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神经科杂志》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654782
低治疗量丙戊酸钠引起的神经功能异常二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年第6期
潘英 廖卫平 何小诗 陆雪芬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510260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0 32 6
关键词: 期刊 zhsjkzz 0 病例报告 fur -->

丙戊酸钠(VPA)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抗癫痫药。在常规治疗剂量(20~30 mg. kg体重-1. d-1 )范围内,不良反应少见。但我们遇到2例患者,在应用低治疗量丙戊酸钠抗癫痫后3天至1个月内,分别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
例1 3岁半,女孩,体重18 kg,过期产,有窒息史。2岁半才会坐,3岁以前可扶行,语言功能差,不会说话。3岁时开始出现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诊断:(1)癫痫(强直-阵挛发作);(2)大脑发育不全。开始每日给予VPA 0.3 g(16.7 mg. kg体重-1. d-1 )治疗,3天后发现患儿肢体软弱无力,行走吃力。因抽搐未控制,且发作仍为1~2次/月而收入院。脑电图(睡眠中描记)显示:右半球单个尖波发放。头颅MRI示大脑发育不全。肝功能及各项有关指标未见异常。入院后将VPA增加至22.2 mg. kg体重-1. d-1 ,1周后肢体无力加重至不能行走。复查脑电图,出现泛化棘、尖波,以及棘-慢、尖-慢波发放,右中后颞见多棘慢波综合发放。VPA血药浓度为60 mg/L。推测患儿运动障碍可能与VPA有关,故将VPA减量,患儿不自主运动减少,停药3个月后,复查脑电图,未见发作波。患儿不自主运动消失,可扶行,至今一直未出现抽搐。
例2 女孩,5岁,体重16 kg,过期产,无窒息史。3岁前生长发育正常。3岁时无原因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之后反复出现类似发作。脑电图显示:背景活动为弥漫性杂乱的低中幅慢波,左顶部偶见单个可疑尖波。开始每日用 VPA 0.2 g(12.5 mg. kg体重-1. d-1 )治疗,症状不能控制,服药1个月后出现手抖,步行不稳,反应迟钝而入院。头颅MRI示大脑发育不全,肝功能及有关指标未见异常。诊断:癫痫(强直-阵挛发作)。将VPA加量至每日0.4 g(25 mg. kg体重-1. d-1 )后患儿出现语言功能退化,仅能叫“爸爸”,行走更加不稳。血药浓度为41 mg/L。复查脑电图出现双侧泛化多灶发放的单个尖波、棘波,并见尖、棘慢波发放。后将VPA减量,最后停用,改用氯硝安定1.5 mg/d单用,抽搐控制,手抖及共济失调消失,行走较前平稳。
讨论 :VP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如意识、精神、行为及运动障碍偶有发生,且常见于合并用药及剂量较大时。这种毒副反应尤其是对以前有脑部疾病的年轻患者,特别是泛化性发作的癫痫患者危险性更大。对本文2例患者的观察,我们认为,在VPA治疗中,尤其是对本身已有脑部病变或者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应警惕由VPA引起的运动障碍的发生。

(收稿:1999-04-05 修回:1999-07-20)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