释后加样测hEGF。操作过程按北京华清生化技术研究所研制的“hEGF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操作说明书操作。观察组同时作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
3.统计处理: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间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 检验。
二、结果
对照组66例,尿hEGF<70μg/L60例,在100~150μg/L之间6例,x±s=59.95±29.38μg/L。观察组431例,尿中hEGF水平如附表所示,经t检验,胃癌组患者尿hEGF明显高于消化性溃疡组(t=15.99,P<0.001)、慢性胃炎组(t=10.01,P<0.001)及对照组(t=12.34,P<0.001);慢性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0.99,P>0.05)。
附表 431例胃部疾病患者尿表皮生长因子水平
组别 | 例数 | 表皮生长因子(μg/L,) |
慢性胃炎 | 229 | 94.69±38.83 |
消化性溃疡 | 183 | 90.98±35.92 |
胃癌 | 19 | 341.75±179.62 |
讨论 我们通过对431例胃部疾病患者和66例正常人随意尿hEGF的测定,探讨如下:
1.胃癌组19例,3例尿hEGF<70μg/L,2例在70~150μg/L之间,其余14例均明显升高 (>150μg/L,最高达885.10μg/L),与文献报告相符[3] ,支持尿hEGF升高与胃癌有一定联系的观点。胃癌组分别与消化性溃疡组、慢性胃炎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
2.消化性溃疡组尿hEGF<70μg/L者占73.8%,明显升高者(>150μg/L)仅占13.6%(25/183),与文献报告消化性溃疡患者尿hEGF均明显升高不完全相同[4] 。
3.消化性溃疡组和慢性胃炎组尿hEGF明显升高(>150μg/L)的病例伴有胃粘膜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者占65.6%,且随尿hEGF水平增加胃粘膜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所占的比例亦有所增加;而尿hEGF<70μg/L的患者胃粘膜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仅占3.2%,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提示尿hEGF水平升高不仅与胃癌有一定联系,而且与胃癌前病变亦可能有一定联系。
综上所述,尿hEGF的来源还不十分清楚,它的升高是否与胃癌、胃癌前病变的分泌增加有一定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鉴于随意尿hEGF的测定具有取材方便、灵敏度较高、经济等优点,我们认为可以试行推广应用,通过尿hEGF水平的随访,协助观察某些胃部疾病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陈寿波,陆国均,温淑豪.消化性溃疡患者唾液、胃液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4,1:15.
2 张捷,王年吉,许瑞吉.人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中华消化杂志,1994,4:246.
3 许瑞吉,连冬友,赵技文等.人上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的RIA及其临床应用.放射免疫学杂志,1992,3:132.
4 Maccini DM. Salivar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acid peptic disease. Am J Gastroenterol, 1990,85:1102.
(收稿:1997-11-21 修回:1998-03-23)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