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我院自1989年9月至1995年9月应用颈部矩形返折肌皮瓣一期修复下咽部分或全部缺损,重建下咽食管通道,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下咽癌患者2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1岁,平均57岁。均为梨状窝型,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按UICC 1987年标准分期,Ⅲ期12例(T2 N1 1例,T3 N1 11例),Ⅳ期8例(T2 N3 、T3 N3 、T4 N0 、T4 N2b 各1例,T3 N2 4例)。全喉切除及部分下咽切除18例,全喉切除及全下咽切除2例,均同期行一侧治疗性颈廓清术。12例术后放疗(总量均为40 Gy)。
2.手术方法:(1)麻醉:局麻下颈正中位(锁骨上1.0 cm)横切口做气管切开插麻醉管全麻。(2)切口:根据病变侧别颈部采用形(右侧)或形(左侧)切口。为保证廓清侧肌皮瓣血运,尽量加大皮瓣基部宽度,上横切口在舌骨上缘逐渐斜向外,上达下颌角后上方;下横切口连接气管切开横口向后外延长,止于锁骨外下1/3处。为保证返折肌皮瓣的所需宽度,垂直切口稍偏于廓清侧(约1.0 cm)连上下横切口,于颈阔肌下翻皮瓣达斜方肌前缘。(3)切除肿物:按预定术式完成患侧颈廓清,全喉切除及下咽部分或全部切除术。(4)制做返折肌皮瓣:一般以残存粘膜宽度+皮瓣宽度=5.5 cm为适中。如无残存粘膜则皮瓣宽度为5.5 cm。向对侧延长上下横切口达颈阔肌深面,按返折肌皮瓣所需宽度翻开皮瓣。如患者过于瘦弱,皮肌瓣过薄者,可切取相应部位之带状肌附于肌皮瓣深面,以增强血供。从返折肌皮瓣的外侧缘垂直切开真皮层,然后在真皮层和皮下层之间由外向内用刀钝性剥离至中线,即制成外侧薄内侧厚之返折肌皮瓣。在剥离过程中切勿损伤皮下组织及肌层,以免影响皮瓣血运。(5)形成皮管:将皮瓣向咽腔返折,皮瓣内缘(厚侧)与残存粘膜,外缘分两层结节缝合、皮瓣外缘(薄侧)与残存粘膜内缘分两层缝合。如无残存粘膜,则皮瓣内外缘缝合形成皮管。管之上下端分别与舌根咽后壁及食管入口粘膜环形吻合。至此一个上通口咽腔、下连食管之横径为2 cm扁形皮管业已形成。(6)缝合切口:将廓清侧皮瓣拉至对侧,垂直切缘与供区皮肤垂直切缘对位缝合,上下切缘分别与颌下及锁骨上皮肤切缘缝合。通常无需另取皮片修补供皮区。皮肤切缘与气管外口缝合,形成颈前永久瘘孔。
3.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下咽癌需行喉全切除并下咽粘膜次全切除或全喉切除,无法利用残存之下咽粘膜修复下咽腔以恢复咽食道通道者。(2)禁忌证:下咽癌向下已侵及颈段食道,或向上已侵及扁桃体或更高部位时,或颈部皮肤血供已遭破坏者。
二、结果
20例中15例切口一期愈合,皮管全部成活,形成有相当宽度的咽食管通道,均可正常进食,钡餐透视通过顺利。5例术后出现小咽瘘,7~10天自行愈合,1例术后2个月皮管下端吻合口狭窄,行二期手术切除,狭窄治愈。
随访3~9年,满3年者20例,健在10例,死亡10例。满5年者18例,健在6例,死亡12例。失访2例。死亡原因:局部复发4例,颈淋巴结转移3例,4例为其他原因(骨转移1例,心血管3例)。失访及其他病因死亡者按死亡半数计算,3年生存率为55.0%(11/20),5年生存率为52.7%(9.5/18)。
三、讨论
下咽癌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低,其中梨状窝癌最多见[1] 。梨状窝解剖部位隐蔽、深陷、腔道宽大,临床所见的病例以晚期者居多,下咽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粘膜下浸润[2] ,向周围扩展范围较大,病变常累及喉及颈段食管,且需有2.0 cm以上的安全界[3] 。切除后的咽部及食管入口粘膜所剩无几,因此必须应用其他组织来修复下咽和颈段食管,重建咽食管通道。应用带血管蒂的胸大肌肌皮瓣、胃咽吻合胃代食管术和应用空肠、结肠修补术是临床行之有效的重建方法,但损伤大、技术复杂,一些中小医院难以开展。我们应用颈部矩形返折肌皮瓣一期重建下咽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制成10 cm×5.5 cm之矩形宽阔肌皮瓣,可修复下咽缺损和全下咽缺损,充分满足最简单、最直接的修复原则。
实践证明,应用颈部矩形肌皮瓣一期重建下咽的方法,就近取材,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成功率高,简化了梨状窝癌手术缺损的修复技术,易于推广,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屠规益. 喉咽及颈段食管癌. 见:李树玲主编. 头颈肿瘤学. 第1版.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628-635.
[2] 刘文中,李树春,费声重,等. 梨状窝浅表扩展癌.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 33: 59.
[3] 叶星,樊相诗,纪维纲. 18例下咽癌临床小结.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10:33-34.
收稿日期:1998-11-24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