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麻疹疾病
编号:10649843
中国防制麻疹的历史和现状
http://www.100md.com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年第2期
     吴霆 吴霆(浙江省卫生防疫站 310009 杭州)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0 21 2


    关键词: 期刊 zhlxbxzz 0 综 述 fur -->


    

我国早在晋永嘉年代(约公元307年),僧人支法存已发现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而国外到9世纪才有所认识。但在特异性免疫预防问世前,除新生儿短时期受母传抗体保护外,人人易感,病后免疫较持久,因此,麻疹在世界各国无例外地均呈典型周期性流行;且由于易感者初次暴露几乎均表现为显性感染,发病率特别高,几乎与出生率相当。人类与麻疹的斗争一直处在被动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麻疹防治也只能提出“推迟发病年龄,降低病死率”的战略方针[1] 。我国防制麻疹从被动预防转入主动控制是从新中国成立不久、麻疹疫苗(MV)研究成功开始的。我国在MV的研制、生产和麻疹的免疫预防等方面均一直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研制的沪191 株MV反应适中,免疫性良好,绝不逊于美国的Schwarz株,比前苏联的L16 株明显优越[2-4] ;MV的接种率全国已相继实现以省、以县和以乡为单位达到85%的目标;麻疹的报告发病率已从疫苗前时代的766/10万降至目前的10/10万左右(内部资料)。我国防制麻疹工作已取得十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麻疹疫苗研制

    1.病毒分离:1954年Enders首次成功地分离出麻疹病毒。1957年汤飞凡、吴绍源等从患者分离出我国第1株麻疹病毒“麻9 ”。张箐于1960年冬从上海典型麻疹患儿血液标本分离1株“沪191 ”。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于1962年从患儿咽拭标本分离1株“杭M13 ”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16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