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1998年第2期
编号:10656939
围产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http://www.100md.com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1998年第2期
     童笑梅 黄德珉 (100083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儿科) 童笑梅 黄德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1998 0 1 2


    关键词: 期刊 zhwcyxzz 0 综 述 fur -->


    

1981年首先发现美国同性恋男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艾滋病)。1983年发现其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人数逐年增加,病死率高,无特效治疗,成为当今医学和社会的重要问题[1]

    一、流行病学

    (一)病原及传播途径

    HIV是一种RNA逆转录病毒,特异性感染宿主CD4 淋巴细胞,病毒及其逆转录酶从RNA合成DNA,在宿主细胞复制核酸同时复制新的病毒核酸。使CD4 淋巴细胞遭到破坏,患者免疫功能不断下降,易致多种机会感染及恶性疾病[1]

    HIV分为HIV-1和HIV-2两型,大多为HIV-1感染,HIV-2感染呈地方性,主要见于西非[1] 。目前公认的传播媒介物包括血液、宫颈和阴道分泌物、精液及母乳等。据不完全统计,13岁以下艾滋病患儿占全部艾滋病患者的5%~20%,小儿艾滋病约70%~80%为围产期垂直传播感染[1]

    围产期感染主要为宫内经胎盘传播,产时经血液或其它体液及产后经HIV阳性母乳传播[2] 。现在普遍认为大多数垂直传播发生在孕期和分娩时[3] 。阴道分泌物中HIV量高,胎膜早破时上行感染机会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1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