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659244
脑内血肿排空治疗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http://www.100md.com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1期
高血压|脑内血肿|颅骨钮技术|微型电动排空器|三位数标定位法,脑内血肿排空治疗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doctitle>脑内血肿排空治疗的历史、现状和前景</doctitle>
<doctitle>脑内血肿排空治疗的历史、现状和前景</doctitle>

     /doctitle>陈世全 陈璐 姚维成 蔡恩源 陈立人 孟广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0 0 9 1 高血压;脑内血肿;颅骨钮技术;微型电动排空器;三位数标定位法 神经外科学 期刊 zgwqxsjwkzz 0 46??48 综述 fur

    


    

1 生物力学特点

颅腔不同于纯物理学的压力容器,颅腔内容物不是均质流体,颅内有脑组织和主要是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间隔,颅内压在颅内不能绝对均匀,压力变动时也不能即刻以绝对相等的力量向各方向传导,在某个瞬间,颅内各个阵点的压力是不均衡的。通过操作性或非操作性手段,直接或间接测得的颅内压,实际上是颅内压的综合均值。

    血压约是颅内压的10倍,脑血管破裂后形成自发性血肿,血肿扩大的动力来自血压,血肿局限是生物力学的平衡。这种平衡包括两方面,一是血管破裂后自发性止血机制,另一方面是血肿腔内压力增加,缩小了破裂血管处内外的压力差。从出血到停止,约为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出血停止后血肿腔内压并不等于血压,只是两者处于一种新的平衡,此时其压力差已小于110。

    脑内自发性血肿一般为团块形,血肿腔内的压力大于周围脑组织,积血是稠厚的胶凝状和液化部分,血肿腔内无血管,向血肿腔插入导管时,腔内的压力把血块自动挤出,这些特点,适于采用排空治疗。

2 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前,脑出血一直采用内科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303 字符