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血管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一、肿瘤区血管的发生及特点,二、肿瘤区血管生长调控因子失衡,三、抑制血管生长的药物
关键词:
靶向血管治疗肿瘤已有30年的历史,近10年来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肿瘤区血管的发生及特点 一、肿瘤区血管的发生及特点
肿瘤的生长依赖血管供氧、营养及排泄废物,其发生和发展可分为两期:(1)无血管期:肿瘤细胞处于休眠状态;(2)有血管期:肿瘤细胞分裂生长。
1.促使肿瘤由无血管期向有血管期转变的因素: (1)微环境的改变:缺氧,缺营养,pH变酸性,NO升高等。已证明缺氧可上调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及血管产生素受体(Tie)的表达。(2)基因的改变:有关的基因有p53、H-ras及VHL。当癌变时,突变型p53上调VEGF、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B);p53突变,野生型减少,内源性抑血管生长因子,凝血栓蛋白(TSP-1)则下调。突变Ras基因也可上调VEGF。(3)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双向旁分泌作用:它们相互释放促生长因子,如肿瘤细胞释放VEGF、PDGF、TGF、FGF-B等,能促血管生长;而内皮细胞释放的胶原酶、尿激酶、溶纤酶原激酶等则破坏基底膜,使内皮细胞移出,便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生长。
2. 新生血管的形成: (1)血管发育:胚胎时期,发生于骨髓干细胞亦即内皮前体细胞。以往认为与出生后的血管新生无关,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它也参与了炎症、创伤、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9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