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656688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年第8期
陈瑛 张玉兰 胡桂英 陈瑛(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张玉兰(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胡桂英(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0 35 8
关键词: 期刊 zhfckzz 0 综述 fur -->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genetic diagnosis, PGD)技术,是指通过体外受精获得的胚胎在送入母体宫腔前取1个或几个胚胎细胞进行遗传学分析。据估计,人群中约有1/4到1/5的人患某种遗传病,平均每人携带5~6个致病基因[1] 。这将对未来的人类造成巨大的遗传负荷(geneticload)。因此PGD技术的产生与完善使试管婴儿技术不再局限于治疗不孕症,它在阻断遗传病传播、降低人类遗传负荷上都具重要意义。根据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方式不同,可将PGD技术归为4类:染色体分析、DNA分析、RNA分析和蛋白质分析。以下对这4类技术分别综述如下。
一、染色体分析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某种综合征。由于促排卵药物的应用以及体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体外受精获得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很高,一些胚胎发育阻滞也与染色体异常有关。植入前对染色体进行分析,一方面,为高质量胚胎的筛选提供依据,以利于提高植入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性染色体异常以及三体患儿出生。
染色体分析普遍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将DNA探针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标记,与固定在玻片上的卵裂球细胞不同染色体杂交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被杂交的部分呈现不同颜色的荧光。从而对染色体异常进行筛查[2]
FISH简要流程为:(1)固定卵裂球细胞于玻片上;(2)细胞裂解;(3)脱水;(4)荧光标记探针,并使之与卵裂球染色体杂交;(5)漂洗除去背景染料;(6)加入二氨基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负染(counterstain),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一般每个卵裂球细胞只能标记5条染色体,约需5个多小时。而Liu等[3] 采用3次FISH对一个玻片上的细胞多次杂交,可以分析6条以上染色体,总共只需6h。
无论是中期核还是减数分裂后期核,都可以用该法,简单方便,可检测到细胞是否丢失,是植入前胚胎筛查的常规手段。它主要用于染色体数目异常以及一些微小的染色体易位的检测。如检查胚胎有无Y染色体片段在X或其他染色体上易位,避免性反转现象发生。国外主张对35岁以上以及3次体外受精失败的患者在植入前行FISH检查[4]
二、DNA分析
迄今有1 000多种遗传病的基因被定位,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 program,HGP)工作的进展,人类所携带的10万对基因密码将被破译,为PGD提供直接可靠的依据。从原理上讲,只要已知某种致病基因,通过合适的引物可将其由单拷贝放大而检测出来。聚合酶链反应(PCR)已成功地用于杜兴肌营养不良(Duchenne′smuscular dystrophy,DMD)[5] 、脆性X染色体[6,7] 、新生儿溶血[8] 、β-地中海贫血[9] 、囊性纤维病(cysticfibrosis)[10] 等遗传性疾病的PGD。另外,其他疾病如黑性白痴(Tay-Sachsdisease)、粘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韦-霍二氏脊髓性肌萎缩(Werding-Hoffmandisease)等疾病也可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
进行PGD时,以单细胞为反应模板,PCR的功效受到限制,因此采用多种改进的PCR法。
1. 引物延伸预扩增(primer extension preamplification,PEP):采用多个随机引物将植入前胚胎的单个细胞的整个基因组全部扩增,使目的基因成为多拷贝,再针对该目的基因进行二次扩增。其可靠性和灵敏度均有提高,主要用于单基因遗传病的诊断。Veyver等[8] 采用PEP法对Rh新生儿溶血病Rh(D)基因进行研究,并应用于PGD,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2. 原位PCR:为PCR扩增技术与原位杂交技术的结合。先将卵裂球细胞固定在玻片上,在原位上对目的基因进行PCR扩增,然后通过原位杂交法检测。基本过程为:(1)将卵裂球细胞固定在玻片上;(2)采用蛋白酶、胰酶等消化细胞膜;(3)盖上盖片封口后,置专门的玻片式PCR仪上进行扩增;(4)可在扩增后与标记探针杂交检测,也可在PCR反应过程中掺入地高辛、生物素或荧光素标记的dUTP,直接检测PCR产物。该方法用于测定低单拷贝的DNA序列,可定性、定量、定位,快速、灵敏、准确,被认为是FISH的潜在替代者。
3.免疫PCR:是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的融合技术,利用了PCR的大量扩增能力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其原理是将目的基因的扩增产物用生物素标记,检测突变的特异性探针用地高辛标记,二者经变性退火处理后加到含抗生物素的酶标板内,通过显色来鉴定突变是否存在。根据显色深浅可做定量分析。该法已用于囊性纤维病基因突变的检测。
4. 荧光标记定量PCR:除常规引物外,还使用两端标记了荧光素的DNA探针(TaqMan探针),该探针可与目的基因内部的一段序列互补杂交,当新链合成到TaqMan探针杂交处时,Taq酶可将其切除而继续延伸反应,只有完全互补杂交的DNA链才能被Taq酶分解,从而鉴定出两个基因间数个碱基的差异。另外,通过测定荧光可随时对产物进行定量分析。荧光PCR已用于Marfan综合征的PGD[11]
5.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llele-specific amplification, ASA):在设计引物时,根据已知突变位点的特征,在引物3′端或中间设计一错配碱基,使之仅能与突变型或野生型基因互补,而只扩增相对应的突变型或野生型基因。主要用于点突变导致的遗传病的检测。其优点是只需一步PCR,而无需电泳和标记,摆脱了分子生物学方法中必经电泳的现象。在相互竞争的突变型和野生型引物中,分别采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扩增的DNA,可直接对扩增产物进行判读。另外使用具有特定酶切位点的内嵌引物,也可提高产物特异性和产量,DNA扩增后用酶切割,由酶切产物可明确是否有基因突变,该法已应用于单个精子的DNA分析。
6.微卫星DNA的PCR:多基因遗传病主要为一些常见病(如精神分裂症、哮喘、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和先天畸形(如唇裂、脊柱裂、无脑儿、先天性心脏病等),目前其易感基因研究常用的遗传标记是微卫星标记。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DNA)又称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repeated sequence,SRS),能参与遗传物质的结构改变、基因调控,是基因重组和基因变异之源。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强直性肌营养不良、Kennedy′s综合征、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遗传性疾病都与之有关。该方法已用于脆性X染色体的PGD[7]
7. 甲基化特异PCR(methylated specific PCR,M-PCR):某些遗传疾病与DNA甲基化有关,如Prader-Willi综合征和Angelman综合征患者CpG岛发生差异甲基化而使基因失活。M-PCR原理是设计CpG岛的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的特异引物各1对,进行特异性扩增来鉴定基因组印迹现象。
DNA分析往往以已知基因序列为前提,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umangenome mutation database,HGMD)为其提供了便利条件。HGMD包括已发表的碱基替换、缺失、复制、插入及重排等突变,可在世界广域网上共享,通过上网便可查询遗传病基因突变的数据信息。
三、RNA分析
如果已知某种与遗传病有关的基因在体外培养期间确实已开始表达,那么测定mRNA所需的底物拷贝数相对较多。
1. 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将致病基因表达的mRNA反转录成cDNA,再对cDNA进行扩增,来检测目的基因。目前已将该法应用于Marfan综合征患者的PGD[12]
2.基因表达的微点阵分析:卵裂球细胞染色体改变、异常发育或发生细胞凋亡,RNA表达会发生变化。Brown小组正在研制一种新的基因表达分析系统——微点阵分析(microarrayassay),将人类已知基因的cDNA用荧光标记,与滴加待测样品的点阵玻片杂交,通过扫描器测定荧光光谱,借助计算机软件定量检测基因表达,1d内可检测几千个基因的活性。如果设计一个完善的符合体外培养细胞的cDNA文库点阵玻片,那么PGD有可能成为自动化测定的过程。此项工作还未应用于PGD,是一项前景可观、有待开发的领域。
四、蛋白质分析
蛋白质与生物特性直接相关,对蛋白质分析是PGD的另一个方向。被称为“临床分子扫描器”的质谱仪,可用于细胞抽提物中蛋白质2D凝胶斑点鉴定。在电泳过程中,根据电荷和分子大小,细胞内蛋白质呈现由1000~3 000个斑点组成的特征图谱,其中每个斑点代表1个蛋白,斑点图谱可显示蛋白质含量,还显示其是否进行了翻译后修饰。图谱的变化往往反映出某种疾病,尤其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发生变化被认为是导致疾病的征兆。关于植入前胚胎细胞蛋白组的研究,目前尚无报道。
五、其他技术
少精、寡精患者通过体外受精或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ocytoplasmic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可以获得后代,甚至无精者通过附睾、睾丸穿刺也可以得到自己的孩子,但子代仍面临不育可能。因为5%~20%的无精和寡精是由基因缺陷造成的,如Y染色体上的单拷贝基因——缺失型无精子基因(DAZ)和多拷贝基因——RNA结合修饰基因(RBM)家族片段缺失[13] 。建议此类患者植入女性胚胎,另外对于Y-连锁性疾病,也需要植入女性胚胎。因此,需尝试在受精前筛选出X精子。FISH或PCR法检测精子是致死的,可利用一种无毒性且在细胞内只暂短停留的荧光染料染精子,由于X和Y精子核质量不同,可经流式细胞仪分开,其受精率在65%以上。受精前精子遗传学诊断有利于提高胚胎质量,减少卵子的浪费。由此引发的孕前遗传学诊断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DNA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利用此技术可以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表达、突变和多态性分析以及遗传制图和序列测定,现已应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此技术具有快速、准确、低耗的特点。一次可对上千种基因进行分析,其精细度可达单个细胞单拷贝。不久,在芯片上对某一患者的全部基因组的遗传分析将成为常规。
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的基因组革命与PGD结合,必将使人类在认识自身、防治疾病、自主生命上有一大的飞跃,必将由此而引发人类的一次技术革命。

参考文献

1,李璞,主编.医学遗传学.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9.4.
2,Gianaroli L, Fiorentino A, Magli MC, et al.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increases the implantation rate in huma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by avoiding the transferof chromosomally abnormal embryos. Fertil Steril, 1997, 68: 1129-1131.
3,Liu J, Tsai YL, Zheng XZ, et al. Potential use of repeated fluorescence in situhybridization in the same blastomeres for preimplantation genetics diagnosis. FertilSteril, 1998, 70: 729-733.
4,Pellicer A, Rubio C, Vidal F, et al. In vitro fertilization plus preimplantationgenetic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miscarriage: an analysis of chromosomeabnormalities in human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Fertil Steril, 1999, 71: 1033-1039.
5,Lee SH, Kwak IP, Cha KE, et al.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of non-deletion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by linkage PCR analysis. Mol Hum Reprod, 1998, 4: 345-349.
6,Ryynanen M, Kirkinen P, Mannermaa A, et al. Carrier diagnosis of the fragile Xsyndrome-a challenge in antenatal clinics. Am J Obstet Gynecol, 1995, 72: 1236-1245.
7,Sermon K, Seneca S, Vanderfaeillie A, et al.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forfragile X syndrome based on the detection of the non-expanded paternal and maternal CGG.Prenat Diagn, 1999, 19: 1223-1230.
8,Veyver VD, Chong SS, Cota J, et al. Single cell analysis of the RhD blood type for usein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in the prevention sever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Am J Obstet Gynecol, 1995, 172: 533-540.
9,Kanavakis E, Vrettou C, Palmer G, et al.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in 10couples at risk for transmitting beta-thalassaernia major: clinical experience includingthe initiation of six singleton pregancies. Prenat Diagn, 1999, 19: 1217-1222.
10,Strom CM, Ginsberg N, Rechitsky S, et al. Three births after preimplantation geneticdiagnosis for cystic fibrosis with sequential first and second polar body analysis. Am JObstet Gynecol, 1998, 178: 1298-1306.
11,Sermon K, Lissens W, Messiaen L, et al.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of Marfansyndrome with the use of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the automated laserfluorescence DNA sequencer. Fertil Steril, 1999, 71: 163-166.
12,Eldadah Z, Grifo JA, Dietaz HC. Marfan syndrome as a paradigm for transcript targetedpreimplantation diagnosis of heterozygous mutation. Nat Med, 1995, 1: 798-803.
13,Simoni M, Carani C, Gromoll J, et al. Screening for deletions of Y chromosomeinvolving the DAZ (Deleted in Azoospermia) gene in azoospermia and severe oligozoospermia.Fertil Steril, 1997, 67:542-547.

(收稿日期:1999-11-30 )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