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长的诱向因子与中枢神经再生
关键词:
中枢神经的发育和再生是神经科学界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损伤后不能再生。80年代初,Aguayo等发现,体外实验中枢神经可以再生,在体内不能再生与体内的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相继发现了多种神经轴突吸引因子(atractants)和排斥因子(repellents)[1] 。这些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发育中,对轴突的正确寻路(pathfinding)起着明显的诱向作用,因此统称为神经轴突诱向因子(axonguidance cues)。近年来,国外学者对神经诱向因子的分子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解决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轴突生长模式
轴突的生长是以其尖端——生长冠(growth cone)上特殊结构的动态变化为基础的。生长冠上有10余条细丝状的丝状伪足和数个帆幕状的板状伪足。在培养液中,丝状伪足不停地伸展和回缩,探索周围环境的信号,介导生长冠对周围环境信号的伸展和回缩反应。轴突的延伸实际上是生长冠尖端前伸和回缩相竞争的结果[2] 。
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冠对周围环境信号的反应分为3个阶段[3] :(1)探索周围的环境,并将信号传到细胞体;(2)运动方向的选择;(3)位置的稳定和轴突的塑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1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