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内科杂志》 > 1999年第11期
编号:10650544
阿苯达唑长期连续治疗腹腔内囊型包虫病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1999年第11期
关键词:,.,.
     刘约翰 王小根 吴景全 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 中华内科杂志 1999 0 38 11


    关键词: 期刊 zhnkzz 0 论著摘要 fur -->


    

我们对15例腹腔内囊型包虫病(肝、脾与腹腔)患者经阿苯达唑长期连续治疗后,进行临床与CT及B超远期随访复查,考核其治疗效果。

    一、病人与方法

    本组患者均来自包虫病流行区,新疆6例,四川省甘孜自治州6例,甘肃、青海、内蒙古各1例;藏族3例,汉族12例;成人13例,儿童2例,均经包虫抗原皮内试验、血清ELISA以及影像学检查确定诊断。根据包虫囊寄生虫部位与图像分为:(1)肝单纯包虫囊35个;(2)肝多子囊性包虫囊5个;(3)脾包虫囊2个;(4)腹腔包虫囊3个。共计45个。

    剂量与疗程:阿苯达唑由天津中美史克制药公司提供,剂量为20 mg. kg-1. d-1 ,分2次口服,连续治疗。疗程视上述不同类型而异。除1例腹腔弥散性包虫病与1例多器官(肝、脾与肺)多发性包虫病患者的疗程分别为6年与5年外,其余13例平均为2.8年(1.5~3.5年)。

    疗效考核: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复查,平均每例2.7次。随访期限:1~2年4例,2~5年5例,4~8年6例,平均3.6年。疗效考核以CT与B超扫描结果为主:痊愈:(1)囊性影像消失;(2)囊内虫体实质化和(或)钙化;(3)囊壁呈蛋壳样环形钙化。好转: 囊肿显著缩小,内囊与外囊部分分离,囊内密度(CT值)显著增加。无效:治疗前后囊肿无明显变化。恶化:囊肿增大或出现新的病灶。

    二、结果

    1.临床症状:随访时患者一般情况明显好转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5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